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丨《通古斯人的心智丛(全3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03 10:15 4

摘要:史禄国的《通古斯人的心智丛》是人类学尤其是萨满文化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是通古斯人及其萨满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他挑战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萨满教精神病理说”,基于通古斯文化的全面系统考察,提出人类学的族团化(ethn

萨满文化研究丛书

通古斯人的心智丛(全3册)

[俄]史禄国

(Sergei M. Shirokogoroff) 著

于洋 译

2025年3月出版/298.00元

978-7-5228-4251-6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史禄国的《通古斯人的心智丛》是人类学尤其是萨满文化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是通古斯人及其萨满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他挑战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萨满教精神病理说”,基于通古斯文化的全面系统考察,提出人类学的族团化(ethnos)理论,并落实到中国东北和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中长达六年的民族志研究中。基于考察所获的体质测量资料、考古资料、语言资料和民族志资料,史禄国指出所谓的“北极歇斯底里”与疾病毫无关联,而是由“掌控神灵”“入迷”等文化要素构成的习俗;史禄国假设,通古斯人中萨满教的起源与公元10世纪前后佛教因素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刺激密切相关,最初在契丹人和女真人中形成,进而逐步传播到更遥远东北方向的其他通古斯族团中;他借助“心智丛”概念,通过实地考察萨满的仪式实践,综合分析相关历史资料,指出萨满教是通古斯人逐渐累积的管理心智失衡的无意识文化创造,萨满是生理—心理健康的精神治疗者,有能力巩固社会团结,从混乱中创建生活秩序。史禄国是第一个从宽阔的人类学角度,在具体语境中说明萨满教作为民族志文化丛的历史起源、动态性和适应功能的学者,为后来学者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

