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车厢里,市公交集团第四客运有限公司“车大夫”王祥伟,紧盯同事调取新能源车辆智能检测系统的故障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要点。这位有着18年柴油车维修经验、10年前就已经是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老“车大夫”,正坚毅迎接着职业生涯的全新挑战。面对“绿色静音”的新
致敬奋斗者
幕后篇
微光,是岗位上的不凡坚守。
有这样一群人,用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凡的奋斗篇章。这个“五一”,让我们走近天津交通战线的普通劳动者,聆听他们与岗位的“双向奔赴”。
车厢里,市公交集团第四客运有限公司“车大夫”王祥伟,紧盯同事调取新能源车辆智能检测系统的故障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要点。这位有着18年柴油车维修经验、10年前就已经是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的老“车大夫”,正坚毅迎接着职业生涯的全新挑战。面对“绿色静音”的新能源车辆,他果断化身“十万个为什么”,追着年轻人请教。“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为乘客服务。”王祥伟的话语里,藏着对这份事业最质朴的热爱。
视线转到地铁站内,熙熙攘攘的人群有序地上下车,开启一段又一段城市旅程。大家无法直接看到的一群人,是轨道检查维修员。
张天宇,天津致诚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维修工长,城轨线路工赛项全国一等奖获得者。自2011年投身天津轨道交通事业,张天宇以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成为了地铁运维领域的青年标杆。他在实践中独创“机械打磨+隐患预判”的工作法,精准整治线路病害,节省超百万换轨费用,凭借突出的故障处理能力,被赞誉为“轨道急诊专家”。
和张天宇每天跟列车打交道不同,阎文怡则是将青春华章书写在电话线这条温暖的“轨道”上。
阎文怡,天津轨道交通线网管理有限公司热线员。她深知,热线虽小,却连着无数乘客的出行大局,每一通打进热线的电话背后,都可能是乘客的焦急、困惑、期望。每一次接听,她都全力以赴,凭借着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敏锐的洞察力,在平凡岗位上彰显着不平凡的价值。面对乘客的来电,她总能迅速反应,凭借丰富的一线经验和扎实的业务能力,为乘客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用耐心和专业化解乘客的烦忧,成为乘客心中的温暖依靠。
节日来临,人流如织,运输压力倍增,综合交通运行监测将这一切转化成数据,又反哺节日交通的畅通无阻。
市智能交通运行监测中心的赵峰带领团队,以匠心筑梦想,构建起一套覆盖我市交通运输行业的综合交通运行监测指标体系,这套体系如同一张精密的网,涵盖了10大类、19小类、313项关键指标,实现了监测工作的智能化和精细化,为交通运输的顺畅运行提供着强劲支持。他们深知,每一个数据的跳动,都是现实中万千旅客的笑容。团队协作与创新的执着追求,使客流高峰的预测准确率高达98%,为交通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了科学、有力的依据,服务着每一位旅客的出行旅途。
在数据与轨道之外,还有一群人用脚步丈量城市温度,用行动守护出行秩序。他们用行动诠释责任,用真情温暖旅途。
时洋,市交通执法总队轨道交通支队执法人员,作为执法队伍中的“铿锵玫瑰”,把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深爱的交通执法事业。她运用创新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化解矛盾,入企宣传普法教育,深入开展“说理式执法”。工作中的她,将女性特有的耐心、细心和暖心,给执法注入暖色,最大程度赢得理解与配合。她是群众身边的普法宣传“解铃人”,更是交通法治精神的生动诠释者。时洋常常说:有幸被照亮,也想成为光。
执法有柔情,服务显担当。如果说时洋让执法工作“润物无声”,那么李喆则是让市民的“急难愁盼”变成“拍手称赞”。
李喆,市交通执法总队便民服务工作专班执法人员。他深耕投诉举报处置一线,秉承着“始于市民需求、基于公正执法、终于群众满意”的工作信念,认真对待每一起投诉举报工作。他围绕“问题解决”和“群众满意”目标,细化梳理工单签收、内容鉴别、甄别问题、紧盯进度、协助调查、审核回复等一系列流程,完整重现案件的整体办理过程,不断推动便民工单“一降三升”目标实现。在他心里,就是“要多换位思考,为当事人多考虑一点。工单背后是群众的期待,解决好每件小事,就是守护城市的‘大民生’”。
每一份坚守都需要传承,每一次前行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天津交通事业的背后,还有一群默默耕耘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用知识浇灌梦想,为行业输送着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市政工程学校土木工程系教师李雪,正是这一群体的代表。在职业教育的沃土上,她以独具匠心的教学模式和炽热如火的教育情怀,化身为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引路人”。她在BIM技术应用领域深耕多年,曾带领学生团队斩获多项国家级奖项,乃至于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CAD赛项以及水利工程制图与应用赛项摘金夺银。当支援新疆职业教育的号召响起,她又毅然告别家人,跨越千里奔赴边疆,毫无保留地分享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用实际行动助力当地职业教育发展。
当职业技能的传承火炬在课堂传递,当创新思维在技术领域破土生长,这些耕耘者用智慧与汗水,为行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市政工程学校土木工程系主任冯新珍宛如一盏明灯,照亮学子前行的道路。这位荣获 “天津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最美交通女性” 的教育者,怀揣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深耕教坛十余载。她凭借 7 年企业工作经验,将教育教学与工程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不断深化产教融合。育训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成效显著,近五年,土木工程系学子在国家级和市级竞赛中斩获 50 余项荣誉,其中 10 项为国家级奖项。作为党员干部,她以身作则,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创新奉献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对职业教育的无限热爱。
教育者们如同接力赛中的选手,将对专业的热爱与追求一棒接一棒地传递下去,同时还有无数交通人正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创新实践,让教育成果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生根发芽。
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沈桐老师,在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领域深耕 12 年,始终践行 “产教融合、德技并修” 的育人理念。她不仅是课堂上的知识传授者,更是技能传承的摆渡人。她主持建设精品课程与实训基地,创新 “三维递进” 竞赛培养模式。白天在实训室指导学生打磨技能,夜晚钻研技术建立动态题库,周末组织对抗演练。2024 年,她带领学生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佳绩。与企业合作开发教学资源,邀请技术骨干联合授课,让学生在实战中成长。沈桐用行动证明,职教人的匠心,就藏在每一次教学创新、每一次技能传承之中。
创新驱动提质,智慧赋能发展。如果说行业变革带来挑战,那么刘祥则用创新实践将难题转化为发展动能。
刘祥,市道路运输调度服务中心信息资源部助理工程师。他聚焦网约车行业合规监管,敏锐捕捉智能化技术机遇。他巧妙运用智能化数据采集工具,定制数据采集规则,高效获取平台网约车订单、双合规数据等关键数据。在数据整理环节,他构建集中化数据管理架构,编写算法整合分散数据,完成标准化处理,实现数据快速检索与高效利用,筑牢数据根基,用持续创新推动行业规范发展,以数据赋能保障群众便捷出行,在平凡岗位上书写交通人的责任担当。
从晨光熹微到夜幕深沉,从检修到热线,从监测到执法,天津交通运输的劳动者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散发着独特光芒。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编织起万千出行者的旅途。这个“五一”,让我们再次向这些在平凡中伟大的劳动者致敬,感谢他们用汗水与担当,让城市脉搏始终有力跳动,也愿这份坚守与奉献的精神,在津沽大地上生生不息,照亮每一个奋斗的明天!
来源:天津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