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年没有拍戏的她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向着摄像头哭诉:“这是我第一次接广告,签合同的时候我哭了。”
“我把我自己卖了。”
镜头中的于淼红着眼眶,在镜头前诉说着自己的遭遇。
5月2日,一段时长3分27秒的视频突然冲上热搜。
视频中,37岁的演员于淼罕见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3年没有拍戏的她声音带着浓重的鼻音向着摄像头哭诉:“这是我第一次接广告,签合同的时候我哭了。”
在后续采访中,于淼解释这是自嘲:“我一个月在餐厅端盘子赚3800元,接广告能拿8000元,但要凌晨四点起床化妆,连续12小时被导演骂‘非专业模特’。”
这段视频被网友称为“娱乐圈最真实的崩塌现场”。
有人说她这是“消费前艺人的身份”,制造出来流量她就能再红一把。
而有些人却是在评论区晒出自己的工资单:“我们都在各自的格子间里‘卖身’罢了,谁也不比谁强。”
于淼的故事要从2012年说起。
这个内蒙古姑娘在参加国际中华小姐竞选时,因长相酷似范冰冰而被港媒封为“将军澳范冰冰”。
尽管止步十强,她却意外拿到TVB合约,开启了长达十年的“黄金配角”生涯。
在TVB的日子里,于淼参演了《鬼同你OT》《逆缘》《刑侦日记》等30多部剧集,塑造了多个经典角色:《不懂撒娇的女人》中与刘丹上演忘年恋的拜金女;《逆缘》里骗光姜大卫积蓄的绝情妻子;《多功能老婆》中让杨千嬅“恨到牙痒”的霸气小三。
这些角色让她获得“御用阿伯杀手”的称号,但也让她逐渐陷入演角同质化的困境。
有制片人曾直言:“于淼的脸太有攻击性,只能演坏女人。”
而这种标签也直接导致她的收入停滞——TVB二三线演员月薪不足万元,扣除房租和经纪人费用后所剩无几。
更致命的打击来自2020年的权力斗争。
时任TVB制作部总监杜之克离职后,于淼突然失去了所有的资源。
她在采访中透露:“有半年时间,我每天在将军澳片场等通告,最后只拿到三场尸体戏。”
这种经历让她想起刚入行时的自嘲:“我们这些绿叶演员,连领便当都要排队。”
她的遭遇让许多人想到了《喜剧之王》里的周星驰,失去了资源的演员,在片场可以说是没有任何尊严可言的。
离开TVB后,于淼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她要到东莞打工。
这个制造业重镇成了她的“重生之地”,也让她经历了人生最残酷的蜕变。
她曾做过超市店长,在凌晨五点的生鲜区,于淼穿着防滑鞋分拣冻鱼。
她发明的“邻里沟通法”让门店客流确实好了很多,记住张阿姨每周三买降压药,李叔爱吃某品牌豆豉鲮鱼。
但这份工作也让她患上了严重的腱鞘炎,手指经常半夜疼醒。
后来她在夜市做起了摊主。
在虎门夜市,于淼戴着遮阳帽吆喝饰品。
有次暴雨突至,她用身体护住摊位,结果发烧三天。最讽刺的是,有顾客认出她时惊呼:“你不是那个演小三的吗?”
她笑着递上烤串:“现在我是烤鱿鱼的。”
她还在餐厅兼职过服务员,在厚街镇某湘菜馆,她因记错20桌订单被老板责骂。
有天端汤时不慎烫伤,领班却催促她继续工作。
这段经历让她在视频中哽咽:“镜头外的我,连哭都要挑时间。”
这些经历被她拍成短视频,却意外在短视频平台走红。
她在镜头前说:“虽然你们看我打工的视频也会很乐观开朗,可我仍然是一个需要赡养父母,需要独立生活,还需要交房租的人。”
而也就是因为她的短视频成功,让自己也成功接到了第一个广告。
她在视频里哽咽着说:“我只是想跟自己说,于淼,辛苦了这么久,终于有一些回报了。”
而评论区也是对于淼的行为表示出了尊重和毫不吝啬的鼓励。
她放下了曾经自己作为著名明星的光环,选择从头再来和脚踏实地的努力。
她的朴实和真诚,也得到了许多粉丝的喜爱和支持。
于淼的故事其实并非孤例,曾经许多知名的演员,如今都沦落到无戏可拍的地步。
之前就有52岁的戴耀明被曝在香港茶餐厅端盘子倒垃圾;
45岁的陈思齐,挂着“过气艺人再就业”的横幅直播卖鸡脚、在夜市卖烤肠;
38岁的梁茵从演员变身餐厅的切配工,眼神里全是浓浓的班味。
这些TVB艺人撕掉了自己的“明星滤镜”,也撕开了娱乐圈最残酷的生存法则。
2024年香港电影票房创13年新低,TVB开机量不足10部。
二三线演员日薪500港币,据说仅够支付房租。
这种现象被业内称为“死亡交叉点”。
当演员收入低于服务业平均水平,被迫转行就成了唯一选择。
东莞就成了港星再就业的热门地。
于淼发现,这里的物价只有香港的三分之一,更低的物价可以更好地维持自己的日常生活。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普通人对过气艺人的包容度更高:“他们不会因为你演过什么而对你另眼相看。”
这些艺人正在重新定义“自我价值”。
于淼在短视频平台分享超市管理经验,渐渐收获上万粉丝,戴耀明边洗碗边听顾客故事,计划写一本《茶餐厅人生百态》,陈思齐靠着直播带货的成功转型,生意逐渐有了起色。
这种现象背后,是娱乐圈与普通人之间的认知鸿沟。
我们习惯了明星的光鲜亮丽,却忽略了他们也是要交房租、要赡养父母的普通人。
于淼的故事提醒我们,所谓"跌落神坛",不过是他们从虚构的剧情中走出来,回归到真实的生活罢了。
当曾经的明星在夜市摆摊时,有人嘲笑“过气”,也有人点赞“人生不止一种剧本”。
这种分歧折射出我们对成功的狭义定义——似乎只有站在聚光灯下才算成功者,却忘了菜市场的烟火气同样值得尊重。
于淼的故事不是中年失业的悲剧,而是一部关于生存、勇气与自我和解的纪录片。
当娱乐圈的泡沫退去,她用双手在东莞的土地上,和许多仍在劳动的普通人一样,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奋斗”剧本。
来源:柏拉图的诉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