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里加二氧化碳你有尝试过吗摘要:问答导航Q1 请问计算机是怎么存储文字,显示文字的?Q2 为什么类似拖拉机的车,前后轮半径不一样,也可以行驶?Q3 奶油加了柠檬汁为什么会凝固而且不会化Q4 七赫兹的声波为什么会损害人体健康?Q5 引力是由空间扭曲形成的,那暗物质这种东西有没有可能是宇宙空间的
会不会得到一杯可乐味牛奶还是有其他独特的味道
Q1 请问计算机是怎么存储文字,显示文字的?
Q2 为什么类似拖拉机的车,前后轮半径不一样,也可以行驶?
Q3 奶油加了柠檬汁为什么会凝固而且不会化
Q4 七赫兹的声波为什么会损害人体健康?
Q5 引力是由空间扭曲形成的,那暗物质这种东西有没有可能是宇宙空间的自然扭曲呢?
Q6 为什么泥土和干净水搅拌会浑浊,而沙子不会?
Q7 牛奶里面通入二氧化碳加压,会不会得到可乐口感的牛奶?
Q8 为什么用微波炉热馒头中间会有一个硬芯呢?
Q9 明纳尔特共振是什么?
Q10 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同时放进冰箱里,为什么热水先结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Q1请问计算机是怎么存储文字,显示文字的?by 匿名
答:计算机只能处理二进制的数据,要想存储文字,那就要定义字符与二进制数之间的映射关系。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制定了一套映射规则——ASCII码,将英语字符与二进制数之间做了统一规定。ASCII码规定使用一个字节来存储英文字符,最前面的一位统一规定为0,不同的字符由后面的7位确定, 所以最初的ASCII码一共规定了128个字符的编码。
随着计算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世界各国为了可以在计算机上保存他们的文字,他们决定采用127号之后的空位来表示这些新的字母、符号,还加入了很多画表格时需要用下到的横线、竖线、交叉等形状,一直把序号编到了最后一个状态255,从128到255号这些字符组成的字符集被称”ASCII扩展字符集”。
然而这对于汉字来说远远不够,目前汉字约有十万个,常用的汉字也有6000多个。于是1980年中国国家标准总局制定了最早的汉字字符集 —— GB2312,其中规定一个小于127的字符的意义与原来相同,但两个大于127的字符连在一起时,就表示一个汉字,于是就有两个字节存储一个汉字的说法。但是世界上的语言非常多,如果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字符集,那简直太麻烦了。
Unicode字符集的诞生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将世界上所有的字符都纳入其中,形成一种统一的编码规定,但是由于存在字符存储长度不确定的问题,很长时间内都没有普及开来。直到UTF-8的出现,Unicode编码存储方式的问题被彻底解决。UTF-8是一种变长的编码方式,它通过字节前缀标识长度,实现1~4个字节动态分配。而Unicode字符集的问题刚好在于字符编码的长度一直在变化,Unicode字符集 + UTF-8编码简直是天作之合。有了这些编码方式,操作系统就能够把我们输入的文字转化为二进制存储在计算机里。
当我们想读取计算机中的文字并显示在屏幕上时,计算机就会从内存中读出二进制编码,然后根据编码方式把二进制编码转化为相应的字符,随后操作系统根据当前的字体设置,从字体文件中获取字符轮廓信息,平滑字符边缘,随后将字符的图形信息转换为屏幕上的像素,最终在显示器上呈 现出字符的形状。
by Sid
为什么类似拖拉机的车,前后轮半径不一样,也可以行驶?半径之间有特定的比例还是任意比例都可以?为什么要做这种前后不一的设计?谢谢!by 匿名首先,不同的前后轮半径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因为前后轮的转速可以不同。不打滑时,前后轮的转速(n1,n2)与半径(r1,r2)之间满足简单的关系:n1×r1=n2×r2。
现在主流的拖拉机主要有三种规格:双后轮驱动拖拉机,可切换四轮驱动拖拉机,全四轮驱动拖拉机。其中只有双后轮驱动拖拉机具有明显的前轮小后轮大的特征,可切换四轮驱动拖拉机后轮仅比前轮大一点点,而全四轮驱动拖拉机的前后轮完全一致。
为什么双后轮驱动拖拉机要求前轮小后轮大呢?
