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两天写京东加入外卖行业时,提到了著名的湘江夜话,也即林则徐向素昧平生的左宗棠传授治疆方略的故事。参见《入团七年无人问、京东一来天下知》
校尉出品、必属精品!
本号为公众号《校尉讲武堂》在头条的主账号,此外别无分号。
周六晚继续在视频号与西瓜视频同步直播,感兴趣的朋友不妨过去看看。
前两天写京东加入外卖行业时,提到了著名的湘江夜话,也即林则徐向素昧平生的左宗棠传授治疆方略的故事。参见《入团七年无人问、京东一来天下知》
今天又想起一朵看似不起眼、实际却改变了大江流向的历史小浪花。
1863年,石达开败亡于大渡河边时,一个叫做宋大顺的当地年轻人,目睹了整个过程。
72年后的1935年,已经90高龄的宋大顺,向登门求教的毛泽东提出了一条忠告,千万不要在安顺场停留,要尽快夺取三百里外的泸定桥。
此后,便有了著名的十八勇士飞夺泸定桥,便有了红军的绝境逢生。而最初渡河的十八勇士中,只有孙继先活到了建国之后,并于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如此高的伤亡率,队伍非但没有垮,反而越打越强,并迎来了最后的胜利,背后支撑他们的,只能是特殊的信念、特殊的精神。
这样的精神、这样的信念,绝对不容质疑、不容亵渎!
湘江夜话,将新疆留在了中国境内;宋大顺的指点,则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相比名满天下、坐镇一方的林则徐、左宗棠,宋大顺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下老秀才,但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却超出了无数声名显赫的大人物。
甚至校尉都忍不住怀疑,历史创造这么个适逢其会的小人物出来,是否就是为了改变自己的走向,就好比我们穿越到从前,以改变不能令自己满意的人生。
否则我们很难解释,在那个时代,在偏远的山区,为何能够出现这么一位90高寿的智慧老人,用弱冠之初积累的经验,然后跨越72年的时光,在耄耋之年加以释放。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
人们常说,无巧不成书。
校尉却始终认为,现实总是比理论复杂,历史也总是比故事精彩。
相比人类精心编造的故事,历史在不经意间制造的巧合,往往会超出人类最大胆的想象。
比如最近几天,董大姐与董小姐在海归话题上的隔空对话,尤其是董小姐那堪比魔幻的传奇故事,也同样超出了圈外人的想象力。
而校尉认为,历史制造这样的巧合,也有更深的含义。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及时领悟、正确解读。
董大姐的事不复杂,无非就是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发表了对于海归人才的看法,大体三层意思。
一是格力的人才培养体系中,绝对不用海归。
二是海归里面有间谍,公司无法识别。
三是格力一直立足培养自主研发人员,所以公司里面也没多少海归。
而董大姐之所以对海归抱有成见,是公司曾经被海归坑过。既然吃过亏,在企业管理的内部会议上,这么说也算情有可原,在公司的内部管理上,这么做同样说得通。
毕竟,公司不是国安部门,没有能力更没有义务去识别间谍。在自主研发人员能够满足需求的前提下,为了规避风险,措施严格一些也正常。
但视频被有心人发布到互联网上后,就变成了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一部分网民,出于朴素的爱国情怀,认为董大姐说得对,在中美博弈日趋激烈的今天,为了规避风险,就是应该少用海归甚至不用海归。
另一部分网民,则站在道德高地上,对董大姐口诛笔伐,甚至要求董大姐公开道歉。
尤其是某位一边死活不给985名校毕业、力抗香港黑暴势力的英雄付国豪解决编制,一边把自己经过两次高考才通过特殊渠道进入军校、在校期间就跑到美国孔子学院当志愿者、军校毕业就进入自家报纸、然后马上又外派美国的学渣女儿招聘为正式记者的大主编,更是没有资格为海归叫屈。
参见《胡锡进,组织喊你回来学《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原文截图
