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走遍万水千山,最忆妈妈味道。4月29日,“妈妈的味道”地方特色美食展精彩亮相第四届金华发展大会,以传统技艺为载体,用乡愁味、烟火味、幸福味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科教、工商、金融等各界精英翘楚及金华籍、“新金华人”代表莅临品尝。这些承载着金华各地特色的地方美食,不仅是
走遍万水千山,最忆妈妈味道。4月29日,“妈妈的味道”地方特色美食展精彩亮相第四届金华发展大会,以传统技艺为载体,用乡愁味、烟火味、幸福味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科教、工商、金融等各界精英翘楚及金华籍、“新金华人”代表莅临品尝。这些承载着金华各地特色的地方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成为连接乡情与推动共富的重要纽带。
“妈妈的味道”作为浙江省妇联助力乡村妇女发展的特色品牌,在金华有着深厚的根基与丰富的内涵。自第三届金华发展大会纳入特色环节亮相以来,“妈妈的味道”美食展凭借独特的文化辨识度与产业带动性,获得参会各界代表一致好评,成为展示金华乡村振兴成果、深化女性创就业帮扶、促进共同富裕实践的重要窗口。
本届发展大会期间,市妇联精选非遗美食传承人携38种八婺特色产品参展,婺城糖古糕点(桂花糕)、金东酥饼、兰溪鸡子馃、东阳上卢馄饨 、义乌东河肉饼、永康肉麦饼、浦江“一根面”、武义千层糕、磐安糊拉汰等悉数登场、集中亮相。活动以味觉记忆为载体,通过匠艺展示、品鉴互动等形式,立体呈现八婺饮食文化精髓。参会嘉宾通过自主选择或点餐服务深度体验地域风味,在传统美食的味觉共鸣中增进文化与情感认同。
美食展区现场热闹非凡,人流如织。传统美食的醇香弥漫展厅,嘉宾的品鉴称赞声与摊主的匠心推介声交织,生动展现八婺饮食文化魅力。巧娘们统一着装,娴熟展示传统技艺,永康肉麦饼、义乌东河肉饼等非遗美食制作过程吸引嘉宾驻足品鉴,形成体验式消费场景。嘉宾们不禁感慨:“这一口,就是梦里最想念的味道!”还有不少人举着手机拍摄制作过程,将香气四溢的画面分享给远方的亲友。
参加发展大会的代表们表示,“看到美食展陈如此火爆、反响热烈,我们深感振奋!如此之多的家乡美食汇聚一堂,更是难得一见。这些浸润着金华烟火气与文化基因的传统美食,在美食巧娘的匠心传承下,不仅唤醒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更激发了各界人士反哺家乡、建设家园的热情。‘妈妈的味道’果然实至名归、与众不同。”
金华市荣誉市民、台商代表李丽娜女士在品鉴浦江“一根面”时赞不绝口:“作为扎根金华的台商,每次品味‘妈妈的味道’,都能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文化厚度与人文温度。这些承载着两岸共同乡愁记忆的传统美食,既是游子寄托情感的纽带,更应成为推动文旅融合、促进产业升级的创新载体。未来,我将以‘两岸一线牵’的情怀,充分发挥企业在资源整合与市场运营方面的优势,为金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深化两岸经贸文化交流合作搭建新桥梁。”
金东籍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金茂俊在品尝到那熟悉的“妈妈的味道”美食后,内心满是感慨。“一尝到这些家乡美食,小时候在家乡的回忆一下子就涌上来了。这么多年在外面,不管走多远,惦记的还是家乡的味道,它承载着我对家乡深深的眷恋。”
金华市巾帼共富导师、永康两头乌肉麦饼项目负责人付美贞难掩喜悦之情:“活动现场加了二十几位嘉宾微信,咨询门店位置及线上采购渠道者众多。看着传统美食获得市场认可,更加坚定我们以非遗技艺传承推动共同富裕的信心。”开发区美食巧娘严大姐在展位前忙碌不停:“手工土汤团供不应求,多位嘉宾提出产品外带需求。这种来自消费者对传统美食的文化认同,正是我们坚守匠心传承的最大动力。”
这些鲜活的反馈,印证了“妈妈的味道”品牌的文化感召力与产业生命力,其背后折射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成效与共同富裕愿景的现实路径。这场味觉文化盛宴已成为凝聚乡情共识、激活发展动能的重要纽带,为传统技艺转化与地域特色经济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推广样本。
近年来,金华市妇联以“妈妈的味道”品牌建设为抓手,构建多部门协同的美食产业赋能体系。通过创新“活动展销+技能培训+电商直播”三维联动机制,累计举办浙江省首届乡村美食大会、"妈妈的味道"主题推广活动等474场,销售额达4300万元,辐射带动12万人次参与。在人才培育层面,建立“民间美食巧女”挖掘培养机制,配套开展系统性技能培训,打造专业化美食匠人队伍。同步推进“妈妈的味道”全省公益巡回直播项目,构建“云端展销+线下体验”融合模式,推动传统美食制作技艺从家庭作坊向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营转型。该实践形成具有金华辨识度的巾帼助力共同富裕创新路径,实现非遗文化保护与特色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有机融合,为乡村全面振兴实施注入新动能。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