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左下方就是八达岭长城好汉坡最佳视角!”直升机旋翼划破春日晴空,机长张冬杰的声音通过降噪耳机清晰传来。500米高空下,青灰色城墙如巨龙蜿蜒山间,好汉坡上游人如织。“右侧官厅水库的风车阵注意看!”机身微微侧转,白色风车叶片随风转动,与湛蓝的水面构成动态画卷。游客
“左下方就是八达岭长城好汉坡最佳视角!”直升机旋翼划破春日晴空,机长张冬杰的声音通过降噪耳机清晰传来。500米高空下,青灰色城墙如巨龙蜿蜒山间,好汉坡上游人如织。“右侧官厅水库的风车阵注意看!”机身微微侧转,白色风车叶片随风转动,与湛蓝的水面构成动态画卷。游客们紧贴舷窗,手机镜头追着地面美景,让北国山河的壮丽在云端定格成“五一”假期的独特记忆。
5月1日上午9点,张冬杰准时到达八达岭机场机组准备室,首先完成吹气酒精测试,随即查看当天风向风速、以及飞行日志。“今天要飞26趟。”他指着单据上的航班时间说道。这是一位有着12年飞行经验的机长,曾参与过冬奥会期间延庆的应急保障任务,也见证了延庆低空旅游产业从起步时的艰难探索到如今日均百架次的跨越式发展。
“五一”假期首日,八达岭机场的游客量增至平日的3倍,“越是客流高峰,越要严守安全规范。”张冬杰说。在为第一批游客播放完上机前的安全须知后,张冬杰来到停机坪,开始绕机检查。他沿机身逆时针缓慢移动,拨动旋翼、尾桨,侧耳贴近,仔细辨别轴承运转时是否有异响;接着靠近机身,查看保险螺母是否错位;又继续查看发动机滑油是否达标……这架空客AS350,有着能落在珠峰的可靠安全性能,但张冬杰明白,再可靠的飞机也离不开严谨检查。这套重复了上万次的检查流程,是保障游客安全的无声誓言。
在空中,张冬杰需要同时兼顾飞行员和导游的双重角色,这对他的专业素养和应变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驾驶舱内仪表盘的指示灯不断闪烁,他时刻关注着各项飞行参数,确保航线精准、操作平稳,在复杂气流变化中迅速调整飞行姿态;同时,还得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将脚下八达岭长城的历史底蕴、官厅水库的生态特色等一一介绍给乘客,这种“一心多用”的本事,是他多年练就的绝活。
“延庆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古迹深度融合,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这些综合条件,就像给低空旅游量身定制的。”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机长,张冬杰对这片空域如数家珍。目前最受欢迎的“长城全景游览”项目中,他总会在好汉坡上空做一个优雅的盘旋,让游客从独特角度感受长城的雄伟。
虽然不是延庆本地人,但张冬杰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丝毫不减。“我每天都会关注延庆的新闻,了解景点最新动态。”他说着翻开手机里的备忘录,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个景点的特色数据和趣闻轶事,“野鸭湖前两周喊李现来‘打鸟’,这周八达岭夜长城开了,这些都要及时补充到讲解词里。”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让他的讲解既有专业深度,又充满生活气息。在张冬杰看来,每一次飞行都是展示延庆之美的机会。“有些游客可能一辈子就坐这么一次直升机看长城,我要让他们看到最精彩的画面。”他说。
据了解,为了让更多人领略“空中看长城”的震撼,张冬杰所在的北京首航直升机与延庆文旅部门正以低空旅游为抓手,将分散的长城资源串连成线,打造世界级长城大景区。届时,包含水关、八达岭、花家窑,以及土长城在内的延庆空域内的长城景观,将在低空飞行的独特视角下一览无余。张冬杰一边比划着航线走向,一边兴奋地向记者介绍。
数据显示,2024年,1.6万人次在八达岭机场体验高空跳伞、空中游览等创新项目,同比增长3倍的数字印证着延庆低空旅游产业的爆发力。
下午6点半,完成最后一班飞行后,张冬杰又回到准备室填写飞行记录。“虽然节假日不能陪伴家人,但看到游客满意的笑容,就觉得这份坚守很有意义。”这位“空中导游”笑着说。在他身后,延庆的低空旅游正如这春日的八达岭长城,展现出无限生机。
来源:北京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