主动轮(后轮)在发动机提供的转矩下转动,为了平衡这个转矩,地面对其作用向前的摩擦力,这个摩擦力提供了拖拉机的动力。这个过程类似于人的行走:腿给脚向后的力,地面反作用一个向前的摩擦力来平衡向后的力,就提供了向前行走的动力.
由于半径越小,产生同样大小的力矩时地面对后轮作用的摩擦力就越大,摩擦力超过最大静摩力就会打滑。所以后轮的半径必须足够大来保证不打滑,同时增大后轮重量,从而增大最大静摩擦力。并且常常带有深深的人字形花纹来增大摩擦力。这也是四轮驱动拖拉机前后轮都比较大的原因。。
而前轮在双后轮驱动拖拉机中主要起导向轮的作用。拖拉机的工作环境一般是坑坑洼洼的田间沟壑,如果导向轮非常大,拖拉机转向时,前轮受到的阻力就会很大,驾驶员在打方向时要克服很大的转向阻力,操作起来很不方便。如果将拖拉机前轮适当变小,这时前轮转向时的阻力就会变小,驾驶员操纵方向盘转动前轮也会更加灵活。
by 范以恒
Q3奶油加了柠檬汁为什么会凝固而且不会化?by 匿名
答:奶油主要由水、脂肪和乳蛋白(如酪蛋白)组成,其中乳蛋白具有两性结构,可以起到类似“天然界面活性剂”的作用。它的一端亲水,另一端疏水,使其能定向排列于油水界面,降低界面张力,从而使油脂稳定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液(胶体)结构。此外,乳蛋白吸附在油滴表面还能赋予其电荷,通过静电排斥作用来防止油滴聚集。
柠檬汁中的柠檬酸是一种弱酸,加入后会降低乳液的pH值。当pH接近酪蛋白的等电点(pH约4.6)时,酪蛋白表面的负电荷被中和,静电排斥作用减弱,原本分散的蛋白质开始聚集,形成较大的凝聚体。同时,蛋白质分子之间发生交联,构建出三维网状结构,将脂肪和水牢牢包裹其中,使得体系由流动的乳液转变为稠密、稳定的凝胶状结构。由于该结构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脂肪和水难以再自由流动,因此不会轻易液化。
参考资料:
Fox P F, McSweeney P L H, Paul L H. Dairy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J]. 1998.by Sid
Q4七赫兹的声波为什么会损害人体健康?by 脱碳甲醛
答:7Hz的声波属于次声波。首先是共振问题,人体各器官的固有频率就在3~17Hz之间,也就是说7Hz或其他频率的次声波会引发器官的共振,轻则导致身体不适,重则导致器官破裂。其次,次声波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比如频繁的脑部震动会诱发慢性创伤性脑病变(Chronic traumatic encephalopathy, CTE),长期暴露在次声波环境中可能会导致神经衰弱、焦虑等其他症状。
Q5引力是由空间扭曲形成的,那暗物质这种东西有没有可能是宇宙空间的自然扭曲呢?如果把空间比作蹦床,那我感觉“暗物质”就相当于蹦床上自然下凹的地方(上面没有物质在压着)。这样似乎就可以解释暗物质的一些奇怪的性质了。by 陈佳乐
答:你提到的说法更像是宇宙学常数,不过宇宙学常数是暗能量的一种理论而非暗物质,通俗一点讲,暗物质提供额外的吸引力来形成天体结构,而暗能量提供额外的斥力让宇宙本身有膨胀的倾向。一般而言,目前主流的暗物质理论模型有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WIMP)、轴子(Axion)等。如果认为暗物质是时空本身的一种性质的话,这就需要涉及到修改引力理论、选择等离子宇宙论或者建立完善的量子引力理论,不过可惜的是,修改引力理论会带来更多问题,等离子宇宙论与当前的观测证据相矛盾,而量子引力还没建立起来。
