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宇荣获贵州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2 10:42 2

摘要:技术室的日光灯管嗡嗡震颤,在凌晨的寂静里格外清晰。电脑屏幕的蓝光映着她眉间的沟壑和颤抖的睫毛,指纹纹路在瞳孔中裂变成蛛网。对讲机电流声偶尔刺破寂静,她却只听见放大镜下指纹的呼吸——那是18年前“凯里两案”的残纹,蜷缩在1平方厘米的地方,如蛰伏的毒蛇。

图丨杨小宇同志荣获贵州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技术室的日光灯管嗡嗡震颤,在凌晨的寂静里格外清晰。电脑屏幕的蓝光映着她眉间的沟壑和颤抖的睫毛,指纹纹路在瞳孔中裂变成蛛网。对讲机电流声偶尔刺破寂静,她却只听见放大镜下指纹的呼吸——那是18年前“凯里两案”的残纹,蜷缩在1平方厘米的地方,如蛰伏的毒蛇。

端起水杯,喝了一口早已凉透的浓茶,揉了揉发胀的双眼,她继续投入了指纹比对侦查。

图丨杨小宇同志对比指纹

1983年出生的杨小宇是贵州黄平人。2003年中专毕业后,怀揣着对警察这个职业的向往,20岁的她毅然进入公安队伍,成为一名辅警。进入警队后,她被安排的日常工作偏向内勤,但她对指纹比对却表现出莫大的兴趣,只要一有空,她就站在从事比对指纹工作的民警身后偷偷学习。渐渐地,她竟然钻研出一套自己的比对方法,有了她的助力,许多案子破得也轻松了不少,同事们都十分佩服她,给她取了个外号,叫“指纹神探”。

2016年8月,按照公安部要求,要针对往年未破疑难命案积案的指纹开展专项比对,“凯里两案”是其中之一。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成立了为期45天的专项行动指纹比对专班,杨小宇也在其中,遗憾的是,45天里,指纹未比中。

图丨杨小宇同志对比指纹

45天行动结束后,杨小宇整日将自己焊在工位上,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对那五枚指纹进行比对,18年尘封的五枚指纹,被标注成219种特征图,而她的一双眼睛就这么直勾勾地盯着这几百条弯弯曲曲的纹路,一坐能看一下午,同事见了,都只能笑着摇摇头,半开玩笑道:“宇姐又钻牛角尖了,不愧是南明区最昂贵的‘灯泡’,亮了这么长时间了,人都看疯了。”

从八月到十一月,从盛夏到深秋,杨小宇就这样瞪着眼反反复复地对比 ,用尽一切能想到的方法,坚持了将近半年的时间。

2016年11月23日,她像往常一样,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再次对五枚指纹进行比对。但再次调整特征点时,突然,一个一直在头脑中思考、困惑她的念头跳了出来:“换个思路,能不能有突破呢?”想到这里,杨小宇迅速重新调整思路,标注细节特征、反复发送比对查询,没想到,就这一个小小的调整,指纹真的比对了出来。那一刻,她猛地站起身,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鸣响,惊醒了趴在档案堆里打盹的值班民警。“宇姐,咋了?”年轻人揉着眼睛,看着她微微颤抖的身体,以及涌入眼眶的泪水:“成了!成了!我比中了!”

图丨指纹比对成功

这次指纹比中,杨小宇成功锁定了犯罪嫌疑人,沉寂18年的案件得以告破。

赶海人对贝壳的执念她总说自己是“赶海人”,在浩如烟海的指纹库里打捞真相的贝壳。指纹比对工作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需要不断探索和追寻,面对各种狡猾、残忍的犯罪分子,面对一枚枚残缺、变形的现场指纹,只有刻苦钻研,在方法上不断总结、创新,才能打赢对手,克敌制胜。一枚指纹,只有1平方厘米大小,即使在电脑上放大,也不过巴掌大,可就是这么大点地方,缠绕的却是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的纹路。一枚完整的现场指纹,一般都有100个点左右,每一个特征点都需要人工一点一点标上去,多数现场提的都是残缺变形的指纹,杨小宇通过分析观察每一个标注,能够精准地把指纹上的每一个特征点都标注上。但往往一枚指纹需要几百甚至上千次的检索比对,她的坚守展现了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执着。

图丨杨小宇同志对比指纹细节图

从事指纹比对20余年,杨小宇比中指纹3000余枚。但提起刚接触这个工作时的那个案件,她依然记忆犹新。在她的工位上,玻璃下压着一枚残缺的指纹拓片,边缘泛着陈年案卷特有的灰黄色。这是十几年前她侦破的一起凶杀案物证——四方河村灯笼坡现场提取的变形指纹。正是初秋,在南明区后巢乡四方河村灯笼坡,受害人发现居室内有小偷进入,立即起床追赶,当追到室外马路上时,被小偷当场杀害。那一天,受害人家属的哭声穿透了技术室的隔音玻璃。她独自坐在电脑前,将痕迹技术民警在现场提取到的那枚残缺变形的指纹放大至屏幕占满整个视野,发红的眼睛不断地在十三个细节特征点上来回“扫描”,一点点印记如同散落的星子,在模糊的纹路间若隐若现。

