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长寿的皇子爱新觉罗·永璇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2 15:31 2

摘要:清朝北京仪亲王府的主人爱新觉罗,永璇是乾隆帝的第八个儿子。乾隆帝的成年皇子少,太子的人选更少。乾隆时期选太子的制度是延续了雍正皇帝的“密选”。就是皇帝将自己心中默定的太子人选写在密诏当中,一式两份,一份藏在内廷乾清宫“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另一份自己收藏,并且

爱新觉罗·永璇

清朝北京仪亲王府的主人爱新觉罗,永璇是乾隆帝的第八个儿子。乾隆帝的成年皇子少,太子的人选更少。乾隆时期选太子的制度是延续了雍正皇帝的“密选”。就是皇帝将自己心中默定的太子人选写在密诏当中,一式两份,一份藏在内廷乾清宫“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另一份自己收藏,并且明示群臣,自己已经立好太子。在皇帝临终的时候让大臣按照其指示从乾清宫“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取出密旨,并与放在身边的密旨相对照,两旨一样,太子继承皇位。

乾隆

这种方法使乾隆帝的即位之路特别顺利,所以便将其沿承,然而这个方法在乾隆朝却进展得并没有那么顺利。乾隆帝密立的第一个太子永琏因病去世,后来的乾隆帝又密立皇七子永琮、皇五子永琪为太子,但这两位皇子依旧未能活到继承皇位就分别辞世,其中永琮年仅两岁便夭折。因为太子是密立的,所以这些都是在这几个皇子去世之后乾隆帝才向诸大臣们透露的。在此后的七年当中,乾隆帝于在世的七个皇子当中物色人选。这七个皇子当中,因为皇四子永城和皇六子永路已经出继给旁支(嫡亲以外的支属)为嗣,所以不能继承皇位。剩下的五个皇子分别为:皇八子永璇、皇十二子永、皇十五子永琰、皇十子永瑆、皇十七子永璘。

乌喇那拉氏

其中皇十二子永磋的身份是最高的,其母是乾隆帝的第二个皇后乌喇那拉氏,但乾隆三十年(1765)的时候,乌喇那拉氏与乾隆帝发生矛盾,乾隆帝一怒之下想将其废除,后来群臣进谏,乾隆帝才没有下诏,但此后的乌喇那拉氏皇后名存实亡,次年便抑郁而终。乾隆对乌喇那拉氏的气殃及到了皇十二子永磋,而且永磋没有才能能。剩下的四个皇子,当时的皇十七子永璘还尚在襁褓之中。皇十一子永瑆虽然较有文采,且善于书法,但却不善于骑射,乾隆帝很不喜欢他的儒弱气质,并曾严厉斥责过他。皇十五子永琰算是四个人中较为优秀的一个,但是乾隆帝并没表露出想立其为太子的态度。至于永璇,虽然较为年长,但因举止轻浮让康熙帝有些反感,而且永璇在朝中的人缘并不是很好,还曾受到过乾隆帝的公开斥责。

乾隆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的时候确定了太子人选,并将其名写在密诏上,一式两份,一份藏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一份留在自己身旁。乾隆六十年(1795),乾隆即将禅位(禅让帝位),宣示皇位继承人为永琰。就这样,寥寥的皇子中,永璇并没有被选为太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被封为仪郡王后就再没晋封。道光十二年(1832)永璇去世,终年87岁,谥曰“慎”,他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子。

耿精忠经过三藩之乱之后被处死,而耿氏曾居住过的北京府邸也被清廷查收,经过乾隆改建后,赐给了怡亲王永璇,演变了成了仪亲王府。仪亲王府就成为清高宗乾隆第八子永璇的府邸。永璇去世后,其长子绵志继袭郡王爵,所以也被称之为仪郡王府。

仪亲王府

此宅规模宏大,大小房间共有314间。其中较大的建筑群为府右街西南的一处梯形院落,南部宽,北部窄,东部随灰厂街(府右街)走势为一条斜线,西至荷包巷。府门在东南角,从府门到后罩楼总共五进院落。永璇在原来宅邸的基础上按王府规制将其改建。荷包巷以西扩进府内,修建了庭园,院宇宏大深邃,林亭尤美。

光绪三十二年(1906),清政府将仪亲王后人镇国公毓祺迁于西直门内大街路北,然后在此处改建邮传部和銮舆卫。民国后这里还曾改为交通部、财政部,后又成为北平广播电台和冀北电力公司所在地。1949年后曾为北京市人民政府所用。

长寿皇子的府路如今王府全貌已不可见,仅存东部二进四合院、一段府邸隔墙和现今文化局院内残存的游廊和楼阁一般认为是当年仪亲王府花园旧建筑物。仪亲王府位于西城区西长安街路北、府右街以西。

来源:天有余而补不足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