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徽因和金岳霖在一间只有2个卧室的别墅内,足足同住了5个月,朝夕相对,形影不离。当时,她的丈夫梁思成、母亲何雪媛以及一双儿女,都还在李庄避难。
1946年,昆明。
林徽因和金岳霖在一间只有2个卧室的别墅内,足足同住了5个月,朝夕相对,形影不离。当时,她的丈夫梁思成、母亲何雪媛以及一双儿女,都还在李庄避难。
有好事者传闲言碎语,丈夫梁思成却力挺爱妻,直言:“我对她没什么可担心的。”
但他真的不担心吗?
5个月后,梁思成一结束手上的工作,就提着箱子匆忙赶去了昆明。踏入别墅的瞬间,他感觉到了很微妙的氛围,于是,当晚,他就对妻子说:“我们搬出去住吧。”
可林徽因以体弱、又在病中、不想折腾为由,拒绝了他。
此后的三人同住的光阴,梁思成或许并不想回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已为人妻、为人母的林徽因,又为何会和另一个男人共同生活足足5个月之久;而作为丈夫的梁思成,是真的大度,还是为爱忍让?
要说清楚这些,我们需要回到1931年的秋天。
一、不同寻常的相遇
1931年的秋天,在林徽因的生命里,一定拥有不一样绚烂的颜色。
这一年,她和丈夫梁思成结束了在东北大学的教学工作,举家搬迁抵达了北京。梁思成特意在北京胡同里租了一个大院子。
不过,可能是东北太冷了,林徽因又生病了。
北京香山有座小别墅,很适合她养病。
于是,这年暑假,27岁的林徽因,就带上母亲和刚刚2岁的女儿梁再冰,搬到了山上去住。梁思成在工作之余,就会骑着毛驴上山去探望妻子。
同样来探望林徽因的,还有曾经和她有绯闻关系、和她父亲是知己、后来另娶妻室的徐志摩。
也是在这一年,徐志摩带来了一位很特别的朋友——哲学家金岳霖。
他身穿笔挺西装,刚从英美留学回来,身上有很明显的欧洲腔调,在清华的讲台上讲康德和罗素,震撼了一众学子,也惊艳了林徽因。
后来,金岳霖就成了梁家的常客。
那时,国外留学回来的教授们,自成一个圈子,喜欢在周末碰头,聊聊音乐、哲学、文学和艺术。
他们碰头的地点,就是梁思成租的四合院里,来往的宾客有邓以蛰、沈从文、胡适之、陈岱孙、张奚若……不是北大的教授,就是清华的教授。
也不止教授,还有教授的太太们。
比如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物理学家周培源的夫人王蒂,声名在外的才女冰心、凌叔华偶尔也来。
金岳霖给聚会娶了个很别致的名字——星期六碰头会。
不叫沙龙,也不叫雅集,他不喜欢那种花里胡哨的东西。
他最喜欢的,是超凡脱俗的灵魂。
所以,等林徽因从香山上下来,他就搬到了梁家的隔壁,自此开始了半生“逐林而居”的日子。
梁思成对此并不介意,他也学富五车,能理解金岳霖对美的追求。
偶尔,他还能和朋友打趣:“金先生怕不是来蹭饭的,他是来蹭人的。”
在《金岳霖回忆录》里,他说:
“从1932年到1937年夏,我们住在北总布胡同,他们(林徽因夫妇)住前院;我住后院,小院。前后院都单门独户。”
后来,抗战爆发,北平的教授们都开始南渡,等到昆明,金岳霖又挨着梁思成、林徽因的宅子,盖了一间“耳房”。
他曾直言:
“我离开梁家就像丢了魂一样。”
二、脱离世俗的往来
金岳霖比林徽因大9岁,是个不婚主义,在那个接受新式教育的知识分子都闹着“大换妻”的时代,他仿佛活成了另类的老光棍。
他不需要妻子,也不需要孩子。
与他而言,梁家就是他的家,林徽因的儿女,就是他的孩子。
在李庄避难的日子,梁思成忙于工作,经常需要四处奔波,家里的大大小小、孩子的教育都压在林徽因一个人的头上。
她的身体很不好,又确诊了肺结核,严重的时候,咳得整宿整宿别想睡觉。
金岳霖就在她的门外支了一张床,安慰她:“你睡屋里,我守在门口。”
1946年,大病初愈的林徽因,需要去昆明处理公务。但她实在太虚弱了,甚至站都站不住。而梁思成的工作很忙,无法陪她离开。
在林徽因焦头烂额时,51岁的金岳霖过来说:“我陪你过去。”
梁思成也没有反对。
与其说他大度,不如说,他相信这么多年下来,彼此之间的感情。
唐家花园后山的别墅很小,只有2间卧室。
