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法术奇门遁甲研究:符咒的本来面目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8 09:31 2

摘要:按:有读者留言问我们研究中的法术奇门属于哪个分支,答曰:“请恕我们孤陋寡闻,除了依照北宋开国丞相赵普那本《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衍生出来的参杂了民间巫术的符咒类所谓的“法术奇门”古代秘笈,被江湖人搞出来的所谓的“法术奇门”,我们不知道有什么分支……”各

本篇主讲:织晓芙

按:有读者留言问我们研究中的法术奇门属于哪个分支,答曰:“请恕我们孤陋寡闻,除了依照北宋开国丞相赵普那本《秘藏通玄变化六阴洞微遁甲真经》衍生出来的参杂了民间巫术的符咒类所谓的“法术奇门”古代秘笈,被江湖人搞出来的所谓的“法术奇门”,我们不知道有什么分支……”各师各法,我们不评价别人,但是封建社会那些“带分支的法术奇门“所使用的符咒和巫术,我们想分两期聊一聊,这一期先聊符咒。

宋末元初道士俞琰所著之《紫微九皇真经》云:“欲知法术,先通符咒。”所谓符咒,其实是符箓和咒语的合称。

符箓是古人概念中“神、人、鬼”这个世界中的“牒文”,大致相当于今天所用公文中的通知书。“箓”又叫“法箓”,上面记的是神仙鬼吏等的名字、职务……信息,“符”是配合“箓”的图形,二者通常一起使用。符箓虽然出自道教,但是千百年来已经和国人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了,比如过年时百姓家里挂的桃符、对联,乃至端午节门上插的艾蒿、菖蒲,实则都是符箓的泛化形式。

咒语比符箓的起源更早。清代的《正字通)说:“经传以祝为咒。“《说文》释“祝”为“祭主之赞词也”。说白了,最早的咒语就是“祝”,巫师通过美好的语言向上天求福或消灾。直到今天,我们拜年时说的新年祝福语,实则就是祝咒的泛化形式。

在秦汉的典籍中,“祝”和“咒”开始同时出现,正式的场合叫“祝”,一般的场合或者方士施法叫“咒”。东汉年间的《淮南万毕术》中,已经有专门的“咒术”了。

秦汉时期,咒语有两个主要的发展方向,一个是助人的“祷祝”,一个是害人的“诅咒”。再后来,治病用的“祷祝”发展为“祝由术”,而“诅咒”之术则和放蛊(利用毒虫或毒药害人)、厌胜(利用木人或纸人施法害人)等巫术结合起来,在古籍记载中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

东汉年间开始,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咒语开始慢慢进入民间,并取得了重要的地位,比如广为人知的“六字大明咒”等等。而中国的本土咒语,则被道教吸收、改造、利用,和符箓结合起来,形成了很多令无数神话爱好者向往的符咒方术(法术)。

我们再回过头来说符箓。

最早的符箓其实就是将若干个篆字或隶字合并在一起的“复文”,表达祈福或降魔之意。当然,为了美观,组成“复文”的字的字形可能会稍加变化。比如道家早期经典《太平经》中就有很多“复文”,其实就是早期的符箓。我们找一个例子看一下:

《太平经》中的“令尊者无忧”复文

这是“令尊者无忧”复文,将一些隶书字组合在一起,而这些字的含义就是复文要表达的意思,比如长生、分职、视前……这些“含义”组合起来,大概就是请神灵赐予尊者长生、预知等能力,这样尊者就“无忧”了。

和咒语的前身“祝”是说一些赞美和请求的话一样,符箓的前身“复文”就是一些祈福或者请求的文字。

后来,道教从“复文”中分出一种“秘文”,名为“法箓”,简称为“箓”,道士认为,若持有法箓,就是神灵的自家门下,再施展相关法术的时候,相关神灵会特别照顾。

比如《高上玉皇本行经》中的这个“东方安玉华林青灵始老苍君”所授秘箓,我们截取一段解说一下,如图:

