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在太阳下站久了既热又累,但想到能为大家做点事情,能够帮助到市民游客,特别有成就感。”4日,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顾启媛说。据悉,五一小长假,该院青年志愿者们穿上鲜艳的“志愿红”马甲,穿梭在扬州的绿荫与花海间,用专业知识和热情服务展示新时代
扬子晚报网5月4日讯(通讯员 叶春梅 张然 欣怡 记者 陈咏)“尽管在太阳下站久了既热又累,但想到能为大家做点事情,能够帮助到市民游客,特别有成就感。”4日,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顾启媛说。据悉,五一小长假,该院青年志愿者们穿上鲜艳的“志愿红”马甲,穿梭在扬州的绿荫与花海间,用专业知识和热情服务展示新时代五四精神。
忙碌不停
据介绍,志愿者们化身“植物解说员”,在旅游景点为市民游客揭开近期城市上空漂浮的“柳絮”的秘密。“这是悬铃木果毛,虽然给人带来烦恼,但每棵树年固碳量相当于300台空调,是城市当之无愧的‘绿色卫士’。”科普志愿者赵嘉雯告诉大家,面对“果毛烦恼”,大家出行带好口罩,做好防护。大学生将植物学知识编织成流动的自然课堂,生动的演绎引得路人频频点头。
据了解,正值扬州旅游旺季,志愿者们立足专业,在景区搭建起“过敏守护站”。“花粉三不歌——一不晨暮久徘徊,花粉扬时莫在外;二不随意触花蕊,过敏风险早防范;三不晾晒衣被敞,花粉沾附惹病灾。”朗朗上口的防护口诀,通过志愿者冯康手中的传单传递到游客手中。他们还贴心准备了过敏防护手册,用科学知识为游客的健康保驾护航。
传递知识
记者注意到,学院标本馆内,千余件珍贵标本在这个五一假期迎来千名参观者,假期留校的大学生自愿担任科普讲解员,用通俗语言解读标本背后的故事。据悉,学院面向中小学、社区及公众免费开放标本馆资源,十年来已惠及超万人次,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在中小学生和社区居民心中。
据统计,今年旅游季,学院志愿者累计服务500余人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学院辅导员老师表示,当生物学知识走出实验室,当科学精神融入城市肌理,这就是新时代青年对五四精神最好的传承。在这个属于青年的节日里,同学们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力量,他们正如郁郁葱葱的悬铃木,扎根知识土壤,伸展奉献枝叶,必将成长为新时代栋梁之材。
来源:紫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