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50年5月1日,在漫天硝烟、隆隆炮火中,海南全岛解放,海南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一页。
1950年5月1日,在漫天硝烟、隆隆炮火中,海南全岛解放,海南历史从此翻开了崭新一页。
75年砥砺奋进,天涯沧桑巨变。海南从昔日封闭落后的边陲海岛,成为我国对外开放高地。如今,从“顺利开局”到“蓬勃展开”,从“进展明显”到“蓬勃兴起”,海南踏浪前行风正劲,推动自由贸易港建设进入成型起势的发展阶段。
75年后的今天,我们想通过这些新老照片,带领大家穿越海南75年的光辉岁月,沿着专属于她的独家记忆,感受她壮怀激越的巨变……
-1950年-
解放海南岛战役的胜利,开启了海南历史的新纪元。
胜利的旗帜在天涯海角飘扬。
《人民日报》等报刊刊登海南前线的胜利消息。
《解放日报》刊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贺电。
1950年,海南各界群众在海口隆重庆祝海南解放胜利。
-1952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坚定自主发展天然橡胶事业。从1951年底起,我国从各地动员数万人奔赴海南岛,打响垦殖天然橡胶的战役。1952年1月1日,华南垦殖局海南分局成立。
垦荒种植橡胶的场景。(图源琼崖史志微信公众号)
-1957年-
1957年7月,“亚洲第一富铁矿”——海南石碌铁矿恢复生产。
火车将矿区铁矿石运出的场景。
-1958年-
1958年7月8日,海南岛有史以来最大的开发项目——松涛水库开工建设。
松涛水库建设工地大会战场景。(图源琼崖史志微信公众号)
-1962年-
1962年,国务院批准海口港为对外开放口岸,自此,海口港作为海南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时的海口港。(图源琼崖史志微信公众号)
-1970年-
1970年,海口开展声势浩大的拦海造田工程。
-1979年-
1979年的海口大同路,当时海口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1987年-
洋浦港深水码头在加紧兴建。
-1988年-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海南省的决定、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决议。
当天,《海南日报》发出号外。
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和海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挂牌。
周可斌 摄
在驶向广东湛江的列车上,乘客要求列车员播放《请到天涯海角来》。在他们的心中,有着共同的目的地:一路向南,向南,直到海南。
方树青 摄
1988年,十万人才下海南。他们不约而同地涌向海南岛,几乎将海安和海口两个港口“挤爆”。从此,他们有了一个新名字——“闯海人”。
黄一鸣 摄
那时,在车站旅店住一晚只要2.5元!
方树青 摄
那时,海口市东湖人才墙前,人头攒动。他们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到海南,干一番事业!
黄一鸣 摄
1988年3月23日,怀揣梦想与激情的年轻人纷纷聚在三角池,高唱歌曲《海南梦》。时代旋律,拨动闯海人的心弦。那晚,与三角池交汇的几条马路都堵塞了。
方树青 摄
那时,马路上还没有车水马龙,三轮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黄一鸣 摄
海南建省初期,海口市还没有指挥交通的红绿灯,大家各自看情况通行。这是海口市海府路与和平南路丁字路口行人和车辆过马路的情景(1988年12月10日摄)。
姜恩宇 摄
这是海南刚刚建省时海口市海府路军区二所路段的交通景象(1988年12月27日摄)。那时候几乎没有出租车,公交线路也极少,坐辆载客的三轮车相当于现在外出“打的”。
姜恩宇 摄
那时,海口罐头厂研制生产的天然椰子奶畅销岛内外,产品供不应求。
许源盛 翻拍
那时,谁家里要是有台南宝彩电,那可是了不得的事。
那时,三亚的天涯海角向世人展露了它原始的美丽。
武进群 摄
1988年的海口龙昆北路,放眼望去,是远处的汪洋大海与渐起的高楼。
陈德雄 摄
1988年的海甸岛人民桥。你能认出来吗?
