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很多人以董医生为圆点,按照她进协和4+4的基本姿势,又从她身边考古出了不少问题人员。
01
在大大的花园里,挖呀挖呀挖……
谁也没想到,肖医生个人的桃色大瓜居然能演变成一场协和4+4的学员考古。
目前,很多人以董医生为圆点,按照她进协和4+4的基本姿势,又从她身边考古出了不少问题人员。
包括且不限于:
董医生的同学咸晓梦,博士论文正文一共26页就算了,居然在目录里就能把“细胞增殖”写成“细胞增值”,也不知道是不是和董小姐一样学经济的,反正这样的错误也能被所有人忽视,也是非常神奇。
还有,董医生的学弟金山木,本科原本读的是北大地质系后来转古到了生物化石,4+4的博士论文正文内容仅有13页,但一点不影响别人的专业成绩。
目前此人已成了博士后,在协和医院热情奉献、为大家治疗肿瘤。
另外,还有一个在某短视频平台比较火的网红韩佳澍,出生于2000年,据说精通五国语言,会拉小提琴,15岁上加拿大多伦多大学,19岁本科毕业进入协和4+4试点班。
2022年就成功拿到医学博士证书,还曾在短视频里晒过,那时她才23岁,打着协和医学院+美女博士的头衔小火了一把,被网友称为“医学神童”。
后来,韩佳澍还留校任教了。目前已清空了账号里的所有视频,估计是受董小姐余波的影响。
但还是有手快的网友截了这样一张图。
你敢信?
一个堂堂的国内顶尖协和医学院博士,居然这么清闲。
不是咖啡就是蛋糕,不是休闲就是娱乐。
躺着躺着,就赚了牛马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还有两个名字只差一个字的女生,前后脚进了协和4+4。
可上面说了这么多,都不是重点。
毕竟别人好说歹说也上了大学,读了个本科,管它是国内还是国外,山鸡还是野鸡,起码也是老老实实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的。
至于下面这位,就真的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目前这位太拉仇恨了。
她叫蒋德利娜,是演员蒋依依同父异母的姐姐,连正规的大学都没上,就读了一个中专,还是学的表演,后来连娱乐圈都没进。
据说后来嫁人了,通过成人高考还考了一个空乘专业,然后靠着婆婆的关系,居然也进了协和的4+4,目前是协和医院编制内的医生。
最重要的是,还跟着一帮大咖上了成为第一作者,上了《中国肺癌通讯》。
抛开其他的不说,4+4最基本的门槛就是“本科”,其他这几位好歹还能说得过去,而这位“天龙人”直接就整了个“0+4”。
反正就问你服不服吧?
02
在这件事上,不少人算是开了眼界了。
知道人上人玩得花,不知道人上人玩得这么花,连关乎老百姓安全的医疗系统都渗透了。
如果仅仅是个县城的小医院也就算了,协和是谁?那可是中国医疗系统里金字塔尖的存在。
居然几颗耗子屎就坏了一锅汤。
最重要的是,你要说这些人胆子大,不怕查吧,也不是,协和4+4都这么多年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就没有一个出事的,这次如果不是董小姐带球上位,估计这事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也不会知道。
你说这些人蠢吧,这些人可一个比一个聪明。
看看这些被曝光的“问题学生”,貌似都统一去研究肿瘤去了。
你要问这方向有哪点好?
就像一个网友调侃说的那样:
把人搞死了家属只会怀疑是命不好,而不会怀疑医生不好。
你就说吧,肿瘤到底背了多少锅?
但你说这些人聪明吧,貌似也不怎么聪明。
哪怕有一点幺蛾子,中国网友有什么给你查不出来的?
所以人啊,最重要的还是平平淡淡过一生。
可别人都那个高度去了,也的确不是我们这种平头老百姓能看懂的格局。
只是这个瓜吃到现在,已经不能继续再往下挖了,看看这几天热搜的风头就知道了,这件事影响太大了。
如果事实真如此,这背后牵扯出来的人会更多,无疑是整个医疗系统的地震。
目前我们能做得,就是等官方的通报。
03
最后来说说,我最想表达的一点,也是目前很多人开始掉转枪头抨击提出4+4培养模式的王校长。
虽然我对王校长不了解,这几天从网上很多大咖口中也多少听到一些王校长的事迹。
至于王校长的人品和为人,我没有资格去评判。
但作为王校长倡导的这个制度,我只想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首先,4+4这种临床医学培养模式并不是中国首创,这种模式最早出现在美国。
说白了,我们就是从美国借鉴并引进回来的。
那为什么要引进这种模式呢?