按照阶级论,阶级决定立场。
中国目前虽然没有特定的阶级,但却有不同的阶层。
支持董大姐的网民,大多属于普通人阶层,并没有能力把儿女送去国外。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只能通过激烈的高考改变命运,因此本能地痛恨那些通过留洋镀金绕开高考竞争、再曲线救国跑回来挤占平民资源的海归。
反对董大姐的精英,要不自己、要不儿女、要不家族势力,都通过留洋镀金绕开了国内竞争、攫取了不属于自己的利益,因此本能地痛恨任何对海归人员的限制。
上周直播的时候,也有朋友问校尉对此事的看法。
当时校尉自以为客观地说了两个比例。
一是相比普通人,海归中间出现间谍的比例肯定要高很多。
二是相比海归的绝对人数,间谍的比例肯定很低。
这两个比例,都缺乏权威统计,只能由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去直观感受,但按照正常的逻辑,上述说法肯定是成立的。
因此,我们既不能因为海归之中有间谍,就把海归一棍子打死,但在对海归的使用上,肯定又要有所管控。至少,准备用在核心要害岗位的海归,必须经过严格的背景调查与政治审查。
同时,站在国家层面,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更没法像董大姐管理企业那样,从舆论层面排斥海归、从制度层面封杀海归。
但看过某编对董大姐的声讨,看到网民扒出董小姐背后那一大批通过留洋绕过高考制度设计、堂而皇之进入中国最高医学殿堂的海归,再考虑到其他各种游离于高考制度、公考制度之外的特殊渠道,校尉不得不承认,直播时自以为的冷静客观,其实过于简单、过于狭隘、过于片面。
因为校尉当时只考虑了海归里面可能有间谍,却没考虑海归背后必然有门阀。
相比门阀,间谍对我们国家、民族造成的伤害,可以说就是癣疥之疾,完全不值一提。
甚至可以说,之所以有王朝周期律,之所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之所以老人家当年要强调阶级斗争,就是因为,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中,门阀才是人类进步最大的障碍,才是人类社会矛盾激化最大的元凶,也是人类社会最大的寄生虫。
汉亡于外戚、宦官,但汉朝之所以引入外戚、宦官,就是为了压制门阀,外戚本身,也是门阀,因此汉实亡于门阀。
唐亡于藩镇,藩镇也是门阀。
明亡于党争,东林党也是门阀。
民国亡于官僚地主,官僚地主依然还是门阀。
今天美国的乱象,始作俑者就是犹撒利益集团,同样也是门阀。
何谓门阀,就是公器私用,就是通过家族势力,牢牢把握公权力,再利用公权力攫取、压榨社会资源,挤压普通民众的生存空间。
而所谓的门阀,一旦大面积出现、一旦大面积固化,其实就是食利阶层、剥削阶级!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不管是自然生态还是人类社会,要想稳定运行,必须形成良好的内部循环。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任何一个门阀盛行、阶层固化的社会系统,必然贪腐成风、民不聊生,走向崩溃乃是必然。
更重要的是,新中国的立国根基、执政合法性,就来自于对民国官僚地主阶层乃至所有剥削阶级的革命。
我们的国家叫人民共和国、我们的政府叫人民政府、我们的政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这就是我们的权力合法性来源,也是我们的执政根基。
任何有违上述原则的社会现象,绝非简单的贪腐行为,更不是所谓的学术自由、学术自治,而是在挖我们的立国根基,在破坏我们的执政合法性。
现在可以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文章开头的时候,要专门提到京东。
因为刘强东正在做的,就是努力打通低收入劳动者晋级小康、晋级中产的上升通道。而晋级小康、中产之后,才有足够的资源,支撑后代继续向上流动。
为什么说中产是社会稳定器?因为只有占据人口大多数的中产阶级,才能沟通顶层精英与底层民众,实现社会生态的正常循环。
没有中产,社会阶层就会加速固化,因为底层民众很难直接晋升为顶层精英,而是必须通过中产的过渡。
