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查阜西先生(1895—1976)是我国杰出的音乐家、古琴家,为抢救古琴遗产、重建现代琴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五十年代,查先生有鉴于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长期消沉的古琴艺术得到了重视,古琴工艺传统也恢复了起来,因此产生了把有关传统造琴、造弦的材料集中
【引言】
♬..♩~ ♫. ♪..
查阜西先生(1895—1976)是我国杰出的音乐家、古琴家,为抢救古琴遗产、重建现代琴学做出了巨大贡献。上世纪五十年代,查先生有鉴于随着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长期消沉的古琴艺术得到了重视,古琴工艺传统也恢复了起来,因此产生了把有关传统造琴、造弦的材料集中起来,为当时的生产实践提供生产资料的想法,最终形成了《传统的造琴法》《传统的造弦法》二书。值此查阜西先生诞辰130周年之际,我们把这两本书合在一起予以出版。这里,我们选取查先生1955年就琴弦问题给民族音乐研究所的报告刊发出来,以飨读者。
《洞庭秋思》
演奏:查阜西
民族音乐研究所:
十多年来,古琴弦包括其他重要民族乐器弦线存在着下列诸问题:
一 从抗日战争开始时起,各地即告弦荒。后来知道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杭州专售古琴弦及上等弦线的老三泰歇业了,另外一些原因如币值不定,苏杭制弦作坊无利可图,原料来源困难之类,使得市上古琴弦绝迹,他种弦线的品质极劣。
二 江南琴家吴景略、庄剑丞等,为了续制古琴弦,在抗日期中曾到杭州找制弦人,没有找到,就在苏州选择技术较好的方裕廷共同研究(他们是从考证古代方法下手的),制出了比较可用的古琴弦,由方裕廷自己合理地定出规格和价格,这是抗日以后古琴弦的唯一来源。从一九五二年起,中央歌舞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电影制片厂等乐队鉴于市上弦线质量较劣,也都直接向方裕庭定制他种乐器的弦线。
三 蚕丝统销以来,方裕庭所制的琴弦也容易出毛、折断、脱缠。据方裕庭报告,这是因为配不到高级厂丝的缘故。中间一度改用上选的土丝,也不能解决问题。
四 从去年(一九五四)九月起,方裕庭加入了生产合作,不只是琴家,就是任何音乐机关都不能直接向方裕庭买弦,而要间接向苏州市合作总社去定货。这就使得乐家不能直接和制弦人商定弦线的质量和规格等问题。
早在一九五三年,我曾向总政文工团及音协等负责同志等口头建议多次,请把制弦的原料、质量、配额、规格等问题,召集会议,筹商解决办法,但是事情拖延下来了。直到去年九月,先后得到吴景略等关心的催问(有副本送所),我觉得不能再缓了,就用书面先后向音协和文化部的赵沨同志,就古琴的需要范围,同时照顾到全面的原料数额,提出了下列具体请求:
一 请音协为北京古琴研究社垫款,向苏州市合作总社定制明年度北京所需古琴弦一百付(规格:1. 十根装;2. 限在去年九、十、十一三个月内完成,以免工作延入冻季,影响丝质;3. 必须用3A级28至30条份的厂丝)。
二 请文化部洽轻工业部,让丝绸公司每年配给苏州市合作总社3A级厂丝五十公斤,专供国家文化机关定制高级琴弦之用。
三 在此五十公斤的3A级厂丝中,除北京古琴研究社1955年一百付琴弦所需的约两公斤点三以外(每付七钱),其余四十七公斤以上,分配给各音乐机关,由音协与苏市合作社联系商定掌握配额具体办法。
在提出这一请求之后,音协的副秘书长潘奇同志十月下旬向我表示,音协同意垫款为北京琴会定制古琴弦一百付,同时将和文化部密切联系,取得3A级厂配额。并说赵沨同志最热心,正在为此事连次地亲自到轻工业部去奔走。在此以后,我就为参加中国民间古典音乐巡回演出离开了北京。在演出中及回京以后,这事的发展如下:
一 在上海,我们演出团有一个古乐座谈会,今虞琴社也另行开了联欢会。在两次会中,我们都把弦工方裕庭从苏州找来参加,讨论了古琴弦的问题,从方裕庭口中得到这样一些情况:(1)苏州市合作总社已彻底了解琴弦对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性,正在全力支持,想要方裕庭制出最好的琴弦;(2)苏州市合作总社为了重视方裕庭的制弦技术,特许他专心制弦,破例的准许他不再负作厂的管理工作责任;(3)不管营业盈亏,每月给他净领一百多任务分,希望他培养制弦的后一代;(4)要他对古琴弦的制法向琴家商妥一种详尽的规格,以免定货时发生不同要求的繁乱现象;(5)苏州市合作总社只能就地买丝,不能向杭州去买丝,因为隔了省,不好办;(6)假使证明照古代的说法一定要杭州塘栖镇的丝才能得到 100/150 的拉力,苏州市合作总社可以同意并协助方裕庭把作厂迁到杭州去工作;(7)方裕庭说出他目前制古琴弦的规格,要求琴家统一地同意,或作出具体的修正,他的规格只限于弦的长度和重量,即:
1. 全弦长市尺7.5
2. 缠弦缠到5市尺为止
3. 第七弦重金秤4分
4. 第六弦重金秤5分
5. 第五弦重金秤6分
6. 第四弦重金秤7.5分,心子5分
7. 第三弦重金秤9分,心子6.5分
8. 第二弦重金秤11分,心子8分
9. 第一弦重金秤13分,心子9.5分
10. 每付琴弦七根之外,另加七弦二根,四弦一根
但是在会中有人说弦太细,有人说太粗,我个人也认为还要把密度、秤时的湿度和温度、胶的选定、弦的直径一并从详研究,然后定出多于一种如甲乙种的规格来,所以当时大家都没有作出决定,只是我个人向他表示:倘若音协为北京琴会去定一百付弦,他只管照旧规格去做。
二 在上海,演出团接到音协潘奇同志的信说,配给高级厂丝的请求已得到允许,要团长转告我们放心。
三 在杭州演出团的古乐座谈会上,主席张冷僧(宗祥,浙江图书馆馆长)强调八百余年传统的杭弦不应失传,塘栖丝造弦的历史也不应中断,他表示保证可以说服地方的国家计划机构,一定能从每年上万吨的A级厂丝中抽出五十公斤的塘栖丝,来维护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他说塘栖有很大的现代丝厂)。
四 回到北京之后,(十二月初)潘奇同志向我说,苏州市合作总社反映,苏州的丝绸公司没有A级厂丝,只有降B级 22/20 条份的川丝,并说这种川丝比较以前的杂丝和土丝要好些,建议就用这种川丝来制弦。
五 我因有成都卓希钟所制的川丝琴弦,比了一比,川丝弦的拉力并不如方裕庭的杂丝弦,所以又正式用书面向潘奇同志表示必须用3A级的厂丝,主张由苏州市合作总社向杭州去办塘栖丝。
现在听说音协已将这一案转到您所,在函内说明了音协仍愿垫款为北京琴会定制琴弦,但因对于技术隔膜,所以转请您所办理,我谨再向您所建议具体办法如下:
一 务请由您所,或仍请音协垫款三四百万元即向苏州市合作总社为北京琴会定制1955年备作价领的琴弦一百付。
二 古琴弦暂照方裕廷旧规格打制,但必须由苏州市合作总社去杭州购办塘栖镇的3A级 30/28 条份的厂丝。
三 请切嘱苏州市合作总社,必须掌握在春分以后、霉季以前的时间内打制,以免优丝在工作中受冻受霉而易断。
四 如苏州市合作总社在杭州购办塘栖3A厂丝发生困难,可与浙江图书馆馆长张宗祥先生取联系,进行解释说服,如仍无效果,则立即电请您所,据案再向轻工业部另令杭州丝绸公司接受此案中五十公斤的3A级厂丝配额,并指定自塘栖丝厂特准隔省配出之。
五 中央歌舞团的民族乐队业已知道音协正在办理此案,他们曾受到方裕庭因加入生产合作社时对他们退款退定的苦闷,曾要求我把此案发展的情况随时通知他们(秦鹏章),他们并提到他们一时定不出详细规格,只要求方裕庭制出多样粗细的弦,以便由他们去选择购用,我未作肯定表示。这应由您所酌核联系。
六 为了争取时间,虽可先向苏州市合作总社表示可用方裕庭原来的规格赶制古琴弦,但我希望您所能在春分以前定出两种以上比较合理的规格。我的意见是把中距(古琴岳山至龙龈的距离)在市尺3.5以下的琴定成一种细的,3.5以上的定成一种粗的;在一定湿度和温度之下,每种各弦直径和重量要配合转调及音程定出一个相同的级数;每付宜定为七弦三根、六弦二根、四弦二根,其余各一根;方氏规格是四弦和三弦的缠丝相同,一、二两弦加大,我不能理解它的原因,也不敢另提建议(我疑心他是迁就使琵琶四弦和古琴三弦混用,这并无不可),但我深深感到方氏的三弦最易脱缠,倘使原因就在缠丝太细,那就必须改正。
最后,我谨建议您所主办此事,在取得杭丝一点上,必须派员前往苏、杭两地正面直接联系。否则不但易致延误时间,且恐有功亏一篑之虞。
谨致
热忱的敬礼!
一九五五年一月十八日
查阜西谨上
中国历代有关古琴及琴弦制造的文献汇编
《传统的造琴法 传统的造弦法》
查阜西 编
16开 精装
繁体竖排
978-7-101-16943-0
398.00元
《传统的造琴法》《传统的造弦法》是现代著名古琴家查阜西从北宋至清末的十数个琴谱中钩辑、抄录有关历代古琴及琴弦制造的材料编纂而成的两种珍贵琴学文献,在辑录、标点之外,编纂者还对其中有问题的材料进行了辨析、论证,为造琴、造弦的生产实践提供了扎实的资料支撑和数据支持。
二书完成于1957年,当时以油印本的形式流通,本次出版即据油印本整理,先录排,后影印。其中,《传统的造琴法》还附有查先生手稿定本的影印件。
作者简介
查阜西(1895--1976),现代杰出的音乐家、古琴家。曾任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等职。主持编纂《琴曲集成》《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存见古琴指法谱字辑览》《幽兰研究实录》《历代琴人传》《传统的造琴法》《传统的造弦法》等,为抢救古琴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拍书影
滑动查看实拍书影
来源: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