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任命贾诩为太尉,孙权大笑:曹魏要亡!45年才知他的先见之明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3-22 00:54 2

摘要: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方丈编辑|方丈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文|方丈

编辑|方丈

建安年间,曹丕登基后,任命谋臣贾诩为太尉。

本是朝堂上的寻常任命,却让东吴的孙权听后大笑不止,甚至断言:“曹魏要亡!”

在当时,贾诩可是智计百出的名士,为何一个职务变动,竟让孙权如此笃定曹魏的衰败?

更令人惊讶的是,45年后,曹魏的确走向了灭亡,而孙权的这番话,也被后人奉为“先见之明”。

那么,贾诩的任命究竟隐藏着什么玄机?

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争权,引发"党锢之祸",导致朝纲不振。

公元189年,董卓受何进之召,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控朝政。

贾诩早年在董卓女婿牛辅手下任职,参与了讨伐孙坚的战役。

公元192年,王允设计诛杀董卓,朝中一片混乱。

董卓部下李傕、郭汜等人原本打算逃离长安,但被贾诩拦住。

他巧舌如簧,怂恿李傕等人攻入长安,里应外合。

顷刻间,长安城内哀鸿遍野,官员百姓横尸遍地。

贾诩躲在暗处,看着自己精心策划的一切,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他不在乎长安百姓的生死,只想借此机会树立威名。

血洗长安后,李傕等人颇为感激贾诩,提拔他为左冯翊,职位堪比宰相。

但贾诩心思缜密,他深知李傕、郭汜不过是些居功自傲之辈。

权力的游戏才刚刚开始,他岂能停留在这里?于是,贾诩只接受了一个闲职,开始谋划自己的仕途。

他先投靠了同郡名将郭琇,在与曹操的对战中大展军事才华。

贾诩冷眼旁观,默默积攒声望和人脉。

公元199年,机会来了。

他劝说张绣背弃袁绍,投靠曹操。

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贾诩成功忽悠张绣,让他相信曹操是守信之人,是当世枭雄。

曹操果然没有辜负贾诩的期望。

得知贾诩助己征服四方的壮举后,曹操感慨万千:"使我声名远播天下的,正是你贾文和啊!"从此,贾诩在曹营平步青云,但他从不争功邀宠,只是埋头做事,伺机待发。

时光荏苒,曹操统一北方,一统中原的目标近在咫尺。

但英雄迟暮,曹操日渐衰老。

贾诩敏锐地察觉到,继承人之争一触即发,自己必须尽早站队。

他将目光锁定在曹丕身上。

相比文采斐然的曹植,曹丕城府更深,心思更狠。

贾诩决定暗中辅佐曹丕。

当曹操询问贾诩立太子之事时,贾诩没有正面回答,只是娓娓道来袁绍、刘表的覆辙。

这两人因宠爱幼子,最终家破人亡。

曹操听后若有所思,不久便立曹丕为太子。

而贾诩,则稳坐钓鱼台,静观其变。

公元220年,曹丕继承大统,自立为帝。

他没有忘记贾诩的助力,破格提拔其为太尉,位列三公。

消息传到东吴,孙权听后却仰天大笑:"曹丕任用贾诩,曹魏气数已尽啊!"

此话一出,群臣皆惊。

孙权慢条斯理地解释道:"贾诩虽才华出众,但为人自私,没有节操。

这样的人若身居高位,必将祸国殃民。

曹丕不明察人,恐怕曹魏坚持不了多久了。"

孙权的话如一记重锤,敲醒了在场的群臣。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曹丕重用贾诩这个没有原则、唯利是图之徒,早已为曹魏埋下了祸根。

"主公英明!"群臣纷纷拜服,"您老人家真乃先见之明啊!想我东吴文臣武将,个个忠心耿耿,以国为家。

即便才能不及贾诩,但若能齐心协力,百折不挠,我东吴必能长治久安!"

孙权欣慰地点点头,目光坚毅:"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纵使曹魏一时得势,但背离道义,任用佞臣,他们能走多远呢?我东吴若能以德服人,以仁爱民,持盈保泰,未来可期啊!"

孙权的一番话,道出了千古治国安邦的真谛。

他以长远的眼光审视天下大势,以仁德的胸怀打造江东基业。

即便时过境迁,他的智慧之言依然发人深省。

而贾诩呢?他虽然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手腕,在乱世中吞云吐雾,但终究难逃身败名裂的结局。

他的故事,无疑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孙权的预言,在45年后应验。

司马懿控制朝政,司马炎篡夺曹魏政权,改国号为晋。

而这一切的导火索,正是曹丕误用贾诩、司马懿等人。

贾诩玩弄权术,却不贪恋权位。

他明白自己已经是过街老鼠,不如及早归隐,免得成为他人眼中的钉子。

于是,他向曹丕上书,请求告老还乡。

曹丕念其旧功,准允了他的请求。

贾诩回到故里,与世隔绝,专心研究兵法谋略。

他著书立说,传授后学,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直到公元228年,贾诩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68岁。

时过境迁,贾诩的故事早已尘封在历史长河中。

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却值得后人深思。

权谋诡道,固然能在乱世突围,却也难逃覆巢之灾的命运。

贾诩虽然才华横溢,但他不择手段,毫无原则,注定无法得到世人的认可。

反观孙权,他虽然也身处乱世,但始终坚持以德为本,以仁爱民。

即便东吴最终没能一统天下,但孙氏基业绵延数代,家风清廉,赢得了万世美名。

时至今日,我们回顾三国历史,更加明白一个道理:国之根本在于德,治国理政贵在得人。

一个政权若想长治久安,就必须以德服人,用贤任能,绝不能任人唯亲,滥用权术。

这也是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孜孜以求的治国良方。

贾诩的人生,看似辉煌,实则悲凉。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乱世逐鹿中,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左右时局。

只有秉持道义,凝聚人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野心家和阴谋家即便一时得势,但终究难逃历史的审判。

而那些胸怀大义、兼济天下的英雄豪杰,才是青史留名的真正主角。

纵观中国历史,从秦皇汉武,到贞观之治,无不彰显"以德为本,以才辅之"的道理。

而司马懿、曹操、贾诩这些权谋之士的覆灭,更加印证了这一点。

他们的故事,历历在目,发人深省。

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更要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德为先,以民为本,任人唯贤,团结一心。

只有这样,才能在万千险阻中开创出一片光明的未来。

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恢弘篇章!

来源:近史风云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