失去中产,底层民众就失去了上升通道,只能在社会最底层挣扎,到忍无可忍的时候,再向顶层精英发泄怒火,这就是农民起义、就是阶级革命、就是长期战乱。
美国当年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形成了稳定的中产阶级;美国现在之所以乱象丛生,就是因为中产正在急剧萎缩,犹撒利益集团必须直接面对底层民众的怒火;美国之所以会出现白左、白右的矛盾,就是犹撒利益集团为了转移白上、白下的阶级矛盾,必须人为制造社会分裂。
中产最大的敌人,就是门阀。因为中产要想继续完成社会阶层跃迁,必然要竞争高端工作岗位,而这些岗位往往被门阀把持。
肖医生为何扔下病人、抛弃发妻拼命讨好董小姐,无非就是看中了董小姐背后的门阀资源,试图通过捷径完成阶层跃迁。
反之,门阀最大的敌人,就是中产。
虽然门阀偶尔也会接纳肖医生这样识时务的中产精英,但为了维持家族利益,门阀必然会加大对中产的盘剥,必然会造成中产的大面积消失。
就阶级分析而言,所谓肖医生,其实就是中产阶层的背叛者。
就社会伦理、社会道德而言,我们没法批评小镇做题家通过联姻进入上流社会,但在跃迁的过程中,不管是扔下病人的草菅人命,还是抛妻弃子的拔屌无情,都已经突破了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医德医风。
就算当不了祁同伟,也绝对不能当肖医生。
关于门阀与中产的天然对立,举两个典型事例。
一是中国历史上王朝末年屡见不鲜的大规模土地兼并:地主官僚集团不断膨胀,不断挤压自耕农的生存空间,最后的结果,就是自耕农消失,只剩下富甲天下的大地主和食不果腹的失地农民,然后就是农民大起义。
农业社会的中国,自耕农就是中产阶级。
二是现在美国犹撒利益集团推行的去工业化:通过产业转移,犹撒利益集团获得了最大的收益,代价则是牺牲了以白右、红脖子为代表的工人。
工业社会的美国,工人就是中产阶级。
正因如此,任何朝代、任何国家,只要最高领导层智商在线,对于门阀的打压都不遗余力。
为什么刘邦、朱元璋都会大杀功臣,除了担心他们冲击皇权,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提前消灭门阀。
为什么罗斯福推行新政,要把富豪的最高税率提高到94%,要设立最基本的社会保险制度,归根结底,就是要打压门阀并为社会底层托底。
但门阀从来只能被压制,却无法被消灭。
一来这是生物本能。为了将自己的基因遗传下去,不管谁掌握了优势资源,都会想尽一切办法交给自己的后人。
二来这是政治生态。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谁都会通过建立政治同盟扩大家族势力。
1945年,在延安的窑洞中,民主人士黄炎培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千年之问: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之后,如何跳出历朝历代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
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的道路,我们能够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民主的表现形式,未必是西式的普选制,因为那会导致严重的民粹问题。参见《美国是否会纳粹化:民主的尽头是民粹,民粹的尽头是纳粹》
但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民主,其精神实质,一定是保证广大人民的利益,一定要主动回应人民的呼声,一定要压制天然站在普罗大众对立面的各种门阀尤其是政治门阀。
客观评价,相比历史,现在的中国,门阀依然处于萌芽状态,远未达到形成政治门阀的程度。但在某些天然垄断、封闭运行的行业、领域、部门,依然形成了严重的门阀现象。
正因有门阀存在,所以主编的女儿当记者、作家的女儿是诗人,所以教授的情妇是学生、院士的学生4+4,所以码头三年三十亿、皮带负债两万亿,所以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
那些背靠门阀混得风生水起的精英人士,都把门阀当成了能力、当成了理所当然,殊不知离开门阀的背书,他们不过是马户又鸟罢了!
