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这种情况,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表示“美国退出,游戏还是可以继续”,他的这句话不光道明了他对大国间博弈的看法,也表明了冷战思维在中国的行不通纸抽要害的见解。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中美关税战打的如火如荼,美方频频试探中国的底线,为遏制中方的发展,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
从调升关税到各方面的制裁,美方甚至想拿出对苏联的方式来针对中国,但是很明显,中国人骨子里就刻着绝不妥协的基因,美国的幻想终将破灭。
对于这种情况,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表示“美国退出,游戏还是可以继续”,他的这句话不光道明了他对大国间博弈的看法,也表明了冷战思维在中国的行不通纸抽要害的见解。
美苏的较量像一场疯狂的双人舞,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就拥有3 万枚核弹头,F-15 战斗机的生产线昼夜轰鸣。
1983 年里根抛出 “星球大战” 计划时,克里姆林宫的决策者们或许没意识到,这个价值万亿美元的太空防御系统,其实是精心设计的经济陷阱。
苏联为此投入了 GDP 的 15%-20%,相当于每年烧掉一个中等国家的全年财政收入。
不仅如此,阿富汗战场的泥潭也让苏联雪上加霜,十年战争消耗了苏联500亿美元,相当于同期对华援助的 200倍,经济的畸形发展让莫斯科的商店货架空空如也,排队买面包的队伍比克里姆林宫的围墙还长。
比这更让人崩溃的是意识形态的崩塌来。当时有电台每天用七种语言广播,在苏联青年中培养出一批“西方梦”信徒,直到1989 年柏林墙倒塌时,那些举着摇滚海报的东欧青年,或许不知道他们的父辈曾为保卫社会主义阵营浴血奋战。
当苏联在军备竞赛中迷失时,中国正悄悄改写游戏规则,1978 年深圳渔村的第一声推土机轰鸣,拉开了市场经济的序幕。
如今的苏州工业园区,日均创造 GDP 超 10 亿元,累计进出口额 1.54 万亿美元,这个中新合作的典范,正是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缩影。
“一带一路”将 150 多个国家串联成命运共同体。在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中国企业让这个濒临破产的港口跃升为地中海第一大港;在肯尼亚蒙内铁路,当地司机第一次看到火车穿越东非草原,这种 “修路架桥” 的外交哲学,与苏联坦克履带碾压东欧的扩张主义形成鲜明对比。
与此同时在科技战场上,中国用自主创新打破封锁,芯片方面实现技术突破,不断冲击着美国的单边封锁,而对于这些不同,李显龙早在2021年就有所洞察。
不要小看新加坡这个面积仅 728 平方公里的城邦,它在中美博弈中扮演着独特角色。
李显龙的智慧,在于看透了两种文明的本质差异:苏联是 15 个加盟共和国的松散联邦,而中国是 56 个民族熔铸的文明共同体。
汶川地震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举国动员,新冠疫情中“应收尽收”的果断决策,都在诠释这种文明基因的独特韧性。
经济模式的差异更为显著。当美国对华加征 104% 关税时,中国通过“双循环”战略激活内需,2025 年一季度 GDP 增长 5.2%,这种“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战略定力,让关税战变成了美国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闹剧。
同时,文化自信是更深层的护城河。当自由欧洲电台的继承者们试图在 TikTok 上传播“颜色革命”时,他们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抵抗,中国年轻人用汉服、国潮和李子柒式的田园美学,构建起抵御文化渗透的防火墙,这种根植于五千年文明的文化自觉,让美国的认知战如同泥牛入海。
当美国试图用冷战的旧地图导航新时代时,李显龙的提醒振聋发聩:“冲突不会产生好的结果。美国和中国争取相互接触,是至关重要的,可以避免一场对双方和世界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冲突。”
对于现状,美方想要遏制中国的发展无疑是在痴人说梦,中国不会退让一步。
中国不是苏联,美国也不该妄想永久称霸的一方,人类文明的未来,需要的是合作共赢的同心圆,而非零和博弈的绞索。
信息来源
原文记载于第一财经2025-4-18关于《“美国退出,游戏还是可以继续”李显龙这样看特朗普关税》
原文记载于观察者网2021-1-30关于《"中国不会像苏联一样崩溃,中美全面对抗将导致…"》
原文记载于环球网2021-8-5发布关于《美高官到访新加坡前,李显龙警告美国勿挑战中国:华盛顿一味示强“非常危险”》
来源:银河绘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