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找工作,为啥就这么难?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3 11:01 2

摘要:最近,表弟和我视频通话,他顶着黑眼圈,脚边是散落的方便面包装袋。“姐,我投了八十份简历,就只有三个面试,还全是销售岗位。”他学的是中文,但企业招文案要会写代码,新媒体岗位要会剪视频,连行政岗都要求会PS和做短视频。

——致每个被简历淹没的“后浪”

最近,表弟和我视频通话,他顶着黑眼圈,脚边是散落的方便面包装袋。“姐,我投了八十份简历,就只有三个面试,还全是销售岗位。”他学的是中文,但企业招文案要会写代码,新媒体岗位要会剪视频,连行政岗都要求会PS和做短视频。

一、就业难,难在三座大山

经济寒冬:企业更“抠门” 全球经济仿佛按下了减速键,企业裁员、缩招的消息屡见不鲜。去年,某大厂甚至裁掉了整个应届生团队,人力资源直言:“现在,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制造业流水线被机器人取代,传统行业岗位减少,而新兴产业门槛又高得吓人——AI训练师要硕士起步,新能源工程师得会三门编程语言。

教育错配:学校教的和市场要的脱节 高校专业设置像“追剧”,前年法学火,所有学校都开法学;去年公共管理吃香,马上跟风扩招。结果呢?毕业生挤破头考公,却发现岗位比大熊猫还稀有。而职校生还没毕业就被企业抢着要,但家长却觉得“读职校=没面子”,宁可让孩子在家啃老。

观念冲突:既要又要还要,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现在的年轻人,既要高薪又要稳定,最好还能“钱多事少离家近”。但现实是:一线城市房租吃掉一半工资,三四线城市岗位寥寥无几。有个姑娘放弃老家公务员offer,非要当“北漂”,结果在五环外合租屋啃了半年泡面,最后哭着回老家考编。

二、就业难,到底害了谁?

年轻人:陷入“家里蹲”的循环 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足七成,这意味着三成毕业生在“家里蹲”。更可怕的是“慢就业”现象:考研、考公成了新型啃老借口。某985高校辅导员吐槽:“班上40人,一半在备考,剩下的一半在犹豫要不要备考。”

社会:高学历人才闲置,隐患重重 去年某地发生悲剧:毕业生因求职受挫轻生,家属哭诉:“供他读书花了二十万,结果连工作都找不到……”更有那些被迫“灵活就业”的年轻人——开滴滴、送外卖、做直播,表面自由,背后却是社保断缴、未来迷茫。

三、破局:别让就业难,成为人生的绊脚石

国家在行动 去年国家出台了24条帮扶就业的政策,如扩大理工科招生、给企业减税稳岗、开发新职业岗位。某新能源企业HR透露:“现在招个技术工人,政府补贴培训费,我们当然愿意多招。”

年轻人要自救 放下“体面”包袱:90后外卖小哥月入过万,还开了短视频账号教人跑单技巧;某文科生转行做剧本杀编剧,现在月入五万,比坐办公室的同学滋润多了。

学会“曲线救国”:先找份工作干着,再慢慢找自己喜欢的。有个姑娘先做行政,业余自学设计,三年后跳槽成UI设计师,工资翻三倍。

社会要包容 别再用“考公才是正经工作”绑架年轻人,别嘲笑职校生“不体面”。就像网友说的:“送外卖不丢人,没饭吃才丢人。”

说到底,解决就业难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企业要放下“只看学历不看能力”的偏见,学校要少些纸上谈兵,年轻人更要摘掉“放不下身段”的心态。毕竟,工作不是人生的考核指标,幸福才是终极目标。

致每个在求职路上奔波的你:

别灰心,别焦虑。

你的人生不是一张简历能定义的。

找不到工作,就先找方向;

看不清未来,就先活好当下。

毕竟,路是走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

来源:大江情感日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