张雪峰怒批“协和4+4”:医学精英教育,还是特权捷径?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1 07:52 2

摘要:“这已经不是教育公平的问题,而是赤裸裸的赛道偏移!”——在最近的一场直播中,知名教育博主张雪峰罕见地情绪激动,直言北京协和医学院的“4+4”培养模式“令人发指”,甚至让他这个见惯教育内幕的人都感到震惊。

这已经不是教育公平的问题,而是赤裸裸的赛道偏移!”——在最近的一场直播中,知名教育博主张雪峰罕见地情绪激动,直言北京协和医学院的“4+4”培养模式“令人发指”,甚至让他这个见惯教育内幕的人都感到震惊。

“协和4+4”是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年推出的临床医学博士培养模式,允许非医学背景的本科生(如园艺、西班牙语、经济学等)通过4年医学博士课程+规培,直接成为执业医生。招生对象限定于国内外顶尖高校本科生(如清华、北大、QS前100大学),需3位专家推荐+40小时医疗志愿服务经历。

传统医学生需5年本科+3年规培,或8年本博连读,而“4+4”仅用4年就让非医学生拿到医学博士,且部分学生规培时间被缩短。张雪峰质疑:“学园林的、学外语的,凭什么比高考700分的医学生更快拿博士?

协和要求申请者提交3封推荐信(含2名医学教授),但张雪峰指出:“普通人连推荐人都找不到,这不明摆着给关系户开绿灯?

支持方:协和校长王辰称,“4+4”吸引的是心智成熟后坚定选择医学的人才,且多学科背景能促进医学创新。

反对方:据数据显示,“4+4”学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95.2%)略低于传统8年制(98.5%)。因为学制短,他们的科研产出普遍较低。普通医学生苦读10年才能进三甲,而“4+4”毕业生靠推荐信+名校光环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医学是救命的学问,不是镀金的工具!”他在直播中呼吁:要么提高“4+4”的临床考核标准,确保毕业生真才实学;要么彻底公开录取流程,让公众监督“推荐信”是否沦为特权门票。

这场争议背后,是公众对教育公平医疗质量的双重焦虑。当“协和4+4”被贴上“精英俱乐部”标签,我们不得不问:医学的圣殿,究竟该向谁敞开大门

你支持‘协和4+4’模式吗?

选项:A、支持,跨学科人才很重要 B、反对,医学必须专业至上 C、中立,但需提高透明度

评论区交出你的态度!喜欢文章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免责声明] 文中所涉之时间、过程以及图片,皆源自网络。此文章旨在传递正能量,绝无低俗等不良导向。敬请观众切勿对号入座,亦勿上升至人身攻击之类。望观众以理性之态看待本事件,切莫留下主观臆断之恶意评论,须知互联网绝非法外之地。倘若本文在真实性方面存有争议,或者涉及事件版权、图片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我们定会予以删除。

来源:蒋老师数学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