而且不止协和,上海交大、浙大都引进了这种模式。
这些可都是中国顶尖的大学,既然引进,就说明这种模式起码是可行的,是利大于弊的。
因为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吸引优秀的非医疗专业学生进入医疗系统,发挥他们的特长,为中国医疗系统贡献自己的光和热,这也是我国相关部门希望看到未来的“大医疗模型”。
其实这样的模式,协和早在1917年成立医学院之初的时候就想做了,奈何那时中国本科教育资源匮乏,根本无法满足协和医学院的需求,所以才决定先实施八年制,以衔接医学预科教育、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
毕竟医学和其他学科不一样,专业性和业务能力太强,出不得一点差错。
所以,王校长只是把多年前协和的愿望实现了而已。
2018年协和4+4项目正式开始,好巧不巧,2019年,董小姐就从美国巴纳德学院的经济专业毕业,和她的16个同学一起,成为了协和4+4项目的首批学员。
那重点来了,这个项目考核的标准是什么呢?
从协和医学院教务处2024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来看:
首批学生来自37所国内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院校,文理兼收。
报告还指出,招生分为初审和复试两个阶段。
复试阶段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环节参照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组织全面细致,由来自综合性大学和医学院的专业团队负责开发专门的复试题库,重点考察候选人的知识深度、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只有最合格的候选人才能进入试点班”。
简单一点说就是,想要进协和4+4项目的人,需要满足以下四个基本门槛,缺一不可:
毕业于2018—2019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或Times世界大学排名任一排行榜中排名前50名的大学;
必须在本科期间修完生物、化学、物理、数学和逻辑思维等课程,共计至少66学分,生物学学分要求最多,至少要达到15学分,其次是化学与物理;
要提供英语成绩证明,同时在校期间平均学分绩点(GPA)不低于3.6(满分4.0)或排名在年级前30%;
需要2名医学相关学科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推荐信。
这里插一句。
当年董小姐毕业的巴纳德学院原本不符合招收范围的,但咋也不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等董小姐入学前这所学校就被纳了进去。
04
单看这些条条框框,还真不是一般人能进的。
的确,有在美国熟悉这个制度的网友就科普了:
美国MCAT考试堪比“地狱难度”,满分是528分,但医学院的门槛差不多是515分。
如果想保证能进去,起码要考到520分,绩点要达到3.9(满分4.0)。
这位网友当年就是考了522分通过的。
另外,这个考试也只是“一张入场券”,美国医学院还非常看重申请者的本科医学相关经历,如有实验室经历、发过能证明科研能力的署名文章,特别是长期的医院志愿者经验,推荐信也至关重要。
当然,协和在推行这个制度的时候,也设定了很多严苛的录取规则,申请者需要集齐“成绩顶尖+修满医学预科相关学分+医学相关推荐信+严格的理论笔试+面试”这五大“神龙”才能顺利入学。
只是越往后也不知道为什么,协和4+4的门槛逐渐减低,貌似已违背了最开始设立这项制度的初衷。
特别是从2020年起,协和“4+4”还取消了对绩点的硬性要求。以前是邀请全国综合性大学和医学院的专业团队负责开发复试题库,现在变成自主出题,就连很多专家都曾质疑过,其自主出题的笔试难度,是否能与美国MCAT对标?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美国创立这个制度的初衷,是因为美国大学本科根本就没有医学这个专业。
因为他们觉得,学医是成年人的选择,只有当你进入大学之后,成年之后,你才会去思考自己希不希望成为一个医生,而不是盲目的在高考之后被迫选择了医生行业,结果又中途辍学。
至于想要本科以后在学医,那对于本人也是非常严苛的,你不仅要在兼顾自己本科学业的同时,还要抽时间自学医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并通过最严苛的考核。
另外他们还特别注重,学生是否对这行有完全的信念感。
很多美国就读的学生会在本科阶段利用暑假,或毕业后专门用整整1—2年的“间隔年”去医院进行长期志愿服务。
所以,不是制度出了问题,而是推行制度的人出了问题。
再多说一嘴。
其实董小姐想证明清白很容易,把自己符合协和4+4招生简章里的条条框框拿出来就行了。
现在就看她如何应对了。
来源:猫叔辣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