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板块上涨4%,人形机器人二波已来,基础知识扫盲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1 17:46 2

摘要:在外观和功能上与人相似,能够模仿人类运动、表情、互动及动作,在人工工具和环境进行交互,辅助甚至替代人类的生产生活。

1.机器人分类

主要分为工业、服务和人形机器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2.人形机器人定义

在外观和功能上与人相似,能够模仿人类运动、表情、互动及动作,在人工工具和环境进行交互,辅助甚至替代人类的生产生活。

3.从科幻到现实

1950-1970年代:科学家提出"双足机器人"概念,日本早稻田大学1972年造出首台能双腿行走的机器人WABOT-1(像会走路的铁柜子)。这阶段机器人只会简单动作。

1980-2000年:计算机技术进步让机器人"活"起来。本田ASIMO(2000年)能跑能跳,但造价够买10辆汽车,只能在实验室表演。

2010年代:波士顿动力Atlas(2016年)让世界惊呼——机器人后空翻比人类稳!AI开始帮机器人理解语言,软银Pepper能陪人聊天。

2020年至今:特斯拉OptIMUs(2022年)把成本压到2万美元,优必选WalkerX已在工厂搬货。现在机器人能自己学新技能,就像手机装APP一样方便。

图片来源于网络

4.级别划分

人形机器人级别划分为五级。

图片来源于网络

5.关键技术节点及路径

图片来源于网络

6.主要零部件特点

零部件主要分为执行系统和感知系统。

图片来源于网络

7政策支持

图片来源于网络

8.市场空间的决定性因素

人形机器人要走进现实生活,需综合考虑市场、技术、和成本。

(1)市场够大才划算
工厂和商场需要成千上万的机器人,足够大的市场才能吸引芯片厂商、算法公司、零件供应商共同研发。就像手机行业需要千万级销量才能推动技术进步,机器人也需要规模效应。当大量企业进入汽车装配、3C电子制造领域,相关技术才能快速迭代。

(2)家庭场景太复杂
想象让机器人收拾儿童房:要识别散落的积木、避开宠物、整理不同季节衣物,这比工厂流水线作业难十倍。工业场景有固定流程和标准化操作,而家庭环境充满不确定性,对灵活应变和情感交互要求更高,技术突破需要更长时间。

(3)成本控制是关键
企业愿意为提升效率买单,但普通人更在意性价比。以汽车厂为例,一台机器人替代三个工人,两年就能回本。而家庭场景需要价格降到普通家电水平(比如3-5万元),这需要整个产业链成熟后才可能实现。

9.零部件重要程度

(1)价值量: 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无框力矩电 机价值量较大,其次为六维力传感器和空心杯电机。

(2)技术和工艺壁垒: 谐波减速器技术和工艺 壁垒均较大,行星滚柱丝杠和六维力传感器工艺难度较大,其次是各类传感器(柔性触觉传感器、 3D 视觉、IMU 等)和空心杯电机,其中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传感器国内外技术差距相对大。

(3) 市场空间: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六维力传感器、空心杯电机、无框力矩电机原有市 场空间均不大。

(4)不可替代性上: 特斯拉第三代灵巧手无刷有齿槽电机可能替代部分空心杯电机, 六维力传感器和国内厂商线性关节(主要影响行星滚柱丝杠)使用必要性根据应用场景需要而不同。

重点关注:谐波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传感器、空心杯电机等零部件值得。

增量变化:灵巧手、触觉传感器、减重材料、“小脑”运控、具身大模型(包括数据采集和训练)。

图片来源于网络

10.特斯拉机器人拆解

据我们测算规模量产后,旋转执行器、线性执行器、灵巧手价值占比分别达到30%、29%和 23%。其中行星滚柱丝杠、谐波减速器、灵巧手电机、无框力矩电机、六维力传感器是价值量较高的部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个人观点,水平有限,仅供大家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原创不易!您的关注是我不断更新的动力,欢迎您的点赞和转发!

来源:财经大会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