魏如松 翻拍
1988年的海口大英山汽车总站,现已变成明珠广场商业区。
黄一鸣 摄
海南建省初期极为缺电,当时全省的各类发电厂装机总容量只有14.56万千瓦。这是海口的火车发电站,位于现在的电力村(1989年1月10日摄)。
姜恩宇 摄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这是当时海口市荣山乡农民冬修水利的壮观场面(1989年1月摄)。
姜恩宇 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20世纪80年代末的解放电影院是这样的,门票2元还有空调任意吹。
承载许多海口市民美好记忆的望海楼,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当时海南最高档、最繁华的酒楼。
符伟 摄
那时,在这里喝早茶是非常有面子的事,得早早来等位;而能在望海楼举办一场婚礼,又是何等风光。
老A 供图 来源:天涯社区
当时望海楼一楼的一家茶餐厅,现场有鲜榨果汁,这在当时的海口可是新鲜玩意儿。
老A 供图 来源:天涯社区
那时,海南人出岛大多搭船,乘飞机的并不多。这是1989年以前不曾为外人所熟知的大英山机场。
潘华清 摄
那时的大英机场有多大?千万别被吓到——东至海府路,西至今天的金宇路口和南庄酒店一带,北至五指山路,南至老米铺水厂一带,总占地面积将近7000亩。跑道上还能经常看到兔子、狐狸到处蹦跶。
在美兰机场启用之前,海口的机场还在市区内,位于现在的国兴大道。每天都有飞机从龙昆南路上方低空飞过,去机场降落(1993年6月30日摄)。
姜恩宇 摄
20世纪80年代末,位于海口市中心三角池畔、与海南一同成长的海口宾馆。当时它属于涉外宾馆,出入全是外国人。谁要说去过海口宾馆,那都是可以在朋友面前一直炫耀的资本。
姜恩宇 摄
海口市大同路与海秀东路交汇处的海口国际商业大厦,在当时曾是海口的最高楼。
武进群 摄
民航大厦,现在看来不起眼的大楼在当时还是这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文昌东郊椰林风光,在建省初期这里是和天涯海角齐名的海南岛最著名的景点之一(1989年1月摄)。
姜恩宇 摄
现在的万绿园,是海口绿色生活的一张名片。海南建省初期,那里还是一片滩涂(1990年1月10日摄)。
姜恩宇 摄
1990年8月23日,第十一届亚运会火炬南端点火仪式在三亚隆重举行,10多万群众参加了点火仪式。
武进群 摄
1992年4月3日,首届海南国际椰子节在海口开幕。那时,数十万人聚集在马路两旁观看表演。
姜恩宇 摄
1993年9月12日,一架满载海南人民友谊的波音737客机在泰国曼谷廊曼国际机场降落,标志着海南直达国外首条定期航线的正式开通。
1993年盛大开业的中国城。
杨帆 摄 来源:海南日报
阿里山KTV是三亚最早营业的KTV之一,凝聚了许多老三亚人的珍贵记忆。当时,到这些娱乐场所唱唱歌、跳跳舞成了最时髦洋气的消遣。
位于三亚市汽车总站一带的热闹夜市。那时候,人们下班后常会去逛逛夜市,挑上几件合适的衣服。
还记得骑楼老街里的五羊牌自行车吗?那时,只要听到“叮铃铃”的车铃一响,都会投去羡慕的目光。
当年在海口老街得胜沙化妆拍照的新娘。
还记得小时候,去海口青少年宫补过的课吗?
海口城建档案馆 供图
1994年7月1日,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举行通航仪式。
1994年8月28日,海南第一座大型公路立交桥——海口市南大立交桥建成通车。那时候的立交桥上,车流并不大。
1995年7月10日,假日海滩正式向市民开放,成了市民度假休闲的首选,也成为海口的一张城市名片。
1996年1月3日,万绿园正式开园。一晃29年过去,它依然陪伴在我们身边。
1999年3月28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建成通航。同年5月24日下午,大英山机场迎来了最后两个航班,光荣地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2000年至2018年-
2001年2月27日,琼海博鳌这个小渔港正式成为亚洲的平台,发出了亚洲的最强音。从这一刻起,你能时常听到世界各国用不同口音发出的“BOAO”。
2001年2月21日,博鳌亚洲论坛成立大会主会场落成。王军 摄
2003年1月7日,粤海铁路通道火车轮渡开通。从此,海南与祖国大陆不通火车的历史被彻底改写。
李幸璜 摄
从海口到广州,全程12小时,硬座票价是138元哦!
2003年5月11日,横跨南渡江、连接海口与文昌的琼州大桥完工,标志琼文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当晚,上桥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
苏建强 摄
2003年,三亚刮起了一股“美丽旋风”——第53届世界小姐总决赛首次在三亚举行,世界瞩目。
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2005年11月12日,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颁奖晚会在三亚举行。香港影星成龙因在《新警察故事》中的出色表现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陶震宇 摄
2006年7月,国兴大道西段道路工程在大英山机场开工,这标志着海口新城区开发建设正式启动。
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2007年4月18日,粤海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西环铁路全线通车营运,岛内外铁路从此相连。
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2007年9月24日,洋浦保税港区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成为海南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海南日报记者 王凯 摄
2007年11月14日傍晚,广州至海口的火车正点到达海口火车站。
苏晓杰 摄
2008年5月4日,北京奥运圣火境内传递活动首先从三亚开始。最后一棒由著名影星成龙与时任天涯镇的女镇长蒲慧芳(黎族)共同完成,在天涯石广场点燃圣火盆。
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李幸璜 摄
2010年12月26日,备受瞩目的海南东环高铁客运专线开始试运行。从此结束了海南没有电气化铁路、没有城际轨道交通的历史。
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2012年7月24日,三沙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永兴岛举行。
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2014年7月18日,超强台风“威马逊”在文昌翁田镇登陆。文昌翁田镇上万间房屋倒塌,松树村所有瓦房全部损毁,遍地瓦砾上,一对父女抱头痛哭。
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2015年7月17日21时20分,琼中女足夺得2015年“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U12女子组冠军,胜利的喜悦瞬间刷爆海南人的朋友圈。
琼中女足前方供图
从三轮车到汽车、火车、飞机,2015年12月30日,全球首条环岛高铁“牵手”贯通,海南“3小时生活圈”成为现实。
世界首条环岛高铁——海南环岛高铁。海南日报记者 王凯 摄
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前夕,博鳌机场投入使用。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2018年至今-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赋予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大使命。
2018年4月13日下午,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在省人大会堂举行。宋国强 李英挺 摄
2018年9月28日,琼中至乐东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中线高速全线贯通,不仅实现了纵贯全岛南北的交通大连通、大提速、大突破、大跨越,还极大改善了沿线地区交通条件。
2018年9月28日上午10时30分,琼中至乐东高速公路通车仪式在琼乐高速什运隧道棚洞口举行。海南日报记者 张杰 摄
2018年12月11日—16日,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三亚成功举办。透过电影与世界对话,是海南进一步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影响力的华丽亮相。
电影节开幕式“星”光闪耀。海南日报记者 王凯 摄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海南自贸港建设全面启动。
