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荧幕到市井:TVB女星于淼的生存选择与香港演艺圈的困境启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3 18:17 2

摘要:2022年,TVB剧集《多功能老婆》中“霸气小三”的角色让演员于淼短暂走红,但光环转瞬即逝。随着TVB合约到期、竞争加剧,这位37岁的前华姐选手选择离开香港,辗转东莞谋生。她尝试过超市店长、地摊摊主、餐厅服务员等多份工作,凌晨4点起床化妆拍广告时更坦言“把自己

一、从“霸气小三”到东莞打工者:于淼的转型之路

2022年,TVB剧集《多功能老婆》中“霸气小三”的角色让演员于淼短暂走红,但光环转瞬即逝。随着TVB合约到期、竞争加剧,这位37岁的前华姐选手选择离开香港,辗转东莞谋生。她尝试过超市店长、地摊摊主、餐厅服务员等多份工作,凌晨4点起床化妆拍广告时更坦言“把自己卖了”,直言“每一份工作都不容易,但人生下一幕仍由自己主导”。

在餐厅端盘子的照片引发热议时,她以一句“我是一个要赡养父母、交房租的普通人”回应,展现了娱乐圈边缘人的真实困境。她的经历不仅是个体奋斗的缩影,更折射出香港演艺行业的结构性危机——TVB艺人月薪普遍仅1万至3万港元,扣除生活开销后难以为继,一旦失去曝光机会,便可能陷入经济绝境。

二、TVB困境:行业萎缩与艺人流失潮

于淼的遭遇并非孤例。近年TVB连年亏损,近7年累计亏损超34亿港元,营收较巅峰期缩水40%。公司为压缩成本合并频道、裁员15%,导致基层艺人收入骤降,甚至出现“洗碗都比当演员赚得多”的控诉。

头部艺人离巢加速:过去5年,至少7位“视帝”“视后”出走,包括王浩信、胡定欣等黄金年龄段演员,加剧了TVB的人才断层。

基层艺人转行求生:

-52岁戴耀明在茶餐厅端盘子、洗碗,称“不偷不抢,过好自己就行”;

42岁陈思齐转行摆摊卖鸡爪,自封“鸡脚皇后”;

-前艺人蔡淇俊从摆摊起步,创立个人食品品牌。

三、“港星北上”:大湾区的新机遇与职业韧性

面对香港市场萎缩,内地成为许多TVB艺人的“第二舞台”。大湾区消费水平适中、市场庞大,为过气艺人提供了多元出路:

商演与直播:68岁王俊棠定居中山,月接3-4场商演,收入达18万元;何家劲、吕良伟等通过商演年入百万;

创业与副业:周星驰“黄金配角”黄一山在深圳开修脚店,梁珈咏摆摊卖首饰;

职业观念差异:香港艺人普遍务实,不被“明星包袱”束缚,而内地部分艺人则难跨越职业鸿沟。

TVB也试图借大湾区扭转颓势,2025年计划收回广东广告运营权,发力直播带货与合拍剧,但“港剧情怀”带货模式因缺乏创新陷入流量瓶颈。

--四、职业观念的碰撞与启示

香港艺人的灵活转身,与其成长环境密不可分:

教育背景:实用主义教育让艺人早接触社会,学生时代兼职经历普遍;

行业生态:TVB竞争激烈,新人辈出,艺人习惯在动荡中求生;

文化基因:港口城市的开放性与移民文化淡化职业贵贱之分,强调个人奋斗。

反观内地,部分艺人受舆论压力难以“放下身段”,而于淼们的选择却赢得公众敬佩。网友评价其“真实与勇气值得鼓掌”,认为职业无高低,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五、未来之路:破局与重生

TVB的困境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典型样本。尽管公司尝试电商、直播等新业态,但缺乏供应链优势与内容创新,难以持续吸引用户。而艺人个体的突围,则揭示出另一种可能:

跨界融合:艺人借助知名度打造个人IP,如直播卖货与短视频结合;

政策红利:大湾区人才流动政策与消费市场潜力,为港星提供新舞台;

心态重塑:于淼计划学习直播技能,戴耀明称“人生笔记本由自己书写”——这种主动求变的态度,或是破局关键。

从荧幕焦点到市井打拼,于淼的故事不仅是娱乐圈的生存寓言,更映射出普通人在时代浪潮下的韧性。当“港剧情怀”的光环逐渐褪去,TVB与艺人们能否在变革中找到新坐标?答案或许在于:放下身段不是妥协,而是另一种形式的破局。正如于淼所言:“无论舞台多大,心怀热忱,每个人都能活成主角。”

来源: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