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弘扬五四精神,增强青年群体的消防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4月27日下午,华夏时报社联合北京市北新桥消防救援站在站内开展“青春共燃·使命同行”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35名报社青年职工与20名消防员通过知识宣讲、实景演练、技能竞赛等形式,沉浸式学习消防知识,体验消防
全体人员在消防车前合影留念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周南 北京报道
当笔杆子遇上消防斧,当采访本碰上呼吸器,这场特殊的青年活动让每个人都收获满满。
为弘扬五四精神,增强青年群体的消防安全意识与社会责任感,4月27日下午,华夏时报社联合北京市北新桥消防救援站在站内开展“青春共燃·使命同行”五四青年节主题活动。35名报社青年职工与20名消防员通过知识宣讲、实景演练、技能竞赛等形式,沉浸式学习消防知识,体验消防救援使命,凝聚青春力量。
活动前,华夏时报社副社长闫洪丰在致辞中强调:“青年既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消防指战员们赴汤蹈火,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冲在第一线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通过今天的实践,希望每位同志将安全理念融入工作生活,做社会安全的守护者。”
北新桥消防站指导员李鸿状表示:“期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增加公众对基层消防队伍的了解,提高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也希望我们的每一次见面都是为了一起开展活动,而不是在险境中、在救援一线。”
“火场”初体验:浓烟中的生命课堂
消防站的地下会议室里,大屏幕上正播放着消防短片,一股股烟从门缝涌了进来……
为了锤炼青年记者的应急能力,实景演练开始了。
“请大家不要慌张!注意观察疏散指示标志,有序撤离。”随着消防员令下,会议室的大门打开,30多名报社青年瞬间置身“火场”。烟雾弹释放出的浓烟让整个训练馆能见度骤降,大家猫着腰,一个接一个摸索着前进。
更为紧张的是救援环节。由4名专业消防员和4名报社青年记者组成的救援队伍迅速穿戴好10多公斤的装备,向烟而行,分组完成“伤员”搜救与担架转移任务。
“面罩里只能听见自己粗重的呼吸声,要靠消防员的指引。”“浓烟中视线完全受阻,才真切体会到消防员的不容易。”参与救援体验的记者们回忆道。
烟雾中,专业消防员和报社青年记者正在进行搜救
院内的急救训练同样令人印象深刻。两名“新手”跟随消防员的指导,跪在假人身旁练习心肺复苏,“01,02,03,04,……”;消防员演示如何进行头部、手部包扎等。
在技能闯关环节,青年记者零距离感受“火焰蓝”日常。
篮球场上,青年记者比拼快速穿戴消防装备和连接消防水带,亲身体验消防员“与时间赛跑”的日常;训练塔前,绳索速降更让参与者直呼:“看似简单的动作,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极强的核心力量!”
消防员吴凡从业13年,是本次速降环节的“教官”。他表示,新消防员训练高空速降时普遍存在恐惧心理,经过长期训练才能熟练掌握技巧,所以本次参与体验的青年记者“都很勇敢”。
青年记者在消防员的指导下体验绳索速降
拔河、两人三足、摸石过河、蒙眼障碍赛等趣味项目将活动推向高潮。消防员与报社青年混合组队,在协作中增进默契与信任。活动现场笑声与加油声交织,展现了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有青年记者表示:“今天才知道,我们笔下那些‘最美逆行者’的日常,远比文字描述的要沉重得多。”或许,这就是五四精神最好的传承——在亲身体验中理解责任,在汗水交融中传递使命——向每一位消防员战士致敬!
提升消防安全意识在日常
活动后,北新桥消防救援站副队长曹月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与华夏时报社合作的消防实景体验活动形式新颖,通过模拟火场环境让参与者切身获得直观体验,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同时,举办较大规模模拟活动,也对站内消防员的教学能力和安全保障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他提醒,提升生命安全意识和消防意识不仅在一场活动,更在平时。
“我们希望通过媒体平台更好地传播消防知识。”曹月赫强调,“因为很多人可能一生都不会遇到火灾,但一旦遇到一次,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北新桥消防救援站设有开放日活动,可通过电话预约,现场体验。
吴凡则用数据说明了日常防范的重要性。据他介绍,北新桥消防站年均出警约400次,但真正的火灾占比较低,“大部分是抢险救援类警情,包括救宠物、摘马蜂窝、开锁、电梯被困等。这也提醒我们,消防安全不仅要关注火灾,更要重视日常隐患。”
针对家庭消防安全,吴凡特别提醒:冬季密闭空间使用面粉要注意防爆;烹饪时需有人看管以防忘关火;夏季马蜂活跃,发现后应及时联系消防部门处理。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文梅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