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的哥哥吕泽,果真是汉军二号人物,并为刘邦打下半壁江山吗?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3 10:58 2

摘要:刘邦建立汉朝,少不了吕家。而在秦末乱世、楚汉相争时期,吕泽是吕家的关键人物。平定三秦、参与灭齐、彭城之战等关键战争,都有吕泽的身影。

刘邦建立汉朝,少不了吕家。而在秦末乱世、楚汉相争时期,吕泽是吕家的关键人物。平定三秦、参与灭齐、彭城之战等关键战争,都有吕泽的身影。

在历史里,吕泽出场的次数不多,更多的时候,是他的某个部下出战,立下了不小的功劳。

但是,在西汉开国的时候,朝堂上一半的功臣,都是他的门生故吏。这样的一个人,当然是蜀汉二号人物。

之所以没什么记载,大概是因为政治因素,被抹消了痕迹,或者是因为在传播的时候,丢失了不少章节。

这可不是无端推断,而是有依据的。在《史记》中,有一句话是“复发兵佐高祖定天下”。

一个“复”,说明吕泽曾经起兵,而一个“佐”字,则说明了他的重要性。毕竟在史料中,明确记载的帮助过刘邦平定天下的,只有萧何、张良、陈平,以及吕泽。

要知道,在开始的时候,《史记》可是有五十多万字。可是到后来,因为遗失、删改,最后只剩下了十万字。再加上汉初的隐藏,估计吕泽的身影,也就消失在历史里了。

吕泽是刘邦的大舅哥,但两人在政治上有渊源,还得追溯到芒砀山时期。当时,刘邦因为释放刑徒,担心被追捕,所以躲进了芒砀山。

没多久,天下就大乱了。于是,吕泽带着一批人,加入了刘邦的部队,打算跟随时代潮流,投入反秦浪潮当中。

而在芒砀山时期就追随刘邦的 ,一直活到开国时期的人,也就十来个。而这十多个人里,有一半都是他吕泽的人。

上层将领都是如此,下层部队那就更不用说了。夸张点说,刘邦起义部队里,也得有一半是吕泽的。后来将这些隐藏起来,大概也是因为政治正确。

而在后来,刘邦占据丰县后,又开始四处招兵买马。但令人疑惑的是,这一段的内容,并没有被详细记载,而是之写了一句“五百人前元年从起宛朐”。

要知道,这可是五百多人,而且还是创业初期。同样是早期创业,三十七人的投奔,都要被大书特书。而这时候来了五百人,却只被一笔带过。很显然,这之间被隐藏了一些内容。

而根据推断,这五百人的投奔,大概是冲着吕泽来的。因为后来的侯爵郭亭、张平、张说等人,都是吕泽的部下。所以,在当时,吕泽手下的势力,完全可以独立出去了。

而到了鸿门宴的时候,吕泽的地位就更高了。当初的那次宴会,吕泽应当没有前去,但是他的手下靳强却出现了。

而且,不但吕泽没去,萧何、曹参等关键人物都没去。毕竟,谁也不敢保证项羽不动手,所以,为了以防万一,必须要留下指挥核心。刘邦可以死,但是刘邦集团不能倒。

所以,我们合理推测,在当时,吕泽就是军中二号人物,是一旦意外出现,能继续带领大军征战的人。

虽然鸿门宴逃过了一劫,但项羽很显然不是大度的人。刘邦毕竟是得罪他了,所以,出于小小的报复心理,项羽把刘备封到蜀地,让他去当汉王。

而后,为了防止刘邦扩张,项羽还让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合称“三秦”。有这三人在,刘邦就算势力壮大了,想要入关也绝非易事。

但是,在刘邦手下,有一个人叫韩信。韩信定了计策,于是刘邦兵出三秦。而在这场战争中,吕泽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并非吕泽亲身上阵,而是他的部下立了大功。就比如说丁复,他当时就先降翟王,后虏章邯,立下了封侯之功。