Q6为什么泥土和干净水搅拌会浑浊,而沙子不会?by 茉立
答:在高中化学中我们学过一种介于溶液和悬浊液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泥土和沙子与水的混合物性质不同,就是因为泥土在水中会形成胶体,而沙子不会,因此泥土可以使泥水长时间保持浑浊状态,而沙子却会很快沉降、使沙水很快变清澈。
沙子成分主要为一些陆源碎屑矿物,如石英、长石等,其组分颗粒较大,相对表面积较小,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其所受重力比起来太小,因此会快速沉降,在短暂的物理混合之后就会形成“沙沉底、水澄清”分层体系。
而泥土不同,泥土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如高岭石、蒙脱石、伊蒙间层等,一方面它们多属层状硅酸盐矿物,原子结构为硅氧四面体与铝氧八面体构成的1:1或2:1层型,层间可吸附水分子,增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其颗粒大小远小于沙子,相对表面积较大。因此,总的来说受到水的分子间作用力和粘滞阻力要大的多,这使其可以在水中悬浮;同时一些颗粒带电(如黏土颗粒带负电),可能通过静电排斥维持分散状态。因此泥土可以长时间地分散在泥水中,使其保持浑浊。
参考资料:
高翔. 黏土矿物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by 姬子隰
Q7牛奶里面通入二氧化碳加压,会不会得到可乐口感的牛奶?by 2-甲基庚烷
答:emm,小编也没喝过可乐口感的牛奶呀.......不过经我研究,这样大概率不会得到你期待中的“牛奶可乐”,而更可能生成一些猎奇风味的饮品!
当我们向牛奶加压通入二氧化碳(CO₂)时会发生什么呢?一般情况下,CO₂溶于水会生成碳酸(H₂CO₃),同时形成细密的气泡,从而给人以刺舌爽口的风味。然而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酪蛋白)和脂肪,这些成分会干扰气泡的形成。
蛋白质包裹着气泡,更有可能形成类似于卡布奇诺中黏稠的 “微泡沫”,从而抑制气泡破裂带来的爽口感。
更令人难过的是,相同条件下,CO₂在牛奶中的溶解度比水要小。如果强行加压让CO₂溶于牛奶使之酸化,酪蛋白的结构就可能变性,发生化学反应结块,导致牛奶出现沉淀物,失去质地的顺滑感。此时牛奶的酸味也可能更接近于“变质牛奶”,而非酸感适中的可乐。
另外,可乐的甜度非常高(含有高浓度蔗糖),而牛奶的乳糖甜度仅为蔗糖的1/5。即使充入CO₂,牛奶仍会很缺乏甜味。如果我们额外加糖,可能会得到口感类似于“碳酸乳饮料”的不明液体。由于没有可乐各种风味添加剂的加持(如肉桂、柠檬酸等),它的口感和可乐会有很大差别。
不过,沿着这个思路开发出好喝的饮品还是很有可能的!日本就有一款 “可尔必思” 气泡水,其将发酵乳饮品、脱脂牛奶和碳酸水混合,并添加了各种糖和香料,得到了一种神奇风味的饮料。国内也有一些碳酸奶啤产品,其制作方法是在鲜奶中加入可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酵母,密封发酵,最后得到的饮品口感类似于酸奶和“格瓦斯”的混合。至于好不好喝,只能有待你来品尝啦!
