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付,快开门!尝尝我新挖的鱼腥草和垂盆草,鱼腥草清热解毒正当时,拌个凉菜保管开胃!”党员张爱花手拿着鱼腥草和垂盆草,敲响邻居付大妈的家门。付大妈接过这份心意,连声笑着说:“来得正巧!快带些枸杞嫩叶回去,清炒配馒头最香。”在文峰区西大街街道大寺前社区,一场由党
“老付,快开门!尝尝我新挖的鱼腥草和垂盆草,鱼腥草清热解毒正当时,拌个凉菜保管开胃!”党员张爱花手拿着鱼腥草和垂盆草,敲响邻居付大妈的家门。付大妈接过这份心意,连声笑着说:“来得正巧!快带些枸杞嫩叶回去,清炒配馒头最香。”在文峰区西大街街道大寺前社区,一场由党员引领的中医药文化实践,正让传统中医药文化在社区焕发出新活力,邻里共享中医药的新风尚蔚然成风。
走进社区,庭院花盆里、街边花池变身“中医药特色种植点”。养心菜、景天三七等兼具观赏与食用价值的植物蓬勃生长;紫苏、薄荷散发着独特香气,嫩叶既可凉拌入菜,又能泡制养生茶;枸杞嫩叶青翠欲滴,摘下便可烹炒成爽口菜肴……这些药食同源的绿色“珍宝”不仅装点了社区,更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中医药的养生智慧。
大寺前社区党员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化身“文化播种者”。带头在自家院内和街道空地种植中药菜,并主动向邻里分享种植技巧与养护心得。党员石炳文不仅将精心培育的指甲草分给邻居,还手把手传授经验。在党员带动下,居民们纷纷加入,形成了你送我一株苗、我赠你一把菜的温暖氛围。在职党员和居民们还自发成立养护小组,轮流照看公共区域的植物;有人贡献肥料工具,有人参与病虫害防治,“人人负责、人人参加、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
“我们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更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让中医药文化真正走进居民的日常生活,实现了“抬头可见、伸手可及”的文化共享。” 大寺前社区党总支书记曲存香介绍。下一步,大寺前社区将以此为契机,开展中药养生饰品、沉香、香囊制作及药膳烹饪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基层绽放光彩。
走进社区,庭院角落、街边花池都已变身“中医药特色种植园”。青砖黛瓦间,景天三七叶片厚实,粉白小花点缀其间,兼具观赏价值与养心功效;紫苏与薄荷交织生长,微风拂过,清凉辛香扑面而来,其嫩叶既可凉拌成美味菜肴,又能泡制养生茶饮;枸杞树虬枝横斜,新抽的嫩芽泛着碧玉光泽,随手采摘便能烹饪出清爽可口的时令小菜。这些药食同源的植物,将中医药文化融入社区的每一处角落。
党员们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化身 “文化播种者”。党员石炳文精心培育的指甲草长势喜人,他不仅把健壮的幼苗分赠给邻里,还蹲在田垄边耐心讲解种植要点:“要选朝阳的地儿,半月施次有机肥,开花时染指甲最好看。” 在党员们的带动下,越来越多居民加入到种植队伍中。社区内,满载腐熟农家肥的三轮车来回穿梭,老花镜下是居民认真记录养护要点的身影。大家还自发成立养护小组,制作 “认养公示牌”,明确公共区域药植的养护责任;退休老中医在凉亭开设 “田间课堂”,结合鲜活的植物为居民讲解药理知识,让中医药文化变得通俗易懂、触手可及。
“我们通过这种方式,不仅美化了社区环境,更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让中医药文化真正走进居民的日常生活。” 大寺前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社区的 “中医药花园” 已初具规模,这种创新实践不仅重塑了社区生态景观,更搭建起邻里沟通的情感桥梁。居民们在劳作与交流中重拾睦邻温情,“人人负责、人人参加、人人奉献、人人共享” 的理念在社区落地生根。
据悉,下一步大寺前社区将以此为契机,开展中药养生饰品、香囊制作、药膳烹饪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持续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基层绽放光彩。(韩金伟 赵明可)
来源:法治热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