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枫桥经验”发源于浙江枫桥镇,其精髓在于“依靠群众化解矛盾,服务群众守护平安”。而“枫桥”的“桥”,不仅是跨越水流的实体建筑,更是架在警民之间、部门之间、行动与民心之间的“治理之桥”。近年来,盘龙公安分局东华派出所紧扣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以服务群众为纽带,
“枫桥经验”发源于浙江枫桥镇,其精髓在于“依靠群众化解矛盾,服务群众守护平安”。而“枫桥”的“桥”,不仅是跨越水流的实体建筑,更是架在警民之间、部门之间、行动与民心之间的“治理之桥”。近年来,盘龙公安分局东华派出所紧扣新时代“枫桥经验”内涵,以服务群众为纽带,以联动共治为支撑,以实战强警为保障,以专项行动为突破,打造了一座座连通平安与和谐的“民心桥”。
搭起“零距离”连心桥
东华派出所始终将群众需求作为工作的“风向标”,推行“警务围着民意转”的服务理念。在派出所内设立“综合服务窗口”,整合户籍、出入境、证明开具、车驾管等高频业务,实现“一窗通办、一次办结”;在社区推广“流动警务车”,为行动不便的群众提供上门服务,2024年至今累计办理业务10200余件,群众办事效率提升68%。
针对辖区老旧小区多、治安隐患复杂的特点,东华派出所联合社区推出“院坝聊天室”活动,民警在院坝中与居民围坐一堂,倾听诉求、解决问题。2024年,东华派出所辖区一小区因电动自行车随意停放问题引发纠纷,民警通过“院坝聊天”协调物业和小区居民协调停放方式,化解矛盾的同时,推动小区综合治理升级。全年此类“小事”解决率达95%,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
多部门联动:
架设“一体化”协作桥
面对矛盾纠纷多元化的挑战,东华派出所打破“单打独斗”思维,联合东华街道办、东华司法所等部门成立“平安共建联盟”,建立问题联治、风险联控、矛盾联调、治安联防、人员联管、信息联采“六联”机制。针对商圈劳资纠纷、社区物业矛盾、群众纠纷等高频问题,创新建立“民警+司法+社区+律师+志愿者”的“五个一”多元化调解模式,实现矛盾化解专业化、精准化。
2024年,辖区居民黄先生与妻子因家庭纠纷升级,多次扬言要让对方“过不好”。东华派出所社区民警在了解情况并多次劝说无果后,迅速启动联动机制,联合东华司法所、东华街道办和社区等部门介入,在驻所律师和党员志愿者的配合下再次组织双方调解,通过法律解读、利益平衡,使双方都认识到了各自的过错,相互体谅达成和解,避免了矛盾升级。至此,一起复杂的家庭婚姻纠纷在东华派出所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中成功调解。2024年至今,东华派出所共联动化解纠纷220余起,调解成功率98%,真正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
实战演练:
锤炼“快反式”应急桥
为应对突发事件,东华派出所结合辖区重点治安保卫单位实际,构建“平战结合”训练体系。每月到辖区学校、医院、加油站、大型商圈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红蓝对抗”实战演练,模拟极端暴力、群体事件等场景,强化民警快速反应和协同处置能力,确保“一分钟响应、三分钟到位、五分钟控制”;联合消防、医疗等单位开展“应急拉练”,切实提高重点单位安保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2024年至今,东华派出所共组织教学培训及应急演练16场次,受训人员达1430余人次,通过时时接受派出所调派参与重点警情“快反”处置,实现重点单位、要害部位等反恐、消防“零事故”。
专项行动:
构筑“立体化”防护桥
聚焦治安痛点,东华派出所结合“一标三实”信息核采“大起底”和重点部位治安整治等专项行动,积极探索“122”主防警务,助力完善“一防、两降、两规范”(防风险,降警情、降投诉,规范执法办案、规范接处警)工作目标。在案件办理和追赃挽损中,通过“科技+传统”手段,整合视频监控、大数据研判和网格员巡查,精准打击盗窃、电诈等违法犯罪,2024年以来实现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3.80%。不久前,东华派出所案件办理中队民辅警通过缜密侦查,一周内快速侦破一起通过APP租赁汽车并进行抵押的案件,及时为租车公司挽回损失并获得锦旗赞扬。
针对电诈高发态势,派出所民辅警积极做客分局“反诈直播间”,同时推出“反诈包裹”等宣传形式,联合快递小哥、外卖骑手成立“反诈轻骑兵”,2024年至今止损金额超690余万元。
桥连万家,共绘平安底色
展望未来,东华派出所将以“122”主防警务为行动坐标,持续深化“枫桥经验”时代内涵。依托“民情桥”汇聚群防力量,借力“智慧桥”织密防控网络,以“平安桥”筑牢风险屏障,推动主防警务向精准化、智能化、社会化纵深发展。通过构建“预防前置、触角延伸、多元共治”的警务新生态,让主防机制更专业、服务网络更完善,真正实现平安建设从“末端处置”向“源头治理”的跨越,以警务之“桥”连民心之路,绘就辖区长治久安的时代画卷。
来源:云南政法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