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木虱科(Chermidae),主要为害柑橘、九里香和黄皮等 20 余种芸香科植物 ,在所有的寄主植物中九里香是柑橘木虱嗜好寄主,而柑橘类危害最严重。 据报道,柑橘
四川柑橘木虱为害现状与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基金项目:四川省水果创新团队;凉山州科技计划重点研发项目“凉山州柑橘黄龙病生物防控技术试验研究”。
文刚等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隶属于半翅目(Hemiptera)木虱科(Chermidae),主要为害柑橘、九里香和黄皮等 20 余种芸香科植物 ,在所有的寄主植物中九里香是柑橘木虱嗜好寄主,而柑橘类危害最严重。 据报道,柑橘木虱在我国广西、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地早已广泛分布,近年来,逐渐在浙江、江西、湖南、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大多数柑橘种植区均有加重危害的趋势。 柑橘木虱是柑橘类春梢、夏梢和秋梢的主要害虫,主要以刺吸式口器吸食叶片,导致柑橘类作物的嫩梢出现凋萎、新梢畸变等。 柑橘木虱在为害柑橘叶片时,还会在枝叶上分泌白色蜜露,蜜露黏附其上会引起煤烟病的发生和为害。 更为严重的是,柑橘木虱作为柑橘产业重要病害柑橘黄龙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木虱在柑橘黄龙病为害的病株上取食、产卵、繁殖后,即可产生大量带菌成虫,带菌木虱又迁飞转移为害新的柑橘植株而导致黄龙病的传播,甚至造成大面积流行爆发,给柑橘产业造成死树和毁园的致命打击。 黄龙病作为柑橘产业的“头号杀手”,因遭受过柑橘黄龙病而毁灭的果园至少 10 年内都无法再创造利润 。
目前柑橘黄龙病无药可治,但可防可控。 砍病树、防木虱、种建树,这“三板斧”就是当前防控黄龙病的有效措施,特别是控制柑橘木虱的种群数量是防控柑橘黄龙病蔓延的关键。 柑橘木虱的发生为害存在世代重叠严重,抗药性强,防治关键窗口难把握等特点,对其科学有效防控造成较大威胁和困难。自 2016 年以来,协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植保植检站指导和支持下,在四川省宜宾市金沙江下游末端屏山县创建了柑橘黄龙病阻截带,开展了柑橘黄龙病和柑橘木虱的阻截防控,并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四川省柑橘木虱的发生为害情况和柑橘木虱的综合防控技术总结如下。
1柑橘木虱的生物学特性
1. 1柑橘木虱的形态特征
柑橘木虱成虫体长 3mm 左右,羽化初期虫体呈翡翠绿色,逐渐变成青灰色,同时体表有褐色斑纹,羽化初期翅为白色,复眼红色,随后前翅渐转为半透明,有黑褐色斑纹,后翅透明,有明显的爪片。
1. 2柑橘木虱的行为学特征
经室内饲养结果表明:在四川,柑橘木虱一年发生8 ~10 代 ,在田间存在世代重叠现象,成虫寿命长,可以以成虫在四川大部分地区越冬。 成虫栖息或取食时,头部下俯,腹部翘起与叶片呈 45° (图1)。 柑橘木虱成虫有趋光性,趋向黄色、红色,也有趋嫩叶性。 成虫在露芽后的芽叶缝隙处产卵,没有嫩芽就不产卵,通常柑橘树势强健、抽梢次数少、新梢整齐一致的,柑橘木虱产卵为害偏少,反之则利于柑橘木虱产卵为害。 夏季高温多雨,夏梢生长迅速整齐,不利于柑橘木虱大量繁殖,发生较少,反之较重。 干旱少雨季节,有利于柑橘木虱发生。 湿度和降雨对柑橘木虱影响较大,风雨冲刷是导致柑橘木虱虫卵和低龄若虫死亡的关键因子。 柑橘木虱在嫩芽期产卵后,嫩梢期成长发育为若虫、成虫,3 龄若虫即可携带黄龙病病菌,成虫取食 30min 后即可获菌,成虫获菌后 7 ~ 25d 就可传播病菌,带菌成虫在取食叶片 1 ~7h 后即可传病给健康植株。 木虱一旦获菌之后会终身带菌,即具有长久性传播黄龙病的能力。 柑橘木虱最佳生长温度为 25 ~28℃,雌雄成虫羽化后经过叶片取食、各自生殖器官发育成熟、成长一定阶段便可进行繁殖活动。 成虫交配、产卵和羽化活动主要在 2:00 -21:00 进行,最佳产卵温度为 28 ~29. 6℃;最高产卵温度为 41. 6℃,最低产卵温度为 16℃ 。 柑橘木虱的繁殖力确实非常强。其雌虫可多次交配,在适宜的环境下,一头柑橘木虱一生平均可以产卵 100 粒左右,甚至最多可达两百多粒卵 。 柑橘木虱的生长习性还表现为世代重叠,即在同一时间内,可能存在多个不同龄期的虫态。 在 8℃以下时,成虫静止不动,14℃ 时能跳可飞。 雌成虫可进行多次交配。 交配产卵活动均要耗费能量,通常成虫完成前后均需取食叶片,补充能量和养分,因此成虫羽化后多会停留在成熟叶片背面或者移动到植株合适的部位,且存在明显两性差异。柑橘木虱成虫飞行活动主要发生在早上 6 点至夜晚8 点,高峰期为下午 4 点,呈现一定的昼夜节律。 食物充足情况下,绝大部分成虫不会进行迁飞活动 。
