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新年好,我是曹怀宁。2025年,我将开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播客上和工作室的合伙人雨哲进行对谈。我们会提炼出生活中或大或小的话题,结合我十几年咨询工作的经验及思考,与大家进行深入分享,希望和大家共同成长。
大家新年好,我是曹怀宁。2025年,我将开启一种全新的尝试——在播客上和工作室的合伙人雨哲进行对谈。我们会提炼出生活中或大或小的话题,结合我十几年咨询工作的经验及思考,与大家进行深入分享,希望和大家共同成长。
这是我们的第三期播客——《当 "卷王" 成为勋章:我们正在用优秀惩罚自己》。由于一期音频长达1小时,因此将分集推送。请听第三期第五集:《逃离内卷陷阱:为什么单一价值观正在摧毁你的幸福感?》
5 逃离内卷陷阱:为什么单一价值观正在摧毁你的幸福感?
雨哲:今天的几个案例中,最显性的是这些来信的网友已经出现了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几封来信中的程序员、市场经理、设计师妈妈以及外卖骑手有着两点共性:一是他们都有和他人比较的心理。无论是前面提到的市场经理业绩连续几年第一,还是刚刚提到的外卖骑手说他要拿到单王、超越其他骑手,这种比较的心理似乎不仅仅是我们个人的问题。从小我们就比成绩,长大了拼业绩,在学校和职场中普遍存在这种相互比较的风气。二是他们也提到了工作成就,这种比较确实让他们相对于其他人更优秀,但也会出现害怕被取代或者被边缘化,工作成就与他们自身价值的绑定,也给他们在职场上带来了心理危机。这二者是否已经属于普遍性问题,而不能视为他们个人的心理问题?
曹怀宁:我认为,当前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影响非常之大。首先,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个人都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在竞争共同的岗位,而公司业绩不稳定,甚至可能倒闭,加剧了人们的不安全感。其次,社会对地位收入的强调,也使得大家的价值观越来越单一,认为只有做得最好、赚的钱最多、排名靠前的才有价值。反之,剩下的人可能不够有价值,甚至是失败者。在这种价值导向下,路会越走越窄。我相信有朋友会问,没有收入、收入下降或者随时有可能被取代的,难道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吗?这当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但我相信很多朋友们仔细思考后会发现,被边缘化并不意味着没有工作、没有收入,现在收入下降或者没有收入,也不意味着这种情况肯定会一直持续下去,生活一定会万劫不复。我们之所以觉得它可怕,隐藏的重要原因是价值观极度单一。单一的价值观让我们线性思维,觉得如果无法满足评价标准,那么我们就是无价值的人。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情况下,这件事情才会显得如此可怕。
但我们来假想另一种人,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特别喜欢种花、画画或手工。他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发自内心地开心。而在与家人和朋友相聚的过程中,他也被家人和朋友所需要。家人和朋友既欣赏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觉得自己是很好的朋友和家庭成员。那这里就又有了一份价值来源。在公司里,他也能够通过工作换得一份收入,自给自足,他自觉也很有价值。我们看到,这个人的自我价值有三个立足点。从他的角度上来看,所谓的不够,即不是公司里最优秀的人,或者他不是中心的、而是一个相对边缘的人,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所以,想要摆脱这种焦虑和恐惧,就需要请大家仔细考虑一个问题:除了成为公司中最拔尖的人,或者赚到很多钱、成为一个在职场上很成功的人之外,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让我发自内心认为自己很棒、很有价值的角色或者方式吗?我认为在这里,最重要的事情,是尝试为自己的人生发展出其他价值立足点。我们要了解,这个世界如此丰富和多元化。如果我们只有这一个价值立足点,难道不会认为自己这样活着太辛苦或者太单调吗?
雨哲:我似乎明白您最初提到的视野狭窄的意思。实际上,不仅是我们身处的中国文化,包括东亚文化,自古以来,都强调教人吃苦耐劳、努力上进,当它与西方以效率优先的文化相结合,就导致了今天的内卷现象。这就是为什么自己越努力却越焦虑的原因,这与曹老师刚才提到的价值单一有关。在这样一个单一的价值文化体系中,所有人都认同相同的目标,比如物质收入。这时所谓的得与失,只能在单一尺度内判断,没有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和收获。
曹怀宁:是的。
雨哲:我认为这个思路为广大网友提供了新的启发。之前网络上对内卷的对抗方式被称为躺平。大家对躺平抱有消极或者否定的心态,认为可以躺平一时,不能躺平一世。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要么战、要么逃,似乎“战”代表我们继续努力,继续内卷;而“逃”,代表躺平的心态,也是无法自我认同的方向。您刚才提到,寻找新的价值立足点,我们就可以在内卷与躺平中选择平衡。
曹怀宁:是的。因为在这里,躺平被称为躺平,背后也是一个单一的价值观。我在这里卷不动了,所以现在放弃了,躺平变成了一个很沮丧、很无力的状态。之所以会很无力,是因为你仍然认为这是唯一的一条路,只是我现在没有能力再去拼搏。因此在这里,整个是一种否定的、低评价、负面评价的用词,才叫躺平。在我看来,如果不内卷,我们可以有很多其他的选择,比如像我们刚刚说的,你不在这一件事情单纯内卷,你可以多点开花,换一个地方灿烂,你可以选择不同的赛道,这些都是积极正向的事情。
它同样可以使一个人释放天性,让聪明才智有发挥的余地,并且让他获得其他价值认同。我们不需要在一个价值点上不断与它争斗。有时,特别僵化或者过度使用战或者逃,是一种有问题的心理方式。在自然界中,灵活运用战或者逃,是很好的生存策略。当我还能够与之拼搏时,我就勇敢地冲上去战斗。我已经明确地知道,冲上去就是死路一条,我可能会受伤很严重,如果我不逃,还等什么?逃的目的不是完全放弃,而是在保护好自己后,换一个地方再次投入战斗。在这里,战或者逃并不是一个错误、糟糕的方式,而是一味地只知道在一个战场上战或者逃,过度极端、单一地使用它们才是糟糕的。
作者简介:曹怀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咨询实践超五千小时,主擅领域包括婚恋情感、人际交往、两性心理、人生规划、家庭关系等。《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专家,多家媒体签约撰稿人。
(caohuaining)。
来源:心理咨询师曹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