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025年5月,济新高速济源段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全线土石方工程基本完成,水稳基层摊铺于2025年4月1日收官,进入沥青面层施工阶段。全线9座主线桥梁桩基、T梁架设全部完成,重点控制性工程黄河三峡大桥主塔封顶,钢桁梁架设进度达80%,计划20
截至2025年5月,济新高速济源段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全线土石方工程基本完成,水稳基层摊铺于2025年4月1日收官,进入沥青面层施工阶段。全线9座主线桥梁桩基、T梁架设全部完成,重点控制性工程黄河三峡大桥主塔封顶,钢桁梁架设进度达80%,计划2025年11月底达到通车条件。八角山隧道(双向六车道连拱隧道)主体结构完工,山院隧道成为全线首个贯通的隧道。房建、养护工区、监控中心等设施进入收尾阶段,交安(交通安全设施)和绿化工程同步推进。济新高速济源段与全线同步计划于2025年底建成通车,目前施工进度已超90%。
邵原互通枢纽,起点枢纽兼服务型互通,连接菏宝高速,实现济源与豫晋两省交通转换。完善济源西部高速路网,分流过境车辆,缓解区域交通压力。黄河三峡互通,依托世界首创独塔地锚式回转缆悬索桥(主跨555米),桥塔高109米,采用“一跨过河”设计,避免对黄河三峡库区生态破坏。钢桁梁吊装采用无人机牵引先导索技术,减少对黄河生态干扰。黛眉山互通,邻近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连接S242省道,服务景区旅游交通。双向六车道标准,提升景区可达性,预计年吸引游客超50万人次。青要山互通,对接青要山镇陶瓷产业园,推动“洛阳三彩”非遗产品通过高速物流辐射全国。
济源段投资:约77.6亿元(占全线89.7亿元总投资的86%),主要用于桥梁、隧道及路基工程。全线概算:90.74亿元(含服务区、养护工区等附属设施)。邵原镇、下冶镇、王屋镇等西部乡镇,惠及人口约15万。邵原镇依托互通发展物流集散,降低核桃、花椒等农产品运输成本30%,王屋山景区通过高速串联,预计年旅游收入增长超2亿元。新安县,通过铁门枢纽连接连霍高速,推动新安青要山景区、汉函谷关等文旅资源开发,预计年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连接山西侯马,促进豫晋能源、旅游合作,预计年降低晋豫两省物流成本超8000万元。黄河三峡大桥:世界最大跨径单塔地锚式悬索桥,采用回转缆技术平衡受力,减少桥墩对黄河生态影响。八角山隧道: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应用分仓下料、带模注浆技术确保施工安全。
济新高速济源段是河南省“13445工程”重点工程,其建成将实现济源“县县双高速”目标,强化豫晋黄河金三角区域协同,推动沿黄生态保护与文旅产业升级。
截至2025年5月,沿黄高速武陟至济源段济源段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全线土石方填筑基本完成,路基交验通过率超90%。沁河特大桥:桩基全部完成,主桥钢箱梁架设进度达85%。南水北调特大桥:右幅中跨提前18天合龙,盖梁完成92.6%,桥面铺装推进至42.6%。济源南枢纽互通改扩建工程完成60%,实现与菏宝高速的高效衔接。服务区、养护工区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交安设施同步施工。项目原计划2025年12月底建成通车,目前施工进度符合预期,有望提前至2025年11月底具备通车条件。
济源南枢纽互通,连接菏宝高速与沿黄高速,实现济源西部与洛阳、郑州的快速通达。双向六车道标准,新增4条匝道,提升区域路网通行效率。轵城互通,紧邻济源市区,服务轵城镇及周边乡镇,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缓解济源市区交通压力,推动轵城物流产业园建设。小浪底连接线,预留小浪底景区连接线接口,未来可延伸至黄河三峡景区,形成“高速+文旅”融合通道。
济源段总投资:约6亿元(占全线134.8亿元的4.5%),主要用于路基、桥梁及互通工程。全线投资:134.8亿元,济源市,轵城镇、承留镇等西部乡镇,惠及人口约10万。轵城镇依托互通发展商贸物流,预计年新增就业岗位2000个;小浪底景区通过高速串联,预计年旅游收入增长1.5亿元。连接山西晋城,促进豫晋两省能源、旅游合作,预计年降低物流成本超5000万元。强化济源与郑州、洛阳的交通联系,助力“郑洛双圈”联动发展。南水北调特大桥:采用“悬臂全封闭挂篮浇筑技术”,避免施工废水污染干渠,获国家级绿色施工奖项。应用BIM技术优化施工流程,实现桥梁预制构件全生命周期追溯。
沿黄高速武陟至济源段济源段是河南省“13445工程”重点项目,建成后将完善黄河北岸高速路网,推动济源融入郑州都市圈,促进沿黄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其特色站点与技术创新体现了生态保护与交通建设的深度融合。
来源:聪慧雪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