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改常态,公开指责关税战的责任在中方,应该由中国缓和关税战!
近日,一改常态,公开指责关税战的责任在中方,应该由中国缓和关税战!
白宫这回真是把"甩锅"玩出了新花样。
前一天还在暗示"中方会主动打电话求和解",隔天就急吼吼地喊话要中国"迈出第一步"。
这种变脸速度,连川剧演员看了都要竖大拇指。
财长贝森特4月28日接受采访时,直接把遮羞布扯下来了。
他说中国对美出口额是的五倍,所以加征125%关税"扛不住"。
这逻辑就像菜市场卖菜的大妈说"你买我五斤白菜就得送我两斤萝卜",听着就让人想笑。
更绝的是贝森特还掏出了"锦囊妙计"——威胁要对中国搞禁运。
结果话音刚落,自己先把贸易谈判桌掀了,转头拉着15个搞小圈子。
这波操作堪称"退群专业户"的经典案例。
但中国可不吃这套。
4月29日外交部甩出双语视频《不跪!》,画面里那句"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配上铿锵有力的背景音,看得人热血沸腾。
这哪是外交回应,分明是给14亿人打了针强心剂。
这通操作其实早有预兆。
从巴黎统筹委员会到瓦森纳协定,再到专门针对中国航天的沃尔夫条款,华盛顿的"技术封锁套餐"换了多少代包装,地球人都看腻了。
不过这次关税战倒是暴露了的软肋。
沃尔玛等零售巨头偷偷给中国供应商发消息:"继续发货,关税我们自己扛"。
这边政府喊着要硬刚,那边企业急得直跳脚,这画面实在够分裂。
看看近期的动作更让人忍俊不禁。
先是给手机电脑"网开一面",接着要给汽车零部件"松绑",现在连零售商都开始"自掏腰包"。
说好的"关税大棒"怎么挥着挥着就变"棉花糖"了?
商务部最近的表态够硬气:"解铃还须系铃人,要谈先把关税撤干净!"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自己挖的坑自己填,别指望中国给你递铁锹。
这种底气,来自中国制造2025的底气,来自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底气。
可能忘了,现在早就不是"大炮外交"的年代了。
中国工业体系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齐全得能拼乐高,从口罩到盾构机,从螺丝钉到空间站,要啥有啥。
这种产业链韧性,岂是关税能打垮的?
看看历史教训更明白。
当年法国阿尔斯通被生吞活剥,日本签了广场协议后"失去三十年",哪个不是膝盖发软的结果?中国这代决策者可是看着这些案例长大的,早就把"跪着没饭吃"刻进DNA了。
现在最焦虑的恐怕是白宫自己。
通胀数据天天刷新纪录,中期选举步步紧逼,盟友群里应声的越来越少。
嘴上喊着要建"抗中联盟",身体却很诚实地在东南亚、非洲到处找替代供应商,结果发现绕来绕去还是中国制造最香。
这场博弈最精彩的莫过于"时间魔法"。
想速战速决,中国偏要打持久战。
就像两个武林高手过招,一个急着发大招耗内力,另一个扎稳马步见招拆招。
现在看谁的"内力"先见底,答案已经越来越明显。
老百姓的感受最真实。
义乌小商品城老板喝着茶淡定接单,广交会直播间里老外排队询价,特斯拉上海工厂三班倒赶工。
这些火热场景和码头堆积如山的集装箱、超市里贴着"暂缺"标签的货架,形成鲜明对比。
说到底,这场关税战打出了个真理:当今世界,合作才能共赢,霸道终将反噬。
中国手握全球最大规模工程师团队,坐拥世界最完整产业链,背后站着14亿人的超大市场,这样的底气,不是几项关税就能撼动的。
未来的剧本其实早就写好——要么回到谈判桌老老实实拆关税壁垒,要么继续看着通胀数据坐火箭。
毕竟中国制造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而是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
这场大戏,且看华盛顿如何收场。
来源:大事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