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绝大多数网售种子的商家都是农民自己,从本地或者线下商店批进来卖个价差,但是这样就难免有调皮捣蛋的不法分子囤积劣质种子充当真货了,这就是最常见的假货类型。
随着电商市场的崛起,网络购物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我国农业领域也不例外,种植户们开始尝试通过网络购买种子。
但是,这就如同养鱼却不看水质一样,不知道潜伏着怎样的风险。
种子可是影响农业生产和产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那么,为何会不提倡种植户网购种子呢?
专家给出了 6 个方面的原因。
众所周知,我国在种子销售方面对商家的监管非常严格,属于农业部门专管商品,即使是网上也一样,防范的非常严。
因此,绝大多数网售种子的商家都是农民自己,从本地或者线下商店批进来卖个价差,但是这样就难免有调皮捣蛋的不法分子囤积劣质种子充当真货了,这就是最常见的假货类型。
有些种植户是因为贪小便宜才买这些便宜的网销种子的,结果很可能是在小半年的时间之后就得到了丰厚的下场。
比如,种植户王师傅网购了 3 袋 2000 块钱的玉米种子,这三袋种子看上去没啥问题,但是在种植之后,竟然只出苗了一半,这是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的大事情!
要是王师傅花这个价钱能买到品质良好的真货那也是划得来的,但是三袋 2000 元的玉米种子就算是品质良好的真货也有点偏便宜了。
例如,据我国农业部相关数据统计,一袋新型杂交玉米种子如今均价大约是 800~900 块钱,而王师傅网购的玉米种子均价竟然只有 600 块钱,就实在让人觉得有点太便宜了。
其实,真实情况就是这样,有些不法商家为了卖出去囤积的劣质种子,就会通过打价格差来吸引消费者,而上当的消费者最终吃亏的都是自己。
如果是小规模种植失误倒也没啥,好歹只损失个几千块,但是我们国家有很多大农场主都是数百亩甚至上千亩地里全都在用统一品种农作物,如果换成几百亩地的农作物全部流产,那可就是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损失!
这种情况曾经就发生过,因为中国农业网购平台级别较低,所以并没有一个专门收集这类案例的机构,但是我曾经听说过这种事情。
好了,假设我们能在网上找到销量口碑都非常不错正规可靠的种子商家,专业人士说这就保证了农民买的种子不出假吧?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因为种子还有一个特性就是区域适应性,也就是说每一种农作物都有适合它生长的生态环境条件,一旦这些条件不符合,就会以不同方式影响产量甚至根本不出苗。
在农业科研中心工作的一个朋友跟我说过,我国从上世纪 50 年代开始进行农作物区域适应性研究,现在已经有数万个品种(包括改良过无数次的老品种)通过研究确定了适合生长的地区。
这些研究成果现在不仅在我国农业科研体系中被大量使用,就连很多外国科研团体都向我国专家们讨教过那这方面研究成果,所以可想而知它们的重要性。
因此,一旦一位种植户对不是所有农作物都对自己土壤条件有适应性的这个特性有所忽略并尝试着在不适合生长某品种时买来试试看,那结果往往就是一季收不到什么东西!
这么严重的问题是 100% 能造成的。
我国著名的农业专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将四十多种不同玉米品种分别在适合和不适合它们生长的地区中进行实验观察,结果发现仅仅是不适合自己生长条件的第一年全院出苗率就降低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以下,我国科学家为了总结出基本规律进行了数十年实验最终得出的成果能没点真实性吗?
所以很明显,为了考虑到适应性问题,在想要尝试新品种前进行小范围试验是非常必要的一步程序。
很多农业生产大户已经掌握好了这个技巧,但是新手们还是难免忽略这一步,从而造成大面积灾难性的后果。
举例来说,我国黑龙江有一位农户听说自己这一片儿的人都在用河北专门培育出来的超高产专门适合自己这里土壤条件的一个玉米新品种,于是心急如焚地买来了六十亩地播種。
结果灾难迅速就降临到了家庭中,本来预计丰产出来的一亩地根本没有出来什么东西,六十亩地里再加上这个新品种还没经过国家批准,所以不能进行公布的情况,估计直接损失了六十万块钱!
但是幸好这种情况还是能解决一点办法,就是大型农场主一般都是把地全包了让几个小农户来帮忙打理,这样即使全部六十亩地都死苗了自己也能顶住。
但是如果自己还没包地就就直接撂弃了怎么办?
据说当时这位农户丢来的这些地后来就成了废弃地!
为了避免这种悲剧发生,我国农业专家给出的建议就是在尝试新品种之后,一定要先进行小范围试验,再大面积推广应用。
为了兼顾工作方便和文化程度,在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一项新进展,就是将农技服务中心建出了电商网站版本,专门为想要购买当地特色适合当地生长条件品种的用户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
这样的网站构想人才产自于我们国家发展电视剧热潮,但是技术服务并不是网售种子最需要重点警惕的问题。
问题是,刚才提到中还企业版网站瓶颈,其实个体网站也能称为这项进展——我国很多地方有这样的情况,在有网络之后,很多农民聚集起来想要通过团购方式来降低成本,于是自发创建了一些专门接受推广新品询问后统一向全国各大网站上传请求展示的网站。
这就非常踩雷,因为网站不是企业性质自然而然没有审核责任,但是这样一来让很多完全不了解品种适应性的盲目尝试者趋之若鹜,让原本甩开大火运行不起来的网站突然冷不丁地走红起来问询几乎轰炸!
而这样一来的后果就是那个团购发起者不知道什么品可以被催促更新更多推荐,于是自己耽误大事了,小地一丢不要紧,但是小片没了大整怎么整?
有科学研究成果支持得出结论总会让人信服,但是没有的时候你只能依靠使用者口碑来鉴别好坏。
我国一些地方有这样一个情况,有些网店不发表宣传只发布评价书销量令他人惊讶,但事实上都是自家亲朋好友点赞协作。
但是问题是,现在你再网络搜索一遍看看这些目的明确引导你走向购买成功的小广告会数不胜收!
除了专业人士精准把握,在经营者收入支持下宣传效果会惊人。
让我们看一下你可能还不知道的数据:根据中国农业电商市场最新报告,仅北方地区中国知名度流量最多的一七大综合网站中就有近五分之一不是电商公司雇佣专业团队运营,而是用户自己管理,只能说中国农村真的太有趣了!
来源:悠闲的谈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