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富《感悟六建人的远征》四川六建成立六十周年征文作品之十五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03 19:39 2

摘要:作为华西集团四川六建曾经的一名建设者,多半生岁月与建筑相伴,频繁的开拔远征,让我对这征程满是感悟。我崇尚建设大军的远征,更深刻体会到建筑工人远征的艰辛与劳累,野外作业的粗犷豪迈,以及工地生活的不羁与奔放。

今日推荐

感悟六建人的远征

文★ 杨得富

作为华西集团四川六建曾经的一名建设者,多半生岁月与建筑相伴,频繁的开拔远征,让我对这征程满是感悟。我崇尚建设大军的远征,更深刻体会到建筑工人远征的艰辛与劳累,野外作业的粗犷豪迈,以及工地生活的不羁与奔放。

四川六建的职工,以工地为舞台,与工棚为伙伴,风里来,雨里去,哪里有建设,哪里便是家。我有幸在七十年代初,踏入川西北的崇山峻岭,投身国防三线建设,将青春中最宝贵的时光,奉献给了那藏龙卧虎的世界最大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试验风洞群。八十年代出山,我又参与了电子城跃进路“四厂两院”扩建、“两弹城”深山中的科研所核反应堆的扩建配套、839 科学城的新建、科技城绵阳的城市建设,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中最闪耀的青年时光。

在西部大开发的号召下,六建人 “冲出盆地,进驻特区,辐射沿海,走向世界”。我也随队伍奔赴天涯海角,领略了南国的风、广州的云、深圳的雨、珠海的露、湛江的雾、海口的霞、三亚的光、万泉河的水、五指山的秀、大亚湾的亮、珠江三角洲的景。重归故里后,我又来到剑锁蜀道咽喉的川北重镇广元,在嘉陵江畔的建筑工地挥洒汗水,期间还转战德阳、绵竹、安县、北川、江油、三台、盐亭、合川、巴中、大邑、宜宾珙县等众多工地,度过了人生中最为辉煌的中年。对六建几十年的深厚情怀,我无怨无悔,毫无怨言。

建筑工地,是人生感悟的绝佳课堂。它熏陶着六建建设者的情操与精神风貌,培养着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让我们感受生命之轻,祖国之重,感悟远征的艰辛。它激励着我们威武不屈、勇往直前,鼓励我们挑战自然、挑战生命,赋予我们在豪迈粗犷中保持善良的本质,在不羁豪放中胸怀全局、宽以待人,驾驭远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远征在外,久别亲人,思念如潮。我眷恋着生我养我的天府之国那黑黝黝的土地,无数次在梦中,我化作川西平原上无垠的稻麦,那是物华天宝、取之不尽的食粮。我执拗地追寻,热恋着那富饶美丽的故乡原野。我又似高天厚土间的白云,追寻着工作与事业的归处,于是,我的第二故乡定在了绵州大地,那里有我建设中国科技城三十余年的奋斗足迹。壮年时期,我还追随着川北大巴山秦岭出山口的风,呼天啸地,栉风沐雨,唤醒万物复苏,见证种子发芽、生根、分蘖、开花、结果。

人性中的曲直与善恶,无论如何改造与稀释,都难以掩盖时代的痕迹。只要我们用心去理解,便能对自己有更深刻的醒悟。从孩童时代起,学校教育便注重人生观的培养,赋予生命和人的价值高尚的内涵,激励着我们,鼓舞着我们,成为一种模式、一种境界、一种精神。正如我们企业 “特别能吃苦耐劳,特别能连续战斗,特别能忍耐坚守,特别能团结协作,特别能拼搏奉献” 的六建精神,它始终是当今建筑企业文化的典范与精华。

我十分欣赏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七十年设计生涯中对建筑与人生的诠释:“人生并不长,我的原则是只做自己认为美丽的事,创造出有震惊效果的美感来。没有人能永远风光,但建筑是悠久的,最要紧的是看你的工作如何?工作能否存在?五十年以后,一百年以后……

