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锦旗背后的温情:多动症少年的重生之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2 14:00 2

摘要:清晨,北京军颐中医医院门诊大厅里,一位风尘仆仆的中年男子紧握着一面红底金字的锦旗,上面写着"医者仁心,妙手回春"八个大字。这位来自山东的货车司机张建国(化名),跨越 400 多公里专程赶到北京,只为亲手将锦旗交给杨红宣主任。他的儿子小磊(化名),在经历两年多的

清晨,北京军颐中医医院门诊大厅里,一位风尘仆仆的中年男子紧握着一面红底金字的锦旗,上面写着"医者仁心,妙手回春"八个大字。这位来自山东的货车司机张建国(化名),跨越 400 多公里专程赶到北京,只为亲手将锦旗交给杨红宣主任。他的儿子小磊(化名),在经历两年多的多动症折磨后,终于在这位医生手中重获新生。

失控的童年:从"调皮"到确诊的煎熬

12 岁的小磊曾是邻里口中的"混世魔王"。课堂上撕课本、掀课桌,回家后摔碗砸玻璃,甚至在操场追打同学至骨折。张建国一度以为儿子只是顽劣,直到医院递来一纸诊断书——"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伴冲动攻击行为",全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两年间,这对父子辗转 5 家医院,试过西药、行为矫正甚至民间偏方,各种治疗让小磊从暴躁变得呆滞,体重骤降 8 斤。去年冬天,当小磊因抢夺方向盘险些酿成车祸时,张建国蹲在路边崩溃大哭:"就算倾家荡产,也要给孩子找个出路。"

医者仁心:杨红宣主任的专业与关怀

去年,张建国带着最后希望找到杨红宣主任。诊室里,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主任,眼神和蔼却透着犀利,60 多岁的年纪,举手投足间尽是沉稳,可一旦专注起来又像极了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一次接诊小磊时,杨主任仔细观察小磊的每一个动作和表情,耐心询问小磊的病史和生活习惯,认真分析病情,为小磊制定了详细的治疗计划。

在治疗过程中,小磊的病情时有反复,但杨主任从不气馁,总是耐心地安慰小磊和张建国,鼓励他们坚持下去。杨主任还非常注重与小磊的沟通,他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小磊解释病情和治疗过程,让小磊对疾病有了正确的认识,增强了治疗的信心。每次治疗结束后,杨主任都会亲切地摸摸小磊的头,鼓励他继续努力。

从 "混世魔王" 到 "模范少年"

在杨主任的耐心治疗下,小磊慢慢发生了改变。曾经在课堂上坐不住、频繁捣乱的小磊,现在能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以前那个情绪暴躁、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的小磊,逐渐变得温和有礼,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与同学们友好相处。

小磊不仅在学校表现优秀,还在课余时间发展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主动报名参加了校篮球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篮球技巧,成为了球队的一员。同时,他还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在学校组织的绘画比赛中获奖,展现出了自己的艺术天赋。这些积极的变化让老师和同学们对小磊刮目相看,也让他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快乐。

锦旗背后:跨越医患的温暖纽带

小磊的转变,张建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为了表达对杨红宣主任的感激之情,张建国决定制作一面锦旗亲自送到医院。

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张建国终于来到了医院门诊大厅。他手捧锦旗,步伐坚定地走向杨红宣主任的诊室。双手将锦旗递到杨主任面前,眼中闪烁着泪花。“杨主任,我是小磊的爸爸,今天特意来感谢您。” 张建国激动地说着,双手将锦旗递到了杨主任的面前。杨主任接过锦旗,微微一笑,说道:“这是我的职责所在,看到孩子能够康复,我也很高兴。”

“医学的温度,不在于治愈多少疾病,而在于唤醒多少人生。” 杨红宣在科室总结会上这样说。窗外的玉兰树正在抽芽,就像那些曾被判定为 “顽劣” 的孩子,终将在春风里找到自己的生长方向。而杨红宣主任的诊室墙上,又多了一面锦旗,这面锦旗不仅是对杨主任医术的肯定,更是对医者仁心的赞美。

来源:小飒妈育儿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