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1日,民谣歌手马頔以一条短视频回应网友对其经典语录“爷们要脸”的模仿狂潮。视频中,他身着黑色连帽卫衣,背景是堆满乐器的录音室,笑着自嘲:“这梗都五年了,大家还没玩腻?以后有镜头的时候我少喝酒,你们也少较真儿,开开心心最重要。”这场跨越时空的互动,
——一场综艺片段的五年“发酵”与民谣歌手的自我解构
2025年5月1日,民谣歌手马頔以一条短视频回应网友对其经典语录“爷们要脸”的模仿狂潮。视频中,他身着黑色连帽卫衣,背景是堆满乐器的录音室,笑着自嘲:“这梗都五年了,大家还没玩腻?以后有镜头的时候我少喝酒,你们也少较真儿,开开心心最重要。”这场跨越时空的互动,不仅让#马頔回应爷们要脸#话题冲上热搜榜首,更将公众视线拉回2020年那场改变他创作轨迹的综艺宣言。
一、从“创作宣言”到“热梗考古”:五年发酵的“爷们要脸”
“爷们要脸”的源头可追溯至2020年音乐综艺《我是唱作人》第二季。彼时,马頔因《南山南》爆红后陷入创作瓶颈,面对节目组“为何不再写《南山南》这类歌”的追问,他脱口而出:“爷们儿要脸,我这岁数,十年前的东西,拿现在出不了手。”这句带着京腔的“反内卷”宣言,意外成为节目高光时刻,豆瓣小组甚至为其开设“马頔语录”专贴。
五年后,这段画面被网友从综艺“考古”中重新剪辑,与马頔近期醉酒直播片段拼贴成“反差萌”视频:画面左侧是综艺中严肃表态的歌手,右侧是直播间手舞足蹈、自称“酒蒙子”的北京爷们。这种“人设撕裂”的戏剧效果,催生出“爷们要脸”表情包、短视频二创等亚文化产物,甚至有大学生将其写入毕业论文《网络热梗的传播机制研究》。
二、马頔的“自我解构”:从热梗漩涡到人间清醒
面对突如其来的“热梗回潮”,马頔的回应展现出其独特的“生存智慧”:
1. “自黑式”危机公关
在回应视频中,他主动提及五年前录制综艺时“喝了两杯白的才敢说这话”,并调侃“现在酒量下降,怕说错话”。这种将“黑历史”转化为“梗素材”的做法,既消解了公众对其“人设崩塌”的质疑,又强化了其“真实不做作”的标签。
2. “创作伦理”的再申明
马頔强调“爷们要脸”本质是对音乐创作的敬畏:“当年《南山南》火的时候,我自己都听吐了。后来写《皆非》《大雁》,就是想证明我能写点不一样的。”数据显示,其新专辑《野马尘埃》在“爷们要脸”热梗后销量暴涨300%,其中《盲人影院》一曲因歌词“拒绝重复自己的墓志铭”被乐评人誉为“宣言的延续”。
3. “镜头恐惧症”的坦诚
马頔自曝“现实中遇到粉丝玩梗会尴尬”,甚至因此减少公开活动。这种“社恐”人设与舞台上嘶吼的摇滚形象形成反差萌,网友戏称其为“民谣圈最拧巴的矛盾体”。其工作室顺势推出“马頔社恐日记”Vlog,记录其因害怕被模仿而拒绝朋友聚会、在便利店戴墨镜购物的日常,意外收获百万播放量。
三、热梗背后的文化隐喻:当代青年的“体面焦虑”
“爷们要脸”的爆火,实则是当代青年“体面焦虑”的集体投射:
1. “反内卷”的情绪出口
在“躺平”与“鸡血”的撕裂中,马頔的“要脸”宣言成为一种温和的抵抗姿态。有网友在相关话题下留言:“比起‘打工人’的自我矮化,‘爷们要脸’更像是在说——我可以输,但不能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2. “真实人设”的稀缺性
当明星人设因“塌房”频发而贬值时,马頔的“拧巴”反而成为一种稀缺品质。乐评人李皖分析:“他既享受名利带来的自由,又抗拒被符号化,这种矛盾感恰恰构成了他的艺术生命。”
3. “代际沟通”的破冰密码
在B站“爷们要脸”二创视频中,00后UP主将马頔的语录与《亮剑》李云龙表情包混剪,配文“老一辈要脸,新一代要梗,但骨子里都是对真实的渴望”。这种跨代际的共鸣,使马頔从“小众民谣歌手”升级为“Z世代精神图腾”。
四、争议与反思:当“要脸”成为消费符号
随着热梗持续发酵,质疑声也随之而来:
• “过度玩梗”的边界
部分网友认为,将马頔的创作宣言简化为“要脸”表情包,是对其艺术追求的矮化。对此,马頔在微博回应:“梗能火说明有人听懂了潜台词,但别光顾着玩梗,去听听我新歌。”
• “人设营销”的嫌疑
有媒体指出,马頔工作室近期注册了“爷们要脸”商标,并推出联名T恤、手机壳等周边。对此,马頔在直播中笑称:“版权费够买两箱二锅头了,但别买,质量一般。”
• “严肃议题”的娱乐化
学者担忧,将“创作尊严”简化为网络热梗,可能导致公众忽视音乐行业深层次问题。马頔则用行动回应:其发起的“要脸音乐基金”已资助37名独立音乐人,其中不乏拒绝迎合市场的民谣创作者。
结语:当“要脸”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从五年前的创作宣言到今天的全民热梗,“爷们要脸”早已超越其原始语境,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它既承载着马頔对音乐初心的坚守,也折射出当代青年在物欲洪流中的精神突围。当马頔在视频结尾举起酒杯说“来,为要脸干杯”时,他敬的或许不仅是自己,更是所有在理想与现实间挣扎的普通人——毕竟,在流量至上的时代,“要脸”本身,就是一场勇敢的宣言。
这场热梗的余波仍在继续:在网易云音乐《南山南》的评论区,最高赞留言已从“初听不知曲中意”变为“爷们要脸,继续唱”。或许,这就是马頔留给这个时代最好的注脚:真正的体面,从不是完美无瑕,而是敢于在废墟上重建自我的勇气。
来源:斜杠阿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