任何名分都会随时间而流逝,真正留下来的只是建筑本身。” 这是何等美好的诠释与忠告,对于远征的感悟,它是一种启迪,是对生命的感悟,是建设者长期远征野外生活经历的理性升华,是当代现实生活的烙印与反射,是心灵上的自我解放。生命中若没有理想和追求,人若没有一种精神与风貌,那生命不过是一具躯壳。

感受过的东西,人们更乐于接受。建设者的情操,时常支配着我们的生活。抚今追昔,物换星移,如今的四川六建已成为华西集团 “西天一柱” 的支撑性企业。六十年来,四川六建走过的艰辛远征,风里来雨里去,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特别是历经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六建人建造的工程坚如磐石,六建人在地震灾区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灾后重建,建筑业蓬勃发展,建筑业是永恒的!因此,关注六建人的远征,关爱六建人的远征,这是我们这代六建人发自心底的真切感悟。

这正是:

六建远征・往昔岁月①

往昔征程岁月悠,青春热血付荒丘。

川西北岭风洞建,绵州城中壮志酬。

踏遍山河寻旧梦,历经风雨解民忧。

半生漂泊情难改,六建精神心底留。

六建远征・天涯足迹②

天涯海角任遨游,足迹遍布五大洲。

南国风光收眼底,特区建设立潮头。

沿海辐射宏图展,世界联通美誉留。

汗水浇开希望花,辉煌业绩耀千秋。

六建远征・抗震丰碑③

地震无情毁万楼,六建儿女志不休。

汶川玉树留身影,抗震救灾战北川。

坚固工程如铁铸,无私奉献似水流。

废墟重建家园美,不朽丰碑岁月酬。

六建远征・再启新程④

雅安灾讯动心头,六建儿女再启舟。

天府之国倾热血,国优工程使命担。

巴山蜀水矗精品,华夏建造壮志酬。

且看未来新貌展,辉煌再续写春秋。

作者简介

杨得富(杨德富)工程师、经济师、副教授级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曾当知青生产队记工员、政治夜校教员、大队公社植棉能手、水稻化学除草能手、大战红五月尖兵。后任村小学民办教师 、公社民师主任与广播站广播员、县文教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民办教师、优秀民师主任、县广播站优秀广播员、县委宣传部优秀通讯员、团县委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和校外辅导员、德阳文化馆知青创作先进个人。 1973-1975 年度德阳县先进知青、县优秀知青标兵、县知青标兵巡回汇报团成员、县先进生产工作者、县劳动模范,绵阳专区先进知青等。1976年后在华西集团四川六建当工人、代干劳资定额员、团支部书记、经省建设厅批文提干,越级调成都四川六建总部办公室秘书副主任科员、深圳中国华西六建海南公司办公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回四川六建一分公司志办主任、 二工区工会主席、分公司工会副主席、绵阳市建委挂职志办常务副主编。回四川六建一工程公司工会主席、 连续五届华西集团工会委员、六建一工程公司副经理、西山东路居委会共建领导小组组长、六建一工程公司劳资科长、物业公司书记副经理、劳务公司经理书记、六建一工程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四川省建筑技工学校校长书记、西南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外聘工民建兼职讲师,再调成都四川六建工会宣教部长、党工部宣传主管、华西集团总部志办常务副主任、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协第四届理事。退休后在成都华西集团总部返聘 8 年。现任中国知青网站论坛元老、金牌会员、中知集团宣传部特约通讯员、中知爱乐文旅联盟总队绵阳纵队、中知网绵阳联络站暨知青艺术团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中知网四川站暨德阳联络站知青艺术团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中知网川南联络站知青艺术团特约记者、绵阳灵通社区华西集团六公司小区第一党支部书记等。个人业绩及传略先后被载入劳动人事部《中国专家人才库》《辉煌成就.世纪曙光》《中华儿女荣誉档案光辉岁月》劳动人事部《中国人才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人物辞海》

编辑/姜晓凡,指导/矿

来源:小瑞爱刷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