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红岩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面向新时代,筑牢青年理想信念根基,要深刻领会和把握红岩精神蕴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红岩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丰富素材。面向新时代,筑牢青年理想信念根基,要深刻领会和把握红岩精神蕴含的理论之源、信仰之基、情怀之根,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
以理论之源夯基,把握红岩精神的实践指导性。红岩精神的理论根基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探索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革命斗争实践是其理论来源,而人民至上、舍生取义等传统文化基因则为其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这使得红岩精神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格,又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要构建“双课堂”理论教育模式。在思政小课堂中,以透彻的学理解析红岩英烈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革命形势、用《新民主主义论》指导狱中斗争;在社会大课堂中,依托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打造的“大德大智”等教学主题,组织青年到曾家岩50号等革命旧址开展学习研讨,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转化为中国革命的实践策略。要用数字化赋能理论传播,开发“红岩记忆”交互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重庆谈判等历史场景,使青年直观感受红岩精神的磅礴伟力。
以信仰之基铸魂,强化红岩精神的价值引领力。红岩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极致坚守。红岩英烈在白色恐怖中仍坚信光明终将到来,这种信仰的超越性源于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当下,这种信仰特质与“四个自信”具有内在一致性。要创设信仰体验场景。打造沉浸式课堂,引导其切身体会红岩精神的精神内核。要建立自信衔接机制。指导广大青年开展调查研究,深入调研新时代乡村振兴等战略思想,深入研究红岩精神中的统战智慧等,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传统文化根基。
以情怀之根塑形,释放红岩精神的当代传播力。红岩精神凝结着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等,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一脉相承。要构建三维育人模式。在历史维度上,运用技术手段量化研究、学习研讨烈士家书中家国情怀的表达规律;在现实维度上,将红岩精神刚柔并济、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等转化为青年参与社会治理的行动指南;在未来维度上,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青年在虚拟空间中与革命先辈对话,探讨新时代厚植爱国情怀的涵养路径。要创新文化表达载体。推动重庆高校联合市话剧院创排青春版《红岩》,引发“Z世代”共鸣;打造红色IP项目,指导学生开发“小萝卜头”等文创盲盒,通过潮玩经济助推革命文化实现大众化传播。
来源:七一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