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锂电创新发展格局 楚能新能源的后发破局之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2 19:46 2

摘要:伴随国内储能企业创新发展持续提速,中国储能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模式突破与生态重构,实现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跃迁。其中,楚能新能源凭借“规模化降本+技术破壁”双轮驱动,在成本控制、技术迭代、市场拓展三大战场实现全面突破。

伴随国内储能企业创新发展持续提速,中国储能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模式突破与生态重构,实现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跃迁。其中,楚能新能源凭借“规模化降本+技术破壁”双轮驱动,在成本控制、技术迭代、市场拓展三大战场实现全面突破。

规模化战略重塑行业发展逻辑

2023年8月,楚能率先于行业开出0.5元/Wh规模化降本“第一枪”,与其说是成本内卷,实则更像是对未来行业规模降本趋势的精准预判。手术刀”式的精准预判可以帮助企业在战略层面实现全面领跑,但要实现这一判断的前提是对于行业发展的超前视野、对企业综合实力的通盘考量。

于楚能视角来看,以百GWh规模化量产的极限制造效率,0.5元/Wh的价格距离储能电芯止盈线还有很远的距离。而从大储项目应用视角看,锂电池综合生产成本的良性下降,对产业项目应用的批量化快速落地具有重大推进作用。极致生产带来的生产成本下探加速了储能商业化运营体系的经济平衡,使大型储能项目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能够更合理地平衡发展风险与市场利润,实现风险共担、效益共赢。

回顾过去四年发展,110GWh有效产能的快速落地成为楚能高速扩张之路的发展核心之一。超大规模的产线规划赋予楚能极强的规模化生产降本能力,这包括通过大规模自动化产线带来的极致生产效率以及在整个供应采购生态中强大的议价能力。

而在事实层面上,伴随这一轮规模化降本浪潮,国内储能产业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当同质化产品低价趋势成为一种“宿命”,摆内卷的唯一办法就是产品创新,而这也是刻在楚能骨子里的发展“基因”。

长期主义下的技术创新标杆

自2022年成立以后,楚能持续加速多元化储能产品矩阵应用落地,以技术创新在市场占据更多发展主动权。先后推出“浸默”电池安全系统、“314Ah+5MWh”大储系统解决方案、“光储同寿”long π314Ah电池、472Ah超大容量电池、6+MWh等多个具备开创意义的储能技术产品。

其中“浸默”电池安全系统将大储系统安全性提升至全新高度,“314Ah+5MWh”大储解决方案于2024年2月率先实现全面量产,杀入全球量产应用的第一梯队;同年4月long π314Ah电池的发布标志楚能在超长循环技术领域已全面领跑行业,逐渐展露“技术领军”的发展野望。

今年3月,楚能吹响新一轮的产品创新“号角”,发布472Ah超大容量储能新品,树立下一代储能电池耐高温、长循环发展标杆,并有望突破最速发布-量产记录,于6月开启全球交付。

产品创新的同时,楚能472Ah电池通过复用314Ah电池材料体系与产线工艺,实现了“规模降本”与“快速量产”的协同发展,在将量产周期压缩至最短的同时,最大程度利用成熟的工艺体系确保产品品质。不难看出,楚能的产品创新是兼顾品质、效率与成本的多维度创新,回归应用价值本质仍是其产品矩阵发展的不变初心。

储动“双擎”构筑持续增长护城河

从技术追赶到创新引领,楚能产品矩阵发展速度之快令人咋舌,产品应用及出货数据的激增更是凸显出楚能发展“加速度”的猛烈。

2024年,楚能订单、出货量全面爆发。先后中标、签订多项GWh海内外储能大单,储能产品广泛应用于国家电投、三峡能源、中国石油、阳光电源、阿特斯等大型新能源项目,并与Bison Energy、YN Energy、Star Energy Technologies等海外新能源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全年斩获超30GWh储能订单,出货量超20GWh。多家行业机构数据显示,楚能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位列全球前十。

令据公开信息显示,今年一季度,楚能新能源先后入围中国电建、中核汇能、新华发电、中车四方所、中储科技等大型集采项目,储能订单或已超过40GWh。

在动力电池应用领域,楚能表现亦十分亮眼。目前楚能已有17款车型搭载楚能电池登榜工信部公告,已连续六月位居国内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装车量前十五,并与东风公司、一汽集团、厦门金旅、三一重工等大型车企开展深度合作,每月向不同领域客户交付动力电池包、PACK、集装箱2万套。

结语

当行业还在为"产能过剩"焦虑时,楚能正凭借系统化的产品创新正在重新定义黑马逆袭的全新路径——不盲目跟随,始终寻求技术向上,做价值创造者。面对蓬勃激荡的机遇与挑战,这家产业新贵正在全球锂电市场竞速中书写弯道超车的另一种可能。

来源:锂电观察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