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2月6日晚,2024第二届光电产业创新创业大赛落下帷幕的第二天,湾区光谷“建行生活杯”第二届光BA篮球赛(下称“光BA”)在中山火炬开发区火热开赛。
12月6日晚,2024第二届光电产业创新创业大赛落下帷幕的第二天,湾区光谷“建行生活杯”第二届光BA篮球赛(下称“光BA”)在中山火炬开发区火热开赛。
本届“光BA”将从12月6日起持续到2025年1月底,参赛队伍由去年的16支大幅增加到了24支,运动员数由250人增加到326人。
赛事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增强了光电产业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随着赛事的深入进行,“光BA”已然成为了中山光电产业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展示中山火炬开发区体育文化与产业实力的窗口。
中山“光BA”开赛。
以球增谊
扩大光电“朋友圈”
本届“光BA”篮球赛将从12月6日起持续到2025年1月底,大赛共吸引联合光电、光大光学、舜宇光学、博顿光电、智芯光电、格锐智造、依瓦塔光学、通宇通讯、福源光电、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张企集团等24家企业参赛。
火炬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火炬开发区通过举办“光BA”、光电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光电设计专项赛、大珩光电产业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为光电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显著增强了“湾区光谷”的品牌效应。
在刚刚结束的2024第二届光电产业创新创业大赛中,210个覆盖了光电信息产业的各个细分领域,约62%的项目来自光电元器件、光学仪器设备和光电周边产品,还有来自光电显示、激光、光存储、“光电信息+”智能制造和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的多个项目报名参赛。
大赛组委会面向国内外超100所知名高校推介赛事,与12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1家科研和成果转化机构进行了链接,实地走访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国内多个城市,开展了18场海内外线上线下“湾区光谷”和大赛宣讲推介,面向相关专业人才定向发送超23万封赛事邮件。
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首届光BA篮球赛,吸引了多地官媒及行业协会的广泛关注,获得了17家大型媒体的热烈宣传,总播放量突破806万次大关,其中“移动光BA”话题更以402.5万次的播放量,在抖音等自媒体平台上打造出了中山市第二量级的企业篮球赛事盛况,极大地提升了中山市光电企业的品牌影响力。
“光BA”比赛现场。
一系列品牌活动不仅促进了光电产业的技术交流,也让“湾区光谷”的名号在行业内愈发响亮。其知名度与美誉度持续攀升,吸引了更多创新资源、人才团队以及投资目光向这片充满活力与潜力的区域汇聚。越来越多的光电企业选择落户“湾区光谷”,带来了人才、技术和资本的集聚效应。
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打造“湾区光谷”。作为中山市新时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之一,中山光电光学产业拥有30余年的发展历史,产业集群里集聚了联合光电、博顿光电、新诺科技、弘景光电、光大光学、舜宇光学等一批知名企业,以及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等科创平台。近年来,中山光电光学产业界提出了“千亿产值 万亿梦想”的口号,足见光电企业的雄心与魄力。
聚光成炬
“湾区光谷”其兴可待
“光BA”为何能办得红火,办得精彩?在“光BA”的背后,是中山光电光学产业30余年的深厚积淀和一个企业强、人才多、链条长、范围广的光学产业集群的支撑。
作为老牌国家级高新区,火炬开发区已集聚了联合光电、通宇通讯、舜宇光学等超百家国内知名的优质光电信息企业,先后获批“中国电子(中山)基地”“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广东省特色产业园(光电及电子元器件)”等称号,形成了涵盖电子信息元器件、光学成像元器件、光电显示、光通信元器件、激光装备制造五大领域的光电产业体系。目前,全区光电信息产业产值超50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光学冷加工基地之一。
现场观众加油助威。
近年来,火炬开发区致力于打造“湾区光谷”的最优服务体系,成功获批全省首批、中山唯一的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并创新成立了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专业、高效、优质服务。
如今,一大批高精尖优质光电产业项目已陆续落地签约火炬开发区,包括:全国十大电视制造出口商——彩迅工业;全球重要“光显融合”模式探索者——洲明科技;LCOS芯片国产替代高科技项目——芯鼎微;全国手机信号屏蔽器最大制造商——东方龙大等。
今年以来,火炬开发区完成光电信息产业签约项目共18个,投资总额约53.5亿元,锚定“高”“新”“实”定位,光电产业链协同和集聚的新局面初显。
未来,火炬开发区将继续加大对光电产业的扶持力度,围绕新一代光电元器件、光电设备、光电显示、医工结合、激光应用、光电软件等六大重点发展领域,科学编制产业规划、出台定制化扶持政策等十大重点举措,以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光电信息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策源地、未来产业聚集地、创新人才向往地。
同时,火炬开发区还将继续举办各类光电产业活动,加强品牌建设,提升 “湾区光谷” 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中山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采写:南方+记者 杨慧荣
通讯员:林彦燊
【作者】 杨慧荣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