参考资料:
发明专利 CN107125314A,一种奶啤及其制备方法, by Qingdao Tianhui Dairy Co Ltd.by yzy减肥中
Q.E.D.为什么用微波炉热馒头中间会有一个硬芯呢?by 匿名
答:微波炉加热食物并非依赖电阻丝产热,而是通过微波使食物中的极性分子(尤其是水分子)振动生热。微波是一种波长很长的电磁波(1mm-1m),因为其波长超了人眼的感受范围,所以我们平常看不见它。我们放在微波炉的食物大都是含有水分的,水分子可是一种极性分子,它的正负电荷分别分布在两端。当水分子遇到电场时,它就会自动调整方向。为了让能量降低,水分子努力地让带正电的那头与电场方向一致,一旦电场转动起来,水分子也会跟着一起振荡。电磁波提供了振动电场这个条件,并且由于微波电场的转动频率刚好与水分子本征频率一致,水分子的转动始终会被微波加速,进而产生共振现象。随着共振现象的发生,水分子振动的越来越剧烈,能量越来越高,水温也自然升高,食物就被加热了。其他和水分子相似的极性分子也同样可以被加热。
上面讲了微波炉的加热原理,下面我们谈谈微波炉加热面食(如馒头)会有哪些问题。采用微波加热食物时,微波穿透食物的距离与微波波长同数量级,正是由于微波靠的是极性分子的振动,而不是热传递,所以它能形成独特的受热方式——无温度梯度加热,此时食物表、里层温度差不多。但随着食物表面水分不断蒸发,实际上里层的温度会略高于表面,这不仅让内部水分散失更多,影响口感,还导致食物表面温度不高,靠近边的地方不能被加热到。研究表明,馒头中心部位失水最快,这也是为什么用微波炉热馒头中间会有一个硬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只需要在装馒头的盘子里加点水,再盖上保鲜膜,加热时防止水分流失就行啦。
by H2O
答:明纳尔特共振(Minaert Resonance)是一个地球物理学和声学中的经典现象,由比利时天文学家兼地球物理学家马塞尔 · 明娜尔特(Marcel Minnaert)于1933年首次提出。它描述的是液体中气泡在声波作用下的振动共振现象,广泛用于解释自然界中的声音产生(如海浪声、火山气泡声)以及工程领域的气泡动力学研究。
一般的液体中往往溶解有一些小气泡,当这些气泡内部的气压与外界的液体压强平衡时,就能够稳定地存在,不会膨胀或坍缩/破裂。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如液体的晃动,波浪的传播等),有时液体内部的性质并不稳定,此时的气泡被来回挤压,其体积就会发生微小的周期性变化,也即出现了小振动。
在忽略气泡与液体的热交换以及球形液面带来的附加压强差时,该振动的固有频率可由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是气泡的半径,是液体压强,是液体密度,是气泡中气体的热容比(常数)。由此可见,气泡越小,其小振动的频率就越高。
而当液体中有声波传播时,若声波的频率与气泡振动的固有频相同,就会激发气泡的振动达到最大,出现共振现象,这就是所谓的“明纳尔特共振”。在一定条件下,这样的气泡振动会发出清晰可辨的声音,例如,海洋波浪中的气泡振动会产生可听见的“嗡嗡”声(频率约100-1000 Hz)。
by yzy减肥中
Q.E.D.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同时放进冰箱里,为什么热水先结冰?by 匿名
答:你所提到的现象被称作“姆潘巴效应”,可以简单地表述为“热水比冷水更容易结冰”。不过这本身还是一个并未完全解决的开放问题,不但对其机理的描述各有千秋,甚至连这个效应是否真实存在都还有一定的争议。支持者提出的可能机理有是其中杂乱无章的杂质,每一种杂质都能在特定温度下触发冻结机制,促使冰晶形成,其中核化温度最高的杂质决定了水的冻结温度,如果热水的核化温度比冷水高5°C,就会明显地观察到姆潘巴效应;并且迅速冷却的水是一个非平衡系统,复杂的非平衡行为可能会导致其冷却“路径”的不同从而表现为冷却速度的差异。用牛顿力学的例子来打个比方,就是高温的水像一个走最速降线的初始位置更高的物体,低温的水像初始位置较低但是路径耗时比较长的物体,我们可以观察到更高的物体却最先落地这一“反常现象”。而且,温度计摆放位置的不同,都会导致错误地“证实”姆潘巴效应。
一些反方论点也由此展开,他们认为姆潘巴效应是由外界因素控制不当导致的谬误,比如冰箱内没有除霜,而霜对热量传递有阻碍作用,热水融化了容器底部的霜从而导致其冷却效率更高。
by ArtistET
Q.E.D.投票
往期也精彩
编辑:Sid
来源:中科院物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