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庄村“黄金棒”加工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3 10:20 2

摘要:5月2日,走进青铜峡市叶盛镇张庄村的玉米加工车间,工人们正细致地清洗着玉米加工生产线设备。近期,张庄村的试验田里,9个新品种玉米品种已悄然扎根:甜糯的像蜜糖,紫糯的似玛瑙,彩糯的如彩虹,让人充满期待。

5月2日,走进青铜峡市叶盛镇张庄村的玉米加工车间,工人们正细致地清洗着玉米加工生产线设备。近期,张庄村的试验田里,9个新品种玉米品种已悄然扎根:甜糯的像蜜糖,紫糯的似玛瑙,彩糯的如彩虹,让人充满期待。

“过去种普通玉米,一亩地收益最多也就2000元。如今引进新品种鲜食玉米,每棒市场价达1.5元,亩产3600棒,村集体收入能实现大幅增加!”技术指导员孟龙掰着手指,算着这笔增收账,言语间满是喜悦。

更让村民惊喜的,是“小麦+玉米”轮作模式。夏收小麦后,随即复种玉米与毛豆,土地全年高效利用,效益更是节节攀升。“麦子赚一波,玉米再赚一波,每亩地多挣500元!”村民申宁站在自家田埂上,笑容灿烂地分享着喜悦。村里统一供种、技术指导,连秸秆都回收加工成饲料,真正“吃干榨净”。

在新建成的加工车间,张庄村购置并安装了玉米扒皮、清洗、包装、杀菌等加工生产设备,全力推动种植、加工一体化发展,鲜玉米经过12道工序,摇身一变成了真空锁鲜的“致富棒”,年加工能力达800万棒。“后续我们还计划种玉米榛杂粮,积极申请绿色食品认证,全力将张庄玉米推向高端市场!”谈及未来的发展,张庄村党支部书记孟新豹满怀信心。

产业兴旺,振兴有路。张庄村以水稻种植、玉米、毛豆、葵花籽等农产品加工为核心,同步发展种植研学、电商直播等新业态。张庄村打造的特色研学项目,将水稻种植实践教育从课堂搬到田间,学生们卷起裤脚、踩入泥田,在农技员指导下体验育秧、除草等农事劳作,极大地发挥了乡村产业发展带动劳动实践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颗玉米,从田间到舌尖,串起了一条产业链;一座村庄,从传统种植到三产融合,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故事。叶盛镇的田野上,金黄的玉米棒映照着农民的笑脸,也映照着这条越走越宽的“点粮成金”之路。(宁夏日报报记者 马忠)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