《高上玉皇本行经》中的始老苍君秘箓(部分)

这一段是二十四个字:“东方九气,始皇青天,碧霞郁垒,中有老人,总校圆录,摄气举仙。”意思就是若持有此箓,“始老苍君“自会加以照顾,“择善者度为仙人”。

总之,符箓就是从早期的”复文“发展来的。而道教基于招揽信众的需要,复文渐渐图形化,让人难以看懂,通过渲染神秘使人不明觉厉……但是知晓了这个原理,看符箓的时候,只要尽量将之还原成“复文”,就大致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两汉开始,符箓和咒语开始结合起来,终于形成了我们所需要的神奇方术——法术。比如东汉末年张角的太平道,以“符水咒说”为人治病,招揽世人,组织了规模宏大的黄巾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符咒之术”开始在天下广为传播,影响力越来越大。

比如“六甲秘祝”咒语,即使不是学奇门遁甲的方术爱好者也都知道:“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此咒后来被日本高僧空海带回岛国,成为佛门东寺密教的咒语,日本的忍术门派也将其作为入门修炼,所以日漫中的忍者经常使用这句咒语。但是空海大师传抄有误,最后两个字记成了“在前”。

在东密的理法中,“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这个咒语要结合九个手印,叫“九字密印”。笔者见过的一本“伊贺忍法帖”,最初级的修习就是“九字密印‘,最高境界是“水月秘招”。按帖上说,练成以后,对着夜色下水中的月亮倒影挥剑(岛国武士叫剑,其实是打刀,如果不是倒弯朝上插在腰带上,而是悬挂在腰带上,装潢再精美些,就叫太刀),刀锋划过,因为“剑气”(刀气)的作用,水中月亮的影子被分成两半,延迟若干秒钟后才慢慢合上……回头得空的话,可以讲一期这个忍法帖的内容。

言归正传。“六甲秘祝”出自东晋葛洪的《抱朴子》,配合“老君入山符”(见下图),符咒合一,比如将下图的符箓用朱砂画在桃木板上,进入山林行走或在山中居住,将多块画了老君入山符的桃木板放在自己的周围,或者山中居所的门户、道路及四方角落,常念“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可辟邪、辟恶、令野兽毒虫远离自己,“五十步内,辟山精鬼魅”,“众物不敢害也”……这就是已经成型的“法术”了。

《抱朴子》中的“老君入山符”

南北朝时期,符咒法术因为北魏道士寇谦之建立“新天师道”成为北魏的“国教”,符咒法术开始被统治阶层所接受。而后隋唐两代,朝廷中都设有“咒禁博士”这一官职,官阶从九品,职责是“念咒作禁,制作符水,以厌劾百鬼,招致福祥”。特别是唐朝,因为皇帝与道祖老子李耳同姓,道教被定为“国教”,符咒法术因为道士的活跃达到了鼎盛时期。

宋代以后,道教全真派带动了内丹术的兴盛,但符咒法术的流传开始走下坡路,渐渐失去了在上层社会中的主流地位,但在民间却深深扎下根来,枝繁叶茂,影响至深……在奇门遁甲中的运用,甚至已经达到了传奇级别。

对,从科学研究的眼光看,只是“传奇”而已。具体原因因为平台的规范要求,无法展开论述。接下来我们聊聊,奇门遁甲法术使用的符咒的原理。

比如《紫微九皇真经》中有个“紫极九元奇门遁甲法阵”,“以十人执法器,踏斗运筹”实现一些特定的目标。我们从旁观者的视角看,其使用符咒的目的,是以符咒为媒介,连接奇门法阵和目标客体,通过“气”的互相渗透来达到互相影响。对,是“主客双方”互相影响,“损主则利客,损客则利主”。