而作为丁复的上司,吕泽也共享这份荣光。所以才说,这一战少不了吕泽的功劳。

而在入关后,刘邦一路顺风顺水,基本没遇到太强的敌人。而在当时,吕泽肯定也在队伍里,但他没和刘邦一起走,而是出武关。

毕竟,在史书的记载中,武关这批人,除了征讨敌军以外,还要去迎接太公、吕后二人。但是,在史书中,领头的人却是薛欧、王吸。

这两人虽然是将军,但毕竟不是自家人,就算再怎么忠诚,也还是有背叛的风险。去迎接太公和吕后这种事,还是交给自己人放心。

所以,在武关这支队伍里,必定有个让刘邦放心,还能稳住薛欧、王吸的人。而在刘邦军中,这个人只能是吕泽了。

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史书中的“将兵先入砀”。表面上看,是吕泽带兵回老家,但是在战略上看,这很可能是刘邦的后手。让吕泽待在关键位置,要是后续兵败,刘邦还有兵力东山再起。而事实是,刘邦的这个决定,还真给他挽回了局势。

在彭城兵败后,刘邦一路狼狈撤退。他本来想西逃,但是在泗水被歼灭十万军队,无奈之下只能向南撤退。但跑到吕梁山区的时候,又没了好几万人。等到灵璧的时候,损失就更惨重了。史书中记载:“睢水为之不流”。

从刘邦起兵开始,就没打过这样的败仗。他本来想回到沛县,但又被楚军追了上来,只能继续跑路。好在关键时刻,吕泽出现了,为刘邦抵御楚军的追击,阻止了项羽的西进。要不然,刘邦恐怕就交代在这了。

再看垓下之战,这可是楚汉之间的决战,在决战之前,是必须要处理好周边的。而这段要注意的,是伐齐战争。

齐国毕竟是个大国,他刘邦就算强悍,也得动用两三个军团。而在记载中,就有丁复、陈涓的身影。下属都出场了,直属上司吕泽肯定也在。

但是,八成是因为政治因素,导致吕泽被完全抹去,只留下了他部下的表现。

还有战陈下、围寿春、屠城父等战役,吕泽的下属也没少出力。也就是说,这些战争中,吕泽都是主力。毫不夸张的说,刘邦能打下江山,一半的功劳是吕泽立下的。

但等到开国之后,刘邦封赏功臣,却忽略了自己这个大舅哥。按照之前的那些战功,吕泽最少也是个国公,就算封王也并不为过。但是,直到高帝六年,吕泽才被正式封赏,还只是一个“周吕侯”。

要知道,就算是吕泽的下属丁复,都被封了七千八百户,在诸侯中排名第五。而吕泽的封户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既然没有相应记录,想来也没有多少。

可即便是这样,吕泽也没有说些什么,只是本本分分的,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后来,韩王信叛乱,投降了匈奴人。为了国事,刘邦带兵攻打韩王信,而吕泽也随其征战。

但是,毕竟国内政务繁杂,很多事情都要刘邦的指示。所以,在征战中,刘邦也曾返回长安,处理国内大小事务。

那么,在刘邦还朝期间,是谁在指挥战场呢?首先肯定不是曹参、周勃等人,毕竟是他们的话,史书中肯定有记载。但也不会是无名小卒,毕竟开国大将还在,轮不到下面那些人。

所以,既然这样的话,就只能是吕泽了。能打、深得高皇帝信任,又在史书中被删除,只有吕泽符合这些条件。

当我们回顾历史,仔细看看那段时间发生的事,就会发现吕泽的重要性。他手下有王陵、傅宽、蛊逢、陈豨等人,这些人可都是能臣猛将,是国之栋梁。

所以,对于刘邦而言,吕泽就像是大汉后备队。但凡出现什么意外,总能有个后援,保证刘邦不会一败涂地。

而且,吕泽的这些手下,不仅是刘邦的后援,也是他的人才储备库。这么多人才,都是治理大汉的忠臣良将,有这些人在,汉朝何愁不兴啊!而这,也是吕泽部将接连立功的原因。

但是,因为后来吕后临朝称制,民间又出现了“刘吕共天下”的说法,所以在一些记载中,是有意淡化吕泽的身影的。

来源:技术代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