译者导言

史禄国(Shirokogoroff,1887-1939),俄罗斯帝国时期人类学家,现代人类学奠基人之一,通古斯研究国际权威。史禄国出身于俄罗斯中部小镇苏兹达尔的一个帝俄末期的世家。他在少年时期接受了“古典教育”,学习了数理化文史哲的基础知识,掌握了接通欧洲文化的各种语言工具。1906年,史禄国赴法留学,先后在巴黎大学、巴黎人类学学会学习,1910年获语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在俄罗斯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任职。(史禄国)
1912年至1918年,史禄国先后对后贝加尔地区、阿穆尔州、雅库茨克州以及中国东北地区的北通古斯人、瑷珲地区的满族人进行长期的实地考察,范围涉及体质、语言、考古和民族志学多个方面。十月革命之后,他来到远东大学民族学与地理学研究室工作,一直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居住,直至1922年移居中国。此后,史禄国先后在厦门大学国学院、中山大学历史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参与了中国人类学的早期建设工作。1930年,史禄国迁居北平,不久转入清华大学,任社会学与人类学系教授,直到1939年10月逝于北平。
史禄国眼中的人类学,包罗的内容十分广泛,联系的相关学科构成复杂,主要由民族志学、民族学和关于人类的总体理论共同组成。在与诸多现代人类学理论范式的比较中,他提出了具有独创性的“族团化理论”,自称“民族学学派”。他提出,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应是“族团”,基本特征是“讲相同的语言、相信共同的来源、有意识地维系共享的习俗体系和社会系统并将之解释为传统的人群单位;通过这些要素,这类人群单位与其他单位相区别,伴随着其变化(成长或衰落),民族志的、语言的和体质的改变都在其中进行”。史禄国进一步强调,族团不是静态封闭的实体,而是始终在适应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族际环境的过程中变化,其内部的人口、土地和文化适应所构成的平衡亦会导致族团的变化。因此,族团化理论的任务是探索族团和民族志现象变化的一般规律。
他选择以通古斯各族团为研究个案,把族团化理论落实到经验研究中,出版了一系列涉及不同主题的通古斯研究著作,涉及体质人类学(《北中国的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Northern China,1923)、历史变迁(《北通古斯人的迁徙——果尔德人及其相邻族体》Northern Tungus Migrations.The Goldi and Their Ethnical Affinities,1926)、社会组织(《满族的社会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 of Manchus,1924;《北通古斯人的社会组织》Social Organzation of Northern Tungus,1933)、语言人类学(《乌拉尔—阿尔泰假设的民族志学与语言学诸方面》Ethnological and Linguistical Aspects of Ural—Altaic Hypothesis,1931)、精神文化(《通古斯人的心智丛》Psychomental Complex of the Tungus,1935)等方面,实现了理念和实证的统一。
史禄国受到中国学者的关注,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那时起,陆续有一些著作和相关文章得到译介。但是,对于那些需要深入了解、系统研究史禄国的中国读者来说,这些努力远未达到目的。史禄国的通古斯研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族团化理论只是他提出的研究骨架,除了我们比较熟悉的社会组织研究,后续的其他通古斯研究文本也与史禄国的族团化理论互涉关联,共同诠释了史禄国人类学的思想体系和学术价值。只有了解他的全部著述,我们才能就其中的某一观点给出恰当的解释,在“旧理论”中挖出“新见解”,从而为学界所用。在尚待译介的诸多著作“基石”中,《通古斯人的心智丛》是比较重要的作品之一。(北通古斯人中的萨满)
《通古斯人的心智丛》一书于1935年由劳特利奇公司出版,主体由四部分加导论和结论构成,包括156个小节,末尾附有通古斯语词汇表(相当于一部小词典)和神灵索引等。这部著作出版之后,曾一度引起域外学者的关注,例如塞里格曼(B.Z.Seligman)、霍普金斯(L.C.Hopkins)、叶乃度(Eduard Erkes)等都在短篇书评中介绍了这部著作的基本内容,尤其肯定了史禄国在萨满教这一有趣的民族志现象研究上的贡献,进而提出了某些有价值的观点。例如,德国汉学家叶乃度,根据史禄国对通古斯人早期迁徙历史的分析,推测通古斯人的天神和祖先信仰源于早期中国文明,并一直受汉文化影响,而通古斯人的萨满教则是在适应西伯利亚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的过程中,从原始土著民族中采借而来的。在史禄国看来,心智丛由“对特定环境反应所形成的心理和精神方面的文化要素”(导论第2页)构成。在描述通古斯人心智丛的过程中,史禄国充分考虑了通古斯人对其相邻族体诸如满族人、汉人和俄国人的反应态度,通古斯人的心智丛远非简单的原始文化,而是变动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以及信仰观念共同促成的心理类型,这种心理结晶体现在一般的通古斯人以及萨满的观念、态度和行为之中。
史禄国是训练有素,并对通古斯人有着极高热情的民族学家。由于特殊的语言天赋,他掌握了不同的通古斯族团的方言,能够平行地理解、转译通古斯人的语言,赢得了各通古斯族团的信任,建立了友谊,这也是本书可以成功展现大量一手资料的原因。在本书的前言和导论部分,史禄国探讨了人类学的一般框架和方法,详细阐述了族团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在第一部分,史禄国讨论了通古斯人基于对其所依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反应而形成的心智要素。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他讨论了通古斯人基于神灵和灵魂假设所形成的信仰观念和实践。第四部分,史禄国专门讨论了萨满教,最为完整且详细地呈现了这一现象,它既是一种氏族的文化制度,也是个体或大众的心理现象。
在本书中,他挑战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萨满精神病理说”,基于对通古斯人萨满教的系统考察,指出所谓的“北极歇斯底里”与疾病毫无关联,而是由“掌控神灵”“入迷”等文化要素构成的习俗。史禄国假设,通古斯人中萨满教的起源与公元10世纪前后佛教因素在东北亚地区的传播和刺激密切相关,最初在契丹人和女真人中形成,进而逐步传播到更遥远东北方向的其他通古斯族团中。他借助“心智丛”概念,通过实地考察萨满的仪式实践,综合分析相关历史资料,指出萨满教是通古斯人逐渐积累的管理心智失衡的无意识文化创造,萨满是生理—心理健康的精神治疗者,有能力巩固社会团结,从混乱中创建生活秩序。毫不夸张地说,这部分可以称得上是萨满教研究史上的里程碑式著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是萨满教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

目录

导论
第1节调查心智丛的困难

1.心智丛
2.调查困难在于材料的性质
3.理论影响调查工作
第2节分析异文化的方法
4.客观的方法
5.族团化理论大纲
6.特殊问题:族团化理论实际应用的说明
7.族团变化过程图示
第3节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8.调查的行为准则
9.材料
10.直接的民族志观察
11.材料的呈现

第一部分实证知识
第4节某些基本观念
12.初步评价
13.物活力
14.生命
15.灵魂
16.神灵
第5节基础环境
17.地球和天体
18.年及其划分
19.测量
20.世界及其方位
21.自然现象
22.植物
23.地形与交通
第6节基础环境(续)
24.动物的分类
25.解剖学、生理学和遗传学
26.动物的心理和智力
第7节技术适应
27.迁徙
28.狩猎
29.文化丛中的某些其他要素
30.医术
第8节社会组织
31.对社会组织的认识
32.群体意识
第9节心智丛的多种表现
33.语言
34.民俗
35.表现心智丛的装饰艺术
36.事实的积累

