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津门虎2024赛季实际投入1.2亿元(含国企拨款、商业赞助),较2023赛季增长15%,但于根伟强调“多超一分钱都没有”,与俱乐部财报数据存在出入。对阵上海海港的比赛中,于根伟轮换7名主力导致0-3惨败,赛后却以“伤病潮”为由辩解,但医疗组数据显示津门虎伤病率
5月3日据直播吧的消息,近期,在天津津门虎主帅于根伟接受《足球之夜》采访后,媒体人李璇再次对于根伟进行了点评。
津门虎2024赛季实际投入1.2亿元(含国企拨款、商业赞助),较2023赛季增长15%,但于根伟强调“多超一分钱都没有”,与俱乐部财报数据存在出入。对阵上海海港的比赛中,于根伟轮换7名主力导致0-3惨败,赛后却以“伤病潮”为由辩解,但医疗组数据显示津门虎伤病率(12%)低于中超平均值(15%)。天津国资委每年向津门虎拨款8000万元,占俱乐部总投入67%,远超深圳队(国资占比42%)、河南队(国资占比35%)等国企背景球队,却仍以“不愁吃穿”自比民企球队。
直接引用中超2024赛季投入排行榜(津门虎第9位,高于青岛海牛、梅州客家等民企球队),揭穿“亿元投入少”的伪命题。指出于根伟在“轮换输球引发争议”后哭穷,存在将战术失败归咎于政府投入不足的嫌疑,暗讽其“甩锅式公关”。通过个人社交媒体评论截图(点赞最高评论:“国企球队还哭穷,民企球队怎么活?”),证明公众对“哭穷论”的抵制情绪。
于根伟的“亿元投入论”看似一场危机公关,实则暴露了中超国企球队的深层病灶——在“不差钱”的表象下,是运营效率低下、青训投入不足、舆论道德包袱过重的系统性危机。而李璇的“流量反杀”则揭示了中超舆论场的残酷现实:当国企球队试图以“苦情戏”转移矛盾时,公众早已用数据与事实筑起理性防线。或许,这场“哭穷风波”的最大价值,不在于于根伟是否达到“倒逼政府增资”的目的,而在于它撕开了中超“国企特权”的遮羞布,让中国足球看清:在“后金元时代”的生存竞赛中,无论是国企球队的“哭穷式公关”,还是民企球队的“性价比革命”,最终都要回归到“竞技成绩说话”的足球本质。
来源:体育FA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