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话放在体制里,就像年轻人刚入职时的心态——谁不是揣着股子热血,想着凭本事干出点名堂?可真扎进体制这个“金字塔”才发现,现实和想象差太远:晋升通道越往上越窄,底下挤着的人却越来越多,头顶的“天花板”明明白白,看得见摸得着。
老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话放在体制里,就像年轻人刚入职时的心态——谁不是揣着股子热血,想着凭本事干出点名堂?可真扎进体制这个“金字塔”才发现,现实和想象差太远:晋升通道越往上越窄,底下挤着的人却越来越多,头顶的“天花板”明明白白,看得见摸得着。最后能爬到顶的没几个,多数人要么陪着跑,要么被人踩着往前挪,慢慢就有人泄了劲,选择“躺平”。说白了,他们不过是被现实磨平棱角的理想主义者。
我们单位有个30出头的985硕士,刚进来时特别亮眼:专业过硬,文笔也好,大家都觉得这是“潜力股”。可一次晋升中,岗位被一个有背景的同事拿走后,他整个人就变了。以前主动找活干,现在问啥都摇头,干活敷衍了事。别人背后说他“摆烂”,其实我知道,他不是懒,是“心太累”。那场竞选就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心里的火,剩下的只有失望后的无力感——躺平,不过是他保护自己的法子罢了。
总有人说这些“躺平干部”是蛀虫,传播负能量。但你仔细想想,他们哪是天生消极?不过是看透了规则后,选择不再挣扎。他们不说话,其实是对“论资排辈”“关系优先”的无声抗议;不主动做事,是在用这种方式对抗“干得多错得多,混得久升得快”的畸形环境。别轻易说他们“懒”“消极”,他们的状态,其实就是体制真实的一面镜子。
谁上班不是图个价值感?不是所有人都想升官,也不是所有人都想当改革者,很多人就盼着在工作中被尊重,觉得自己的付出有意义。要是一个单位实实在在,上下级互相尊重,同事间不玩虚的,谁愿意一辈子“摆烂”?可现实呢?形式主义一大堆,材料造假成习惯,天天开没用的会,写没人看的稿子,干不落地的事,说虚头巴脑的话。在这样的环境里,再热的热情也得凉,再强的能力也得被埋没。
有句话说得好:“你让人家干活,总得给个能信的理由。”要么让人看到往上走的盼头,要么让人觉得做事有意义。要是啥都没有,只有高压管理、空口号和瞎折腾,再积极的人也会心寒。其实“躺平”不可怕,真正让人难过的,是那个让人放弃的环境。一个单位要是不奖励实干的人,不保护真诚的人,早晚得失去最优秀的一批人。等那些带着理想来的人都走了,这个系统也就没了温度和光亮。
下次看到沉默的人,别忙着说他们懒;看到“躺平”的人,别轻易否定他们的能力。他们也曾拼过、努力过,只是在一次次碰壁后,学会了把锋芒收起来。或许,我们更该想想:怎么让这个“金字塔”里,重新亮起那盏照亮梦想的灯?
来源:职场参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