如果打比方来说,这种”互相影响“有点像拜佛,佛像只是木雕泥塑,但是拜的人通过拜”佛像“完成对”佛本身“的叩拜,即拜”佛像“就是拜”佛本身“。如果说佛本身对拜佛人有什么加持,也是以“拜佛像’为媒介实现的“接轨”。

按照《紫微九皇真经》的话说,就是“同类相从,同果必同因”。“同类相从”这个概念,我们在《法术奇门知识:《周易参同契》中的“月相纳甲”法》中讲解过,这个话题我们下一次再继续。

这里插一句,对于法术奇门来说,除了符咒,法器也是必不可少的。法器的作用并非是道具,比如《紫微九皇真经》引《风俗通义·祀典》的内容说,“祈福禳灾宜用桃符”,因为按照“黄帝书”,上古之时,度朔山上有桃树,神荼郁垒兄弟二人在桃树下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者,缚以食虎”,“故鬼皆畏桃”。

所以,按照此经的说法,在奇门阵法中施展御鬼的符咒法术,以桃木制作法器,可事半功倍,甚至可以代偿一部分施法者自身法力的不足。同样,施展和水有关的奇门法术时,“执禹字法器,行禹步”可令法术效果倍增,因为大禹是治水之神,“御水”是临时在法器上书写“禹”字可以让“水”听话……所谓禹步,就是巫师使用的“三步七迹”或者“三步九迹”的步伐,类似道士的“步罡踏斗”。

在葛洪《抱朴子》一书中记有两种禹步,一种在《仙药》一文中:先出左脚,再出右脚迈在左脚前方,然后出左脚和右脚并拢,此为第一步;继出右脚,再出左脚迈过右脚,再将右脚并于左脚,此为第二步;第三步与第一步相同。这叫“三步九迹”,走满二丈一尺的距离(晋代的两丈一尺约为现在的五米左右)后,地上有九个脚印。

另一种在《登涉》一文中:“正立,右足在前,左足在后。次复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一步也;次复前右足,次前左足,以右足从左足并,是二步也;次前右足,以左足从右足并,是三步也。”这叫“三步七迹”,走完三步之后是七个脚印。参见《奇门遁甲:宫廷派奇门法阵之“步罡踏斗”》。

按《紫微九皇真经》的说法,奇门法术宜用“五色帛”画符箓,就是东南西北中五方颜色的丝绸,东方木色(青)、南方火色(红)、西方金色(白)、北方水色(黑)、中央土色(黄),可以用这五种颜色按方位拼接,因为五色“接引”五方神灵,可令符箓增效。

除了这些外在的东西之外,奇门符咒之法若欲有效,施法者需要“天人合一”。这个词,方术爱好者都不陌生,但是若较真儿,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就答不上来了。

按照《紫微九皇真经》,“天人合一”共分三层,第一层是与理性之天合一,也就是修品德,自己德行水准和天道合一;第二层是与自然之天合一,也就是修元气,人体元气和天之元气是一不二。这两层也可以看作是道家说的“性命双修”。

第三层是与主宰之天合一,也就是自己是哪一位神灵的“门下”,比如前面说的,持“始老苍君”的秘箓,自己的精神就要和始老苍君的意志合一……紫极九元奇门遁甲法阵的施法者,要和“中天北极紫微大帝”的意志相合,才是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

顺说,紫微大帝如今已经不是北极星了,大概从隋代开始就不是了,现在的北极星是“勾陈一”,注意,这不是四御中的“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按照古代星官图,这是紫微大帝后宫中的“第一王妃”。所以,《紫微九皇真经》中的这个紫极九元奇门遁甲法阵就存在“问题”,因为这个法阵是以北极星为“太乙中宫”运转的……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也是我们目前正在研究的内容之一。

篇幅原因,本篇就到这里吧。下一次我们聊法术奇门的符咒运作原理。

织晓芙,紫光院奇门遁甲兴趣小组组长。

来源:潮流新视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