那些支持董大姐的人,从来反对的不是董小姐这样的海归——如果她真是海归的话,他们反对的,是在规则之外,各种利益团体、利益圈子通过利益交换、通过牺牲公权力,为自己开辟特权通道。
他们所反对的,从来不是同样背景深厚但愿意公平竞争、秉承公心的麻昊宁,而是依靠家庭背景绕开制度设计侵害公众利益的董袭莹,以及为董袭莹提供便利的特殊通道,尤其是这些特殊通道的设计者。
普通的中产家庭,通过节衣缩食,让孩子参加各种昂贵的校外培训,试图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即便失败,他们也认为是自己实力不济。
他们并不知道,那些最顶级、最珍贵的教育资源,早就通过所谓的4+4模式,提前给门阀留好了头等舱。
高考之所以这么卷,不仅是因为竞争激烈,也是因为某些公共资源,已经被人通过合法却不合理的方式提前划走。
校尉说过,校尉反对一切高考、公考之外的特殊人才选拔方式,因为那必然会变成权贵阶层的特殊通道。
相比牺牲个别偏科的天才,校尉更看重社会最基本的公平、正义,更看重占据绝大多数的普通人。
对普通人来说,越是简单的政策、越是一刀切的政策,越是公平合理。而越是复杂的制度设计,越是容易被人钻空子,甚至本身就是设计好供人钻营的空子。
真正需要照顾的人,我们可以大张旗鼓公开进行,比如高考对烈士子女加分,比如烈士子女破格录取进入军校,比如牺牲警察的子女直接特招进入公安队伍……
但所谓的三代烟草人、所谓的协和4+4,绝非正常的人才选拔机制,绝非正常的社会现象。
包括海归,由于海外大学游离于普通人的认知之外,因而也就有了上下其手的空间,因而也就变成了各种门阀钻制度空子的主渠道。
尤其是那些专门为中国留学生设立的野鸡大学、文科专业,从这样的地方选拔人才,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有必要做一个公开、严格的系统性评估,作为封堵漏洞的依据。
至于有人用钱学森钱老等人来类比现在的海归,那就更是不值一驳。
校尉经常说,引用任何历史事例,一定要学会区分时代背景。
钱老等人归国的时候,正是新中国刚刚成立、满目疮痍之际,他们放弃海外优越的生活、工作、科研条件,甚至放弃欣欣向荣的事业回归祖国,不是享福、挣钱来的,而是为了报效祖国。
那些精神境界不如钱老的人,自然就留在了国外。
刚刚获得新生、依然贫穷落后的中国,就是天然的筛选机制,不是纯粹的爱国者,不会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候选择回归祖国。
而现在的海归,至少一多半,不管是当初选择出国留学、还是现在选择学成归国,都是为了改善生活。
想要改善生活不丢人,但用满心稻粱谋的普通人,与钱老他们对比,不只是荒谬,而且是亵渎。
校尉不否认,现在的归国人员中,也有技术精英、也有一心报国的爱国者,但就整体而言、就概率而言,他们之中,更多的是普通的饮食男女。
此外,钱老他们这批归国人员,几乎都是国家急需的理工科人才、尖端科技人才,现在的海归,大多都是金融、艺术、语言、文学、商业管理之类的文科人才。
不是说文科人才不重要,不过西方教育体系下培养的文科人才,真的与中国水土不服。
类似眯眯眼审美这样的奇葩玩意儿能够在艺术圈大行其道,类似毒教材这样的反常现象能够频繁出现,要说背后没有西方有意识的文化输出、意识形态输出,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校尉不信。
理工科可以不讲文化背景、家庭背景,没有硬性评价标准的文科领域,却从来都是玩人情、玩圈子的。
因此,钱老这样的理工男,能够摆脱留学经历的束缚,为中国打开新的科研道路,但那些依托西方文科圈子培养出来的人,要想出人头地,却必须依赖西方的支持。
现今中国文科领域的各种乱象,就与西方的文化渗透有很大的关系,而西方文化渗透的主渠道之一,正是通过留学搞的出口转内销。
结语:
校尉说过,反腐有三大战役,分别为打老虎、拍苍蝇、破圈子。
其中打老虎是形成氛围、树立信心,拍苍蝇是肃清风气、改善民生,破圈子是打破阶层固化、清理腐败根源。
董小姐等人背后,看似门阀,其实就是一个个高度封闭的圈子,这些圈子,又通过各种利益交换关系,形成了一个内部运行的阶层,这个阶层,就是阶级的雏形。
对于这个由不同利益圈子组合而成的阶层来说,面对高考、公考等制度所提供的公平竞争环境,海归只是他们开辟的捷径之一。
在我们目力所及之外,这样的捷径,还有很多很多。
董大姐与董小姐看似巧合的隔空对话,就好比湘江夜话、安顺场忠告,同样也是历史对我们最及时、最真诚的告诫!
只是,善良的人们,大家都听懂了吗?
来源:校尉讲武堂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