图丨杨小宇同志

连续72小时,她反复修正标记位置,但依然没有结果。“到底是哪里不对……”案件侦破陷入了困境,几次三番对可疑人员的十指指纹对比依然未比中后,不甘心的牛劲又冲上了杨小宇的心头。放大、定格、标记、对比,她再次将该案现场指纹调出来反复研究,把比对的样本扩大到50份、100份……深夜,她蜷缩在值班室的折叠床上,怀里的《指纹图谱分析》压得她胸口发闷。她翻来覆去也没有睡着,突然,一个大胆的想法闪过她的脑袋:“这指纹变形得这么严重,该不会是原来标记的细节特征点位置有偏差吧?”想到这里,她立马从床上跳起来,重新逐一对指纹进行修正,不出所料,再次发送查询比对时,成功比中犯罪嫌疑人唐某,一举破获这起案件,同时犯罪嫌疑人唐某还交代入室盗窃案10余起。长在眼球里的指纹2010年2月的一个夜晚,临近春节,火红的灯笼挂满大街小巷,节日的欢乐已悄悄爬到人们的脸上,而南明分局刑侦大队的办公室里,依然灯火通明。“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南明区一居民家中发生一起盗窃案。时值春节前夕,社会影响十分恶劣,各级领导先后赶赴现场指导侦破工作,现场迅速成立专案组,对现场进行认真勘查,力争从中发现破案线索,迅速破案。在数小时的勘查工作后,技术人员提取到鞋印一枚,汗潜指纹三枚,并迅速交于杨小宇输入指纹对比系统,遗憾的是,查询无果。“传统的侦查手段看来已经走到尽头,要想破这起案子,只能依靠科技的力量。”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办案民警扩大走访范围、蹲点守候、重口摸排、现场重建、现场复勘,杨小宇也不断地对三枚指纹进行比对,在漫长的侦查工作结束后,案件依然没有找到突破口。春节在看似祥和的氛围中度过,节后侦查员在走访中得知,盗窃案发生的区域,又发生了四起入室盗窃案,但由于时处春节,当事人都未立即报案,现场痕迹大都被破坏,办案难度大大增加。“被盗的其中三家门上都有撬压痕迹,分析与之前的盗窃案为同一种工具留下,但没有找到指纹信息,同时因作案地点相邻,大队经过分析,决定将5起盗窃案串并,没想到刚过了两天,盗窃案又发生了。”杨小宇回忆道。前五起案件还在侦查,没想到几天后的元宵节,刑侦大队又接到报警,事主说,当天回家时发现被盗,进卧室后,发现一男子迅速从卧室跑出去。由于是夜晚,事主并未看清男子的面容,但幸运的是,在现场提取到3枚犯罪嫌疑人的指纹。

图丨杨小宇同志查看档案

得到指纹样本后,杨小宇第一时间将指纹与第一起被盗案进行比对,同时分析指纹纹路走向,标注特征点后录入系统,终于,嫌疑人的身份浮出水面。而此时,距离侦查员蹲守已然过去了20天。

在得知这一情报后,侦查员们都非常激动,根据线索,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经审讯,嫌疑人如实供述了7起盗窃的犯罪事实。

“妈妈,指纹是长在眼睛里的吗?”儿子曾指着她充血的眼球发问。

图丨杨小宇同志对比指纹

几十年,她把青春碾碎成像素:放大镜下变形的螺纹是未破案件的胎记,数据库里千万枚指纹组成倒悬的星空。当同事在射击场练出枪茧时,她的战场是放大镜与鼠标滚轮——后者因高频滑动泛着包浆,像被潮水冲刷了半生的礁石。

“我们常说,指纹是会说话的。”她指着电脑屏幕上交织的“嵴线”:“你看,这条分叉是蹲守的冻疮,这个三角缺口是锋利的纸边,至于这个茧子……”她停顿片刻,翻开工作日记——数不清的照片里,点击鼠标留下的淡淡茧痕,宛如枪火灼出的烙印。

2009.7.17兴关路贵棉村几名女子被抢劫强奸案;

2010.3.17三医宿舍一女子被害案;

2011.3.4郭家寨铁路边一女子被害案;

2013.6.6解放西路一住户被持枪抢劫案;

2023.8.23望城坡彭某系列盗窃案;

……

几十年来,她先后荣获贵州省公安厅“个人二等功”1次、贵州省公安机关“十佳刑事技术检验鉴定标兵”1次、贵阳市公安局“警营匠心奖”1次、贵阳市公安局“突出贡献奖”1次,贵阳市公安机关优秀辅警2次、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优秀辅警1次、贵阳市公安局南明分局“突出贡献奖”1次。显微镜的环形补光灯在深夜亮如孤月,4135枚录入指纹在数据库里生根发芽,2300余起案件化作屏幕上跳动的光点。

图丨杨小宇同志入警仪式

2024年1月10日,她面对警旗举起右拳,正式宣誓“我志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戴上警衔,戴上属于自己的警号,正式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南明河的风掠过崭新警号,掀起警服的衣角,露出她口袋里那张泛黄的辅警工作证。这一晚,她在床上翻来覆去始终没有进入梦乡。从担任辅警,到如今的人民警察,006643,这不仅仅是一串数字,更是她逐梦21年的见证,更是她坚定地、一步一步,朝着自己的警察梦努力前行的见证。

图丨电视剧《我是刑警》剧照

一年后,《我是刑警》火遍大江南北,无数屏幕正播放着剧中“杨小洁”在实验室蹙眉比对的特写,观众惊叹“演技炸裂”,却不知真实世界里,这位苗族女子早已把人生谱写成一部指纹史诗——用几十年坚守,换2300次正义的归位。

签 发:杨 文

审 核:任 珂 付春华

编 辑:马 昕

来 源:南明分局

投稿邮箱:1614592304@qq.com

来源:贵阳公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