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脱贫也没有想的那么难,若是有一个突破口,很快能打个翻身仗。
人穷时,处处困顿,就是找人帮忙,都容易吃闭门羹。
其实,脱贫也没有想的那么难,若是有一个突破口,很快能打个翻身仗。
就像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茫茫大地,出口在哪里呢?
建议你可以试着走以下三条财路,投资很低,回报率很高。
01
第一,借名,提升物品价值。
《唐国史补》记载,唐朝安史之乱中,很多人流离失所,产生了一大批穷人。
但是有一家店铺的老板娘,抓住机会,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杨贵妃在马嵬驿被逼死之后,落下了一只棉鞋。
老板娘拿到这只鞋子,就大声宣传,让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了。接下来,做了一个项目——给一百钱,就能够玩一下杨贵妃的鞋子。
很多人慕名而来,就为了摸一摸鞋子。
看起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如今都有。很多人去华清池旅游,就要看看杨贵妃当年洗澡的水池。这就带来了门票的收入。
游客多了,还让摆摊的人,赚得盆满钵满。
原本普通的鞋子、水池,因为和杨贵妃扯上了关系,就身价大涨了。这就是特殊的商品,独此一家。
很多人手里的东西,做工精美,也很实用,但是不值钱,也不被人喜欢。就是因为“养在深闺人未识”,销售就成了困难。
如果你的东西,知名度高了,那么买卖就“趋之若鹜”。
很多地方的农产品,被称为“贡品”之后,就好卖了;有些东西,借助品牌效应,就好卖了。请名人来代言,就大不一样了。
在销售界,有一个“名人效应”。也就是名人有关的东西,都被大家认为是好东西。
古时候,一个卖马的人,生意特别糟糕。
他找到伯乐,请求伯乐,到市场上,围着自己的马转一圈。
第二天,伯乐到市场上,看了看马,转了一圈。马一下子就卖出去了,价格比预计的,高了十倍。
平时想一下,你的周围有什么名人,本地在历史上有什么名人,著名的风景,这都是可以借用的。就是一个烤红薯,说是某个明星吃过的同款,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02
第二,造势,引起他人注意。
也许借用名人的名气,会有难度。在法治社会,人的肖像权,名誉权等,都被保护;一些名牌,也是被保护的。
我们能借的,就是古人的某些东西。
若是借不到名气,也不要担心。我们是可以自己“造势”的,也就是把自己做成“名片”。
有一次词语,叫“鹤立鸡群”——一只仙鹤,到了鸡群里,可以被大家一眼就看出来,从而得到“关注、青睐”。
在汉代,皇帝会给皇子们一些封地,让他们自给自足。
皇子刘发,其母亲是一个侍女,偶尔被汉景帝宠幸。因而他的地位不高,被封在长沙。
长沙地方不宽,人口少,因此收入也非常少。刘发一家老小,常常为生活发愁。
有一年,汉景帝过生日,皇子们到王宫去喝喜酒。
皇子都带着贵重的祝寿礼物,唯有刘发,什么都没有带。
到了祝寿的时候,刘发把大大的衣袖,挥了挥,说:“臣国小地狭,不足回旋。”
顿时,所有的人都屏住呼吸,怕汉景帝大发雷霆。
汉景帝却笑着安排,再给刘发三个郡。
这就是“长沙不足舞”的典故。也借助这一次筵席,刘发一举成名天下知。
一个人成名的机会,其实是有那么几次的。其实日常也有“另类”的机会。
比方说,一条美食街,大家都卖美食,你却开了一家小店,做“泊车服务”,让开车来的顾客,安心吃饭;夜宵城里,你开展唱歌服务,加上直播,也是不少的收入。
在烤红薯的地盘上,你烤芋头。这是别出心裁的。
说白了,你要赚钱,就得有创意,而不是墨守成规,跟着大家一起走。
03
第三,深耕,挖掘自身潜力。
当然,打铁还需自身硬。
很多人会想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读书确实可以让人赚到更多的钱,并且是投资最小的方法。
但是你有没有看到,很多本科生,都混不下去,生活都成了问题。
读书多,不能直接等同于“钱多”。还有一个把书本变成钱的过程,学以致用很重要。
把读书的潜能,挖掘出来,就是财富。
在明朝,冯梦龙读书多年,多次科考不中。到了中年,他不去科考,而是在家写书。把自己读到的故事,进行改编。他的书《喻世明言》等,卖得大火。
凌濛初,参加应天府的乡试,落榜了。就找了一家出版社,约稿。费尽周折写了《初刻拍案惊奇》,卖了好价钱。接下来,写了续集《二刻拍案惊奇》,又火了。
还有一个叫许仲琳的小官,薪水微薄,日子难过。嫁女的时候,嫁妆都无法准备。他搜罗资料,写了《封神演义》,送给女婿。后来,女婿把书卖掉,赚了一大笔。
读书,是一个涨知识的过程,但发财的话,需要学会“用知识”。
尽信书不如无书。你深耕自己的才华,发现所有的知识,都对应一个行业,一个方面,这就是财路。
04
刘伯温说过:“势有所梏,则小柔可以服大力;形有所格,则大猛不能破小坚。”
发财不难,难的是找到“发力点”。
与其瞎折腾,不如静下来,从生活的蛛丝马迹中,看到财路。
你的思维,能够打破现有的格局,能够突破别人的套路,那么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不要灰心,谁都是万事开头难,挺过去,豁然开朗。
一直穷,不是自己没用,而是脚下无路。
脱离穷,不是拼命折腾,而是有效折腾。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来源:湖北台星座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