第二部分假设
第10节通古斯人假设的性质

37.假设的一般特征
38.不同类型的神灵丛及其分类
第11节最高存在与主宰神灵
39.布哈(布嘎)
40.世界的构造
41.“主宰神灵”观念与某些主要神灵
42.满族的恩都立和各类通古斯神灵
第12节源自灵魂的神灵与整合到通古斯人中的神灵
43.人类灵魂
44.人类的第一个灵魂与奥罗尔吉佛扬古的外化活动
45.神灵群体
46.北通古斯人的祖先系统
47.满族祖先化的氏族神灵
第13节布日坎、富其黑与其他非祖先来源的神灵
48.基本注释:分类、术语、疾病、来路、构成与形式
49.北通古斯人中的氏族神灵
50.多那(外来的)布日坎
51.满族的神灵
第14节被掌控的神灵
52.这些神灵的一般特点
53.色翁体系
54.满族的窝车库
55.其他通古斯群体的神灵
第15节其他多种假设
56.假设
57.假设体系

第三部分假设知识的实践结果
第16节影响神灵的方法

58.基本评论
59.方法的分类
60.神位
61.神位的类型
62.保留的动物:翁冈和亚西勒
63.献祭
64.通过语言与神灵交流
65.凭借神灵特征影响神灵
第17节灵魂要素及其管理
66.灵魂要素
67.死亡
68.安葬尸体的准备以及管理第一个灵魂
69.尸体的处理
70.安葬的特殊情况
71.最后的葬礼
72.对灵魂的进一步操作
73.氏族祭司——标浑萨满
74.秋祭
75.通古斯人献给祖先的祭品和祈祷词
第18节不需要萨满和其他专家帮助的神灵管理
76.天神
77.氏族神灵
78.各种神灵
第19节沟通神灵和处理其他问题的专家
79.专家
80.玛法信仰
81.通古斯人中的玛法信仰

第四部分萨满教
第20节被调查群体的心理状况

82.基本评价
83.心灵和精神的困扰
84.“奥伦现象”:所谓的模仿性狂躁症
85.动作的模仿
86.歇斯底里
87.自主性神附
88.睡眠中的各种现象
89.自我暗示以及暗示
90.结论
第21节大众或个人的精神紊乱及其管理
91.大众精神紊乱概说
92.精神紊乱的形式以及受影响的单位
93.精神紊乱的象征及其治疗方法
第22节萨满教概说
94.“萨满教”:概念的起源
95.萨满教的基本特征
96.萨满教的心智方面
97.萨满教
第23节萨满教历史的注释及其最初形式的假设
98.观察到的事实
99.佛教
100.假设:受到佛教刺激产生的萨满教
101.引出下一节的结论
第24节萨满器物
102.基本评论
103.服饰(描述)
104.萨满服饰的分类
105.鼓
106.铜镜
107.神位及其他
108.对萨满器物的态度
109.结论
第25节萨满的表演(描述)
110.去往下界神灵之处的萨满仪式
111.去往上界的萨满仪式
112.不同形式的萨满仪式
第26节萨满表演的分类
113.占卜和发现,诊断和治疗
114.个人的治疗
115.灵魂的安置与管理
116.与神灵或灵魂的斗争
117.献祭、其他与结论
第27节萨满表演的分析
118.基本评论
119.表演技术
120.萨满助手
121.心理技术
122.负面态度和表演
123.表演的心理基础
124.萨满表演的仪式化
125.满语书写的影响
126.各类维系萨满教的机制
第28节萨满的选择
127.萨满的传承
128.成为萨满的个人条件
129.新萨满的辨识和选择
130.正式承认的案例
131.满族人萨满选择的一个案例
第29节萨满
132.普遍的思维过程模式
133.特殊的方法
134.入迷
135.萨满和神灵
136.萨满斗法
137.萨满的性格和能力
138.萨满的知识积累
第30节萨满(续)
139.萨满的社会关系
140.萨满的经济地位以及困难
141.放弃萨满资格与萨满的死亡
142.萨满的个性
第31节萨满教的现状及未来
143.调查人群中的诸位萨满
144.瑷珲地区达斡尔人和汉人的萨满教
145.萨满教所遇到的困难
146.萨满教过去和目前的状态
147.在外来影响下通古斯人文化丛的特殊要素
148.萨满教的现状与未来

结论
第32节文化丛的分类与功能

149.通古斯人的智力
150.不同的文化丛
151.文化丛的形成和功能
第33节不用文化丛间的平衡
152.认知能力与文化丛
153.文化丛的自我管理
154.心智丛的失衡
第34节心智丛的自我管理
155.自我管理
156.管理现象

附录
词汇表

1.基本注释
2.略语
3.转写的近似音字母
4.通古斯语词语表
参考文献
作者和调查者索引
神灵索引
族团和族体索引
一般词语对照表
译后记

作者简介

[俄]史禄国(Sergei M. Shirokogorof),现代人类学奠基人之一,通古斯研究国际权威,俄罗斯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1922年移居中国,先后在厦门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工作。1939年逝世于北平。

译者简介

于洋,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获人类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神话学、民俗学、萨满文化、满通古斯语诸族。

来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