42岁的林徽因睡里屋,51岁金岳霖睡外屋。
林徽因的病还没好,所以,他每天早上起来烧水、煎药、煮粥,然后叫醒林徽因,扶她下床,晚上睡前再聊聊哲学。
闲言碎语传播最快。
没多久,有人拐弯抹角问到梁思成面前:“你不在,徽因和金先生那边……”
梁思成依然温文尔雅,只说自己不担心。
在给美国朋友费慰梅写信时,他也表现得很淡定:
“老金和她住在一起,,她还雇了一个很好的女佣,她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我对她没什么可担心的。”
比起两人是否逾矩,45岁梁思成似乎更担心妻子得不到很好的照顾。
患难时最容易见真情。
昆明别墅的日子,也曾历经艰辛。
一天氧气设备坏了,林徽因咳到喘不过来气,天还在下雨,金岳霖吓得披上雨衣就去找医生,足足跑了十几公里路,到凌晨才回来。
病中的林徽因眼睛通红,双手发抖,不知道是吓的、还是病的、还是感动的。
梁思成每周都会写信来,但,林徽因不是每次都回。
或许,她的身体已经虚弱到,无法提笔写很久的信。
等到梁思成忙完工作,抵达昆明别墅时,林徽因和金岳霖的默契已如一家人,反而是作为丈夫的他,好像是个外人。
他不知道林徽因的药在哪里,不知道东西放在哪里,在妻子整夜咳嗽甚至咳血时,也只能茫然地看着金岳霖忙来忙去。
但他也不觉得难受,毕竟,发烧到神志不清的林徽因,嘴里喊着的,依然是他的名字。
那天,他和金岳霖坐在门外,抽了一宿的烟,两个男人之间似乎达成了某种不对外人说的默契。
离开昆明时,林徽因特意来送金岳霖。她身穿蓝色大衣,戴着口罩,很珍重地说一声:“谢谢你。”
金岳霖点点头,什么都没说。
他们之间,也只能到“谢”这个程度。
以金岳霖对林徽因的了解,他完全可以出一本林徽因的传记,但他从来不曾动笔。甚至,在他写《金岳霖回忆录》时,林徽因的出场也不多。
或许,某些情感,连哲学家都不会轻易碰触。
三、后来的故事
抗战胜利后,梁思成带着林徽因、儿女和岳母,搬回了北平的家。金岳霖也回来了,依旧和他们当邻居。
那时,林徽因的身体已经很虚弱,无法见客。
金岳霖依旧每天下午三点半,准时出现在林徽因的病榻前,和她聊聊诗词、聊聊文学,主要是,解解闷。
他和梁家两个孩子的感情也好,会亲自教他们英文,带他们出去逛街。
有时,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起外出考察古建筑,两个孩子就托付给金岳霖照顾。
1955年,林徽因去世,享年51岁。
金岳霖出席她的葬礼,写下那句赫赫有名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1962年,61岁梁思成续娶比自己小27岁的林洙,68岁金岳霖提着酒壶,在林徽因的墓前坐了一整晚。他说:“徽因,我知道你难过,我来陪陪你。”
1972年,梁思成去世,享年71岁。金岳霖也老了,甚至连爬楼梯回家的力气都没有了,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搬了过去,和他的“金爸”一起住。
此前,他每天都来照顾金岳霖,但想着父亲再婚,若他搬过来住,可能会让别人说闲话。
1977年,金岳霖因肺炎住院,梁从诫跑前跑后,宛如亲生儿子。
1980年,金岳霖肺病复发,已无法走路,长期卧床,是梁从诫夫妇端茶倒水,就近照顾。
1984年,89岁金岳霖自觉时日无多,留下遗言,把家中藏书全部留给梁从诫,三千元存款捐给党,希望不必开追悼会,让他的骨灰随风飘走。
但梁从诫没有遵守他的意愿,和妻子一起料理后事,并将他安葬在了八宝山公墓,和早年葬在此地的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继续做“邻居”。
我想,当年梁思成不介意金岳霖陪妻子同住,是因为,他们之间已经处成了比血缘亲人还要亲密的关系。
这样的感情,不会被亵渎,也没有人忍心去亵渎。
很多人总觉得林徽因脚踏两只船,却不肯相信,世间真的存在美好得让人摈弃世俗念头,也愿意守护的灵魂。
您怎么看呢?
来源:蜀国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