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饺子卖了60亿!《水饺皇后》原型臧建和,一个女人的传奇人生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3 10:35 2

摘要:五一假期,由马丽主演的电影《水饺皇后》正在热播,马丽扮演的女主靠自己的一双手打出一片天。

五一假期,由马丽主演的电影《水饺皇后》正在热播,马丽扮演的女主靠自己的一双手打出一片天。

殊不知,这个电影的背后,是香港水饺大王,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建和,拼搏而又传奇的一生。

1945 年,臧建和出生于山东省五莲县(今属日照市)一个贫困农家。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臧建和的童年充满艰辛。

5 岁起随母亲下地挖土豆,7 岁学会掰玉米,10 岁便能操持全家三餐。

14 岁时,为分担母亲重担,她辍学进入青岛一家医院做护工,每天工作 16 小时,月薪仅 3 元。

这段经历不仅磨炼出她吃苦耐劳的品格,更让她学会了观察与共情 ——

她留意到病人对家乡食物的渴望,也因此练就了一手精湛的面食手艺。

1968 年,臧建和与来青岛支援医疗的泰国华侨医生结婚,育有两女。

这段婚姻最初是幸福的,直到 1974 年丈夫因父丧返回泰国。

三年音信全无后,臧建和带着女儿赴泰寻夫,却发现丈夫已另组家庭。

面对夫家 "留下可享富贵" 的劝说,她毅然选择离开,带着仅有的 500 港币和两个女儿辗转来到香港。

初到香港的臧建和陷入绝境:4 平米的合租房阴暗潮湿,语言不通,又无学历技能。

为维持生计,她一天打三份工 —— 清晨为老人打针,白天在酒楼洗碗,深夜到电车厂洗车

高强度的劳作透支了身体,1978 年她因腰骨裂伤住院,又查出糖尿病,被老板辞退后彻底失去收入来源。

命运的转机源于一次探望。

朋友尝过她包的水饺后建议:"你手艺这么好,为什么不卖饺子?"

这个提议点燃了她的希望。

1978 年,没有店铺,没有帮手,臧建和用捡来的木板自制手推车,在湾仔码头摆起了水饺摊。

她坚持用最新鲜的食材,每天凌晨 4 点亲自挑选猪肉,手工调制馅料,饺子皮擀得薄如蝉翼。

为适应香港人口味,她研发出玉米马蹄、鲜虾云吞等创新馅料,卫生标准更超越多数摊贩 —— 收摊后用碱水刷洗案板三遍,餐具煮沸消毒。
这些坚持很快赢得口碑。

臧建和还记得她的第一批顾客,那是 5 个中学生,他们吃完后又打包带走,"好好味" 的称赞让臧建和热泪盈眶。

这个普通的农村女孩不会想到,她的命运将与小小的水饺紧密相连,最终书写出跨越半个世纪的商业传奇。

此后,她的摊位前常常排起长队,创下 6 小时卖出 1000 份的纪录。

1982 年,日本大丸百货老板的女儿偶然品尝到她的水饺,竟一口气吃下 20 个。

当百货公司提出合作时,臧建和拒绝了对方 "改用日本商标" 的要求:"我的水饺叫湾仔码头,这是中国品牌。"

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湾仔码头" 正式进驻大丸百货,首日销量破万盒!

1985 年,臧建和用积蓄创办第一家水饺工厂。

她制定了严苛的品控标准:猪肉必须选用肥瘦相间的前腿肉,蔬菜当天采购,面皮含水量精确到克。

有一次发现工人偷工减料,她当场砸掉整锅饺子:"砸了我的招牌,就是砸了你们的饭碗!"

凭借对品质的极致追求,湾仔码头迅速崛起。

1996 年与美国品食乐公司合资建厂,1998 年进军内地市场,2000 年获 "世界女企业家奖"。

到 2019 年,品牌年销售额突破 60 亿,产品覆盖全球 15 个国家,成为速冻食品行业标杆。

如今,湾仔码头的水饺在全球 15 个国家热销。

工厂里,机器臂代替了手工擀皮,但每颗饺子依然保持着 18 道褶的标准。

臧建和生前常说:"饺子要包出人情味,机器再快,也比不上妈妈的手。"

2019 年 2 月 8 日,这位传奇女性在睡梦中离世。

追悼会上,香港市民自发排起长队,有人捧着她当年的手推车模型,有人带来手写的感谢信。

而在湾仔码头旧址,那盏老式路灯依然亮着,仿佛在等待那个推着木车的身影 ——

那个用一生告诉世人 "苦难压不垮尊严" 的水饺皇后。

如今,湾仔码头旧址的路灯依然亮着,仿佛在诉说那个推着木车的身影。

她用小小的水饺,包出了中国人的骨气与智慧,也让世界尝到了中国味道的温度。

臧建和的故事证明:命运或许会给你一手烂牌,但只要不放弃、不妥协,就能打出最精彩的人生。

来源:乙亥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