航拍海口江东新区,路网纵横交错。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
2020年12月29日,儋白高速正式建成通车。12月31日,五指山至保亭至海棠湾高速公路海棠湾至保亭段主线建成通车,海南岛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
儋白高速通车。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2021年5月7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海口举行。作为国内首个以消费精品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首届消博会盛装绽放,迎八方宾朋,览全球万物。
首届消博会现场热闹非凡。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2021年6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顺利表决通过,颁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单行本在海口新华书店上架销售,吸引读者翻阅。刘洋 摄
2021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设立首批五个国家公园,其中包括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2021年3月拍摄到的海南长臂猿B群母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供图)
2022年12月13日,经中央批准,我省成立全国首个省级营商环境建设厅,作为正厅级省政府组成部门,负责统筹推进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社会信用等工作,全省营商环境建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2022年12月13日,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挂牌成立。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2023年12月18日,海南环岛旅游公路正式通车,公路主线全长988公里,贯穿沿海12个市县,通过连接线与高铁、高速、国道有机衔接,构建起“快进慢游”的交通体系,沿途经过约9类84段景观区域,初步形成一条串联全岛众多美景的“珍珠项链”。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陵水段。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2024年9月6日,超强台风“摩羯”在文昌市翁田镇沿海地区登陆。面对这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登陆我国大陆地区最强秋台风的巨大考验,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的周密部署下,海南各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战“摩羯”,海南万众一心!
武警官兵和群众一起清理倒伏树木。通讯员 毛文秀 摄
2024年11月22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三亚隆重开幕。本届运动会是党的二十大召开后首次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也是海南建省以来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体育盛会。
2024年11月22日晚,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在三亚市体育中心举行。海南日报记者 封烁 摄
2024年11月30日22时48分,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商业航天实现全产业链闭环。
2024年11月30日,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二号工位预备发射的长征十二号新型运载火箭。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2024年12月29日,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通车,全长466公里,途经陵水、保亭、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白沙、儋州、琼中9个市县。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与环岛旅游公路相得益彰,标志着海南正式构建起“两环”旅游公路新体系,和环岛高速、高铁、国道组成全岛“五环”路网格局。
环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旅游公路乐东—保亭段风光。海南日报记者 周达延 摄
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政策落地”。政府工作报告已连续七年提及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南被寄予更深切的期待。
一艘货轮停靠在洋浦国际集装箱码头装卸集装箱。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商业航天加速“起飞”,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成型起势的生动缩影。2025年3月12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首次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将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已具备双工位发射能力。
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李天平 摄
2025年3月28日下午,为期4天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落下帷幕。借风势、乘风起,因为博鳌,海南一次次扩大“国际朋友圈”,世界也得以一次次拥抱“海南机遇”。
年会上举办的全球自由贸易港发展论坛。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2025年4月7日,由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的太空水稻种子在三亚南繁基地全部收获。这批种子将进行多轮筛选和鉴定,根据品种优良性进行加代繁殖。一幅幅新场景,背后是一个个产业故事,更是海南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升级改造产业,提升发展质效的写照。
在三亚市崖州区的南繁试验田中,工作人员采收“太空种子”繁育的第一代种子。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2025年4月18日,第五届消博会在海口落幕,展馆里,全球“尖货”点燃消费热情;展馆旁的会议室,各国企业代表与采购商密集洽谈,签下一个个合作“大单”……海南,再一次奏响经济全球化的精彩合唱。
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外,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巨型标识。海南日报记者 王程龙 摄
岁月如梭。回望这75年的时光,从1950年海南全岛解放,到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再到如今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争当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海南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
2025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站在新的起点,海南已拉满“热力值”,正向着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新征程阔步迈进。
前景无限光明,海南未来可期!
来 源:海南日报微信公众号
总监制:陈海清
审 核:翁壮岛
审 校:罗九舒
来源:乐东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