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几十位旅游达人来到阜阳颍州西湖镇汤庄村民俗大院。大院内摆放着60年代农耕用具和生活用品,展现当年中国农村深厚的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图中风箱是当年农村做饭时常用的老物件之一,在用柴火做饭时,用风箱向灶台内吹风助燃,小时候拉风箱帮助老妈做饭,并常以此为乐。
近日,几十位旅游达人来到阜阳颍州西湖镇汤庄村民俗大院。大院内摆放着60年代农耕用具和生活用品,展现当年中国农村深厚的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图中风箱是当年农村做饭时常用的老物件之一,在用柴火做饭时,用风箱向灶台内吹风助燃,小时候拉风箱帮助老妈做饭,并常以此为乐。
这个老物件相信大家都知道,至今在国内许多城市还可以看到。小时候河南农村老家太贫穷,爆米花是难得的美食之一,哪里有炸爆米花哪里就有成群的小孩围在一起,不仅能看热闹还可以随时捡拾地上的爆米花吃。随着环境治理的进一步推进,以燃煤和焦炭为加热方式的爆米花机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图中的老物件是当年中国农村常用的纺花车,其用途是把棉花纺成棉线用来织布。上了年纪的人都不陌生,现在年轻一代大多都不认识,尤其是长期生活在城市里的。当年在农村老家,无论酷暑和寒冬,母亲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一手拿着棉花捻子一手摇着纺花车,随着一根根棉线的拉长,母亲脸颊上渐长的皱纹也刻下了岁月的痕迹。
图中的老物件是过去农村常用的织布机,主要用途是把纺好的棉线加工成布匹。纺花车、织布机在过去农村司空见惯。在70年代初,一家人的穿衣全靠母亲的一双手,晚上纺花白天织布。当年母亲手中梭子在织布机中来回穿梭的画面至今难忘,为了一家人的吃饭穿衣,母亲的一双手早已粗糙不堪。
图中老物件是当年中国农村用的“麦茓子”,主要用途是存放粮食用。当年农村老家,要想娶上媳妇,家里没有足够大的“麦茓子”真不行,姑娘家派人来看男孩家的“麦茓子”高不高,这样成婚后来婆家才不会挨饿。“麦茓子”在当年可以证实一家人的经济实力。
图中老物件是石磨,主要用途是用人力或畜力把粮食去皮或研磨成粉末的石制工具。现在常喝的玉米糁,当年在农村全由石磨加工而成。在河南农村,称石磨为碾盘,生产大队常用驴来拉磨。
图中老物件是耧,是播种用的,可以播大麦、小麦、大豆和高粱等。在过去农村主要靠牛拉耧来进行播种,前些年,一些偏远落后的农村还一直在沿用。
图中老物件是牛梭头,主要用途是牛耕地时套在牛身上用的。
皖北和河南都隶属中原,大部分农村用具都类似,但也有几样真不知道名称和用途。
图中老物件不知为何物?其用途也不是很清楚。
这个老物件,其用途貌似是挤水用的,但不清楚其名称和具体用途,了解的朋友可以上来解答一下。随着时代进步和人工智能进入生活,现在农村已用上无人机撒农药,甚至有些地方可以见到遥控拖拉机犁地。
上述这些农村老物件也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有很多已经消失殆尽,只有一部分在民俗博物馆才能见到。
来源:小郑历史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