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文,我们整理了《突厥语大辞典》中,前10个突厥部落的位置分布情况。本文,我们依旧循着作者马哈茂德·喀什噶里的观点,罗列后10个突厥部落。
上文,我们整理了《突厥语大辞典》中,前10个突厥部落的位置分布情况。本文,我们依旧循着作者马哈茂德·喀什噶里的观点,罗列后10个突厥部落。
根据作者观点:
突厥人原为20个部落。归根溯源,他们的祖先是真主所器重的先知诺亚之孙、雅弗之子突厥。每个突厥部落都有很多的氏族,他们的数目只有伟大的真主知道。
从南、到北、再往东的分布:
炽俟,奇吉尔(Çigil):分布于锡尔河中上游-伊塞克湖-七河周边。一般认为是葛逻禄三姓之一。喀什噶里认为,在喀喇汗王朝政治体系中,这个族群占据重要地位。
突骑施(Tüxsi):同样分布于锡尔河中上游-伊塞克湖-七河周边。被认为是唐朝时期突骑施汗国(Turgesh)的后裔。喀什噶里认为,这个族群所操的突厥语是“最正宗的”。
样磨(Yağma):同样分布于锡尔河中上游-伊塞克湖-七河周边,同时涉足喀什噶尔、阿图什等塔里木盆地绿洲。样磨人是参与喀喇汗王朝构建的重要族群之一。
奥格拉克(Oğrak):位置大概在阿尔泰山-伊希姆河草原,也就是今哈萨克斯坦东部地区。
葛逯逻(Qarluk):控制七河流域-楚河地区-伊塞克湖-锡尔河上游的大族。喀喇汗王朝政治体系的核心族群之一,掌控着怛逻斯、八剌沙衮等名城。
处密(Çomul):同样活跃在七河地区,以及天山山麓的各草原绿洲。一般认为是魏晋南北朝时代“悦般”的后裔。
回鹘(Uyğur):散居七河、高昌、甘州等地。回鹘曾在漠北建立强大汗国,9世纪被黠戛斯人灭亡后,部众四散迁徙,形成葱岭西回鹘、高昌回鹘、撒里回鹘、甘州回鹘等诸多分支。
一般观点认为,葱岭西回鹘在建立喀喇汗王朝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在喀什噶里《突厥语大辞典》的语境中,回鹘,似乎又特指同喀喇汗王朝作战的高昌回鹘佛教徒。
唐古特,党项(Tañut):即位于河西走廊、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项。很明显,这个并非突厥。
契丹(Hıtay):即建立大辽王朝、称雄东北亚的契丹。很明显,这也并非突厥。
不过,考虑到辽朝统治下蒙古高原西部—西北路招讨司地区,还散居着一些突厥语部落,加之辽朝和喀喇汗王朝往来甚密,或许能勉强有点关系?
而现如今,契丹也是俄罗斯、中亚等国对中国的称呼。
桃花石,马秦(Tavğaq):即大宋王朝汉族帝国。很明显,这更非突厥。
但有意思的是,喀喇汗王朝的“中国认同”也格外强烈,君主很多以“桃花石汗”为头衔,还认宋朝皇帝为舅舅。终宋一朝,喀喇汗向宋廷派去的使者为数不少。或许有了这层紧密关系,才促使作者把桃花石和突厥往一起想吧。
不少突厥语部落,集中于锡尔河中上游、七河、伊塞克湖、楚河这片地区。也就是今天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吉尔吉斯斯坦北部这块。
因为此地气候相对温暖,牧场丰沛,又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手工业、城池作为支撑,可供养足够的人口,曾是喀喇汗王朝的政治重心。
总体而言,《突厥语大辞典》记载了11世纪诸多突厥部落的分布,给后世研究留下了重要的参考。
但正如笔者所言,受古代交通通信、知识传播水平限制,加之自我认同等方面的影响,该书记载难免存在不准确之处,同实际有些出入。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宝贵的资料。
来源:刘纪尧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