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今便捷的网购时代,退货本是消费者正常行使权益的一种方式。但近日,沈阳某职校学生的一系列操作,却将 “退货” 这一行为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与深刻反思。
在当今便捷的网购时代,退货本是消费者正常行使权益的一种方式。但近日,沈阳某职校学生的一系列操作,却将 “退货” 这一行为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发了大众的广泛关注与深刻反思。
时间回溯到 4 月下旬,沈阳这所职业技术学校计划举办一场运动会,为了在运动会上展现出整齐划一的风貌,60 余名学生集体在网上下单,购置了一批裙子。据涉事网店店主回忆,当时一下子接到 60 多套的订单,这对于本就生意不太景气的她而言,无疑是一个惊喜。身为宝妈的店主满心欢喜,迅速精心打包,将货物发往学校,满心期待着交易顺利完成,借此提升店铺销量,为后续经营打下良好基础。
5 月 1 日,运动会如期举行。学生们身着网购的裙子,在运动场上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运动会刚一结束,也就是 5 月 2 日,店主便收到了来自这些学生的集体退货退款申请,且退货理由惊人地一致 ——“质量问题”。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店主顿时感到困惑不已。自家店铺的衣服质量向来有保障,怎么会一下子出现 60 多个质量问题的退货呢?带着这份疑惑,店主在收到退回衣物时,特意仔细检查,结果发现这些衣服上均有明显的草渍。很显然,这些衣物确实被穿着使用过,并非所谓的质量问题。
更让店主遭受沉重打击的是,由于短时间内遭遇 60 多笔异常退货,电商平台的自动风控机制瞬间被触发,店铺随即被封。这一封店,意味着店主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无法正常经营,初步估算下来,她的损失高达 8000 元,这其中不仅包含货款,还有来回的运费,以及店铺停业所造成的难以估量的间接损失。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电商行业中,中小电商每年因恶意退货所遭受的损失累计超过千万元,此次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却也凸显出恶意退货对商家的巨大冲击。
事件发生后,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引起轩然大波。学校工作人员在得知此事后,也公开表达了自己的愤怒与谴责,直言 “这属于诈骗了,建议报警处理”。校方表示,将全力配合相关调查工作,并且考虑依据校规校纪,对涉事学生进行严肃的校纪处分。多数高校早已将此类不诚信行为纳入学生诚信档案,一旦记录在案,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业、就业等诸多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从法律层面来看,法律专家明确指出,此类 “穿后退货” 行为已经涉嫌构成欺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55 条规定,商家完全有权主张三倍赔偿。倘若涉及金额累计超过 5000 元,涉事者甚至可能面临治安处罚。回顾 2023 年,浙江曾发生过一起类似案件,涉事学生最终被处以治安拘留,这无疑给此次沈阳事件中的学生们敲响了警钟。
深入剖析此次事件,不难发现其背后还暴露了电商平台机制存在的漏洞。“七天无理由退货” 政策本意是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让消费者在网购时更加安心、放心。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被部分人钻了空子,成为滥用权益的借口。以运动服饰类为例,数据统计显示,其退货率相较日常高出 40%,这其中不乏一些不合理的退货行为。目前,电商平台虽然已经开通了商家申诉通道,但是审核周期过长,这对于本就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小商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成为他们难以承受之痛。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据知情人士透露,涉事学生可能面临三重严重后果:首先,商家有权依法对其提起索赔;其次,学校的处分也在所难免;再者,其电商平台账号也极有可能被封禁。意识到事情严重性后,部分学生已私下主动联系店主,试图协商和解。目前,当地消协也已介入调查,相信在相关部门的协调下,此事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这起事件不仅关乎个人的诚信问题,也为整个职业教育领域敲响了诚信缺失的警钟。教育专家呼吁,职业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商业伦理教育,将 “反薅羊毛” 等新型消费欺诈案例纳入德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在如今校企合作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建立健全诚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只有从源头上抓好学生的诚信教育,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力量。
此次沈阳职校学生集体退货事件,是一次对个人诚信、学校教育以及电商平台机制的全方位考验。希望通过此事,各方都能从中吸取教训,让类似的闹剧不再上演,共同营造一个诚信、和谐的消费环境与社会氛围。
来源:飞扬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