图 1 柑橘木虱成虫危害柑橘嫩梢
2柑橘木虱在四川的发生为害现状
经普查结果表明:柑橘木虱主要分布在四川省攀西地区金沙江流域、雅江流域和安宁河流域,包括甘孜州得荣县、九龙县,凉山州木里县、宁南县、会理市、会东县、德昌县、西昌市、昭觉县、美姑县、金阳县、雷波县,攀枝花市盐边县、米易县、仁和区,宜宾市屏山县、叙州区、翠屏区等 18 个县(区)。 2023 年10 月在赤水河流域的古蔺县和叙永县发现木虱发生。 据资料记载,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受气候变暖影响,柑橘木虱在四川适生区呈现向北扩散趋势 。 2016 年,柑橘木虱发生的最北界在凉山州雷波县(28°24′N,103°59′E),相比 2010 年调査的北界凉山州宁南县(27°48′N,102°21′E),向北偏移了24′ 。 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柑橘木虱种群扩散北移速度明显加剧。 据我们的调查,截至 2024年 4 月 30 日,柑橘木虱已北移至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石马村(28°47′11. 18″N,104°34′48. 42″E),距离宜宾市长江入口约 13km,对我省特别是长江上游优质柑橘带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3四川省柑橘木虱防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分析,目前导致四川省柑橘木虱的不断北移趋势,与其防控质量有密切关系,经梳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 1柑橘木虱的飞行和跳跃能力使其难以防治
柑橘木虱成虫和若虫都具备跳跃能力 ,一经碰触枝梢,很难跟踪其去向,其成虫远距离扩散主要借助气流,特别是在春夏季节交替与秋季,成虫可借助大风向远距离的寄主传播 ,因此能够在施药过程中迅速逃离防治区域,施药后再次返回果园继续危害。 这种迁徙性使得柑橘木虱的防治变得困难。
3. 2失管和半管果园为柑橘木虱提供了生长繁殖的基地
由于近几年柑橘行情持续低迷,农户对柑橘的管护积极性降低,导致果园失管或半管现象普遍。这些果园成为柑橘木虱生长繁殖的基地,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3. 3统防统治不到位,防治效率低
在防治过程中,果园施药时间过长或临近果园未在同一时间段进行防治,柑橘木虱会相互迁移,导致防治效率低下。
3. 4农户对柑橘木虱的防控意识不强
由于近几年柑橘行情低迷,农户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成本进行柑橘木虱防控,进一步加剧了柑橘木虱的危害。
3. 5用药习惯不当导致抗药性增强
在柑橘木虱的防治过程中,大量、过量和重复使用同一种农药,如吡虫啉、啶虫脒等,使得柑橘木虱对这些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不佳。
3. 6管理不善及混栽加重了柑橘木虱的危害
多数果农缺乏管理经验,对果园的整形修剪工作不到位,导致果园通风透光性差,加重了柑橘木虱的危害。 此外,与其他果树混栽也扩大了柑橘木虱的中间寄主范围,进一步加重了其危害。
4柑橘木虱的田间普查技术
4. 1调查时间
柑橘木虱以嫩梢期柑橘木虱若虫为害高峰为最佳调查时期。 不同柑橘种植区应当以当地气候条件、不同柑橘品种生育期确定具体的调查时间。 根据柑橘木虱在四川省的发生为害规律,通常调查从每年 2 月下旬初柑橘萌芽和柑橘木虱出蛰开始,到11 月下旬柑橘木虱越冬为止。 系统调查 7 ~ 10d 1次,每月不低于 3 次,随机调查 15 ~ 20d 1 次,每月不低于 2 次。 切实做到柑橘木虱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控。
4. 2调查区域
各柑橘产区应当结合以往柑橘黄龙病和柑橘木虱调查监测的结果,重点以当前掌握的相关植物疫情监测情况为基准,划定调查区域以及重点监测调查区域。
4. 3调查方法
4.3. 1目测法面对柑橘木虱寄主植物,对视野内的新梢,特别是嫩叶进行仔细观察的普查,普查时按柑橘树东、南、西、北、中 5 个方位,对视野内所有新梢和叶片进行目测,若有柑橘木虱发生,计数成虫、若虫数量,并用吸虫瓶收集调查到的柑橘木虱成虫和若虫,带回室内统计数量并进行带菌检测。
4. 3. 2 网捕法 用 40 ~60 目专用昆虫捕虫网,网捕收集柑橘树冠上柑橘木虱。 普查时用捕虫网分别在柑橘树东、南、西、北、中 5 个方位进行网捕,每株树不低于 5 网,计数每网内的柑橘木虱成虫和若虫数量。
4. 3. 3诱集法 在柑橘园内悬挂柑橘木虱“性食诱剂 + 黄板”诱集柑橘木虱,悬挂高度为树冠中上部,悬挂 20 ~30 张黄板/667m 2 ,每张黄板悬挂食诱剂诱芯 1 ~2 根,每月更换黄板和食诱剂诱芯,计数并记录黄板上诱到的柑橘木虱数量。
