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五四运动106周年之际,我们站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百年风云激荡,更觉青春力量磅礴。新一代西藏青年以热血浇灌理想,用奋斗书写担当,在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征程中,诠释着新时代的五四精神。
在五四运动106周年之际,我们站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回望百年风云激荡,更觉青春力量磅礴。新一代西藏青年以热血浇灌理想,用奋斗书写担当,在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征程中,诠释着新时代的五四精神。
海拔4772米的里孜口岸于2023年11月通关,里孜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也正式成立,40余名青年民警从全区汇聚于此。他们中85%以上来自海拔3000米以下单位,86%以上戍边10年以上。他们选择来里孜的理由各不相同,但“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却是他们共同的心声。
青年民警张航的日记记录着与战友们用青春丈量国土的点点滴滴。“一年300多天的8级大风,巡逻路上站都站不稳,但想到身后是万家灯火,脚下是祖国山河,心里就特别踏实。”这种“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誓言,在雪域边关中化作守护国家的钢铁长城。
在喜马拉雅山中段北麓的加桑康拉雪山,康马县嘎啦乡克村、琼桂村20余名青年农牧民组成志愿巡逻队,边放牧边守边。他们一天约有11个小时在巡逻,在大风与严寒中一天走十多公里,走饿了就吃牦牛肉和糌粑。巡边员们自然质朴地说:“因为这里是我们的家。”
97年出生的亚东青年旦珍,从上海大学毕业后直接返回家乡,应聘到亚东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工作。回到家乡几年来,旦珍的最大感受是,在祖国的边境上参与家乡建设是一件特别富有荣誉感和使命感的事情。
当色曲多杰的直播间灯光亮起,扎念琴弹唱与现代电子乐碰撞出奇妙火花——色曲多杰伴着现代音乐用扎念琴弹奏囊玛堆谐,用雪拉藏鼓做节奏基底,1.2米高的传统藏鼓微缩成15厘米的文创挂件,带来如雪山融水的妙音。
这位出生于尼木县雪拉村的年轻人,从最基础的工序学起,一步步带领当地传统藏鼓合作社年销售额突破80万元,将尼木县雪拉村千年鼓韵化作可随身携带的文化符号,不仅帮助群众找到了通往幸福的钥匙,也为非遗技艺注入新的生命力。
在双湖县扶贫产业蔬菜种植基地,退伍军人康子东主动请战到村里去、到群众中去,组建了一支60多人的“种菜突击队”,带领群众在海拔5000米的高寒地区发展蔬菜产业,将当地种植蔬菜品种从原来的5种扩大到20余种,服务双湖县8000余名干部群众吃上新鲜蔬菜,带动县域两个村无劳力人员50人每年分红,产出效益30余万元。
这些青春身影,正在重新定义西藏的乡村振兴。“青年要敢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正在化为西藏青年扎根乡土的实际行动。从电商直播间的镜头到高原蔬菜试验田的垄沟,他们用创新与实干,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高原沃土上生根发芽。
当雄鹰掠过羌塘草原,创业青年次仁明久和员工开着车在草原上一家一家到处跑,向牧民讲解牛羊粪回收利用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这个曾获“全国首届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的藏族青年,十年间走遍了羌塘大大小小的牧场,将草原上随处可见的牛羊粪创新性地制成有机肥和燃料棒,在环保的同时,还为当地提供了就业岗位,辐射带动2000余户增收,牧民家里一立方米的羊粪要卖到将近100元,平均每个提供原料的牧民家庭每年能增收2万到2.5万元。
凌晨4点,西藏藏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综合科依然灯火通明。青年医学专家桑珠群培正带领团队开展藏医特色杂炯疗法治疗疑难杂症的实验。这位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和西藏藏医药大学联合培养的医学博士,深耕基层医疗事业20年,挽救了十余万基层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五四精神教会我们既要坚守文化根脉,也要拥抱时代浪潮。”他的实验室里,古籍文献与现代仪器和谐共处。
日喀则市东嘎乡情远希望小学,90后教师旦增塔杰正带着孩子们朗读《少年中国说》。这位从首府拉萨到乡村基层任教的青年,用几年时间把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藏戏、扎念琴教给了300多名学生。“虽然大学的专业就和藏戏、扎念有关,但前面纯粹就是跳着玩,可是看到孩子们也想学,我就自己去钻研,每当看到孩子们的眼睛里闪耀着对知识的渴望,就想起五四先驱为民族觉醒所做出的牺牲与奉献。”对于孩子们来说,他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播撒着文明传承的火种。
今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并强调,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雪山见证,我们更需铭记:青春的价值,在于将个人奋斗融入时代洪流;青春的意义,在于以创新创造回应人民期待。当每一朵格桑花都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绽放,当雪域高原的每一份青春力量都向着民族复兴的方向汇聚,我们必将用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
【主编:谭其露丨编辑:桐桐】
大家好呀!我们是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官方账号,想了解更多关于西藏旅游干货、西藏风土人情的小伙伴,请多多点赞、评论、分享!
来源:中国西藏旅游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