5综合防控技术
柑橘木虱防控措施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主要通过虫情监控和预测预报,结合柑橘物候期,采用农业防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手段,快速、高效控制柑橘木虱的发生为害。
5. 1农业防控
在柑橘休眠期,可以进行冬春季清园,清除落叶、枯枝和病虫枝条,减少柑橘木虱的越冬场所。 结合柑橘树修剪和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虫能力。 合理修剪、适时间伐,营造良好树体及果园生态环境。 剪除柑橘木虱虫枝带离柑橘园深埋处理;选用机油乳剂、矿物油和吡丙醚等药剂进行药剂喷雾清园。
5. 2物理防控
利用柑橘木虱的趋光性、趋化性等特性,设置诱捕器或诱饵,引诱柑橘木虱,然后集中消灭。 在柑橘园四周及园内悬挂色板 + 性食诱剂,诱杀柑橘木虱成虫。 悬挂 20 ~30 张/667m 2 ,高度为距地面 1. 5m,每 20 ~30d 更换 1 次。
5. 3生物防治
采用以虫治虫的方法,利用天敌昆虫控制柑橘木虱的种群数量。 通过释放捕食性昆虫,如瓢虫、草蛉、蜘蛛和食蚜蝇等,它们能够捕食柑橘木虱的成虫和幼虫,从而有效地控制柑橘木虱的数量 。 另外,利用人工释放寄生蜂,包括亮腹釉小蜂、柑橘木虱姬小蜂等 ,也是防治柑橘木虱有效举措。
5. 4化学防治
5.4. 1防治时期第一个关键时期为,柑橘黄龙病感染植株清除前;第二个关键时期为,春梢萌芽期,即在 3 月中旬至 4 月上中旬,柑橘春梢生长至 5cm以内,春梢发芽,成虫开始大量产卵繁殖;第三个关键时期为,夏梢抽生初期,即在 5 月下旬至 6 月下旬,柑橘夏梢生长至 5cm 以内,第 1 代成虫在夏梢的嫩芽、嫩梢上产卵;第四个关键时期为 7 月底至 9月,从柑橘秋梢抽 5cm 以内至老熟,第 6 -7 代主要发生在长势较强的幼年树或整株橘树秋季大枝重截后旺发晚秋的成年树上,该时期是柑橘木虱世代重叠为害最严重时期,也是防治柑橘木虱的关键期。
5.4. 2药剂选择 应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合理使用准则的规定,选择登记农药如吡丙醚、联苯菊酯、噻虫嗪、螺虫乙酯、高效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乳油、溴氰菊酯乳油、氰戊菊酯乳油阿维菌素乳油、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植物源甘油酯、园艺矿物油、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噻虫胺悬浮剂、噻嗪酮可湿性粉剂、螺虫乙酯悬浮剂、吡蚜酮可湿性粉剂、啶虫脒乳油、噻虫嗪悬浮剂、印楝素乳油、苦参碱水剂、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和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等药剂。 使用化学农药的时候应优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做到科学轮换用药,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杀虫剂,防止柑橘木虱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针对柑橘木虱弹跳性强、易隐匿的生物特性,化学防治施药时要全面喷施,包括整个树冠、梯坎杂草,不留任何死角,防止有遗留漏网柑橘木虱。
6总结
四川柑橘种植面积已超过 33. 33 × 10 4 hm 2 ,产值高达 400 亿以上,柑橘特别是晚熟柑橘已成为全省农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柑橘黄龙病是柑橘生产上的百年难防病害,是柑橘的“癌症”。 柑橘木虱是柑橘黄龙病的重要媒介昆虫,其寄主范围广,繁殖能力强和带菌传染速度快等特点,导致近十年来全球柑橘产区黄龙病的较大流行。针对柑橘木虱的防控,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综合防治,包括冬春季清园、理化诱控、以虫治虫和高效杀虫剂的使用等。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柑橘木虱的数量,保护柑橘树的健康和产量。 继续坚持在四川省金沙江流域下游末端屏山县开展柑橘黄龙病防控阻截带建设,防止柑橘黄龙病与柑橘木虱发生区继续北移,确保长江中下游优质柑橘产业可持续发展。没有发现柑橘木虱的县(市、区)不能高枕无忧,必须持续开展普查和监测工作。 已发现柑橘木虱的县(市、区),更要高度重视,严阵以待,组织开展科学、有效、精准的综合防控,做好柑橘木虱、柑橘黄龙病阻截战。
来源:青钱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