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气品牌Dr.Wong再陷原料风波,监管漏洞还是蓄意违规?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4 18:47 3

摘要:2024年12月,清扬君曾报道过Dr.Wong被消费者质疑其产品添加的精油,属于以次充好的原料,比如Dr.Wong精油泡浴液(雪山温泉),即标称采用甘牛至“叶油”成分,实际上可能是全株萃取。因为前者出油率极低,成本远高于后者。

近日,消费者阳先生向清扬君反映,知名香氛品牌Dr.Wong疑似使用不合规原料,相关情况已得到进一步核实。

前情回顾

2024年12月,清扬君曾报道过Dr.Wong被消费者质疑其产品添加的精油,属于以次充好的原料,比如Dr.Wong精油泡浴液(雪山温泉),即标称采用甘牛至“叶油”成分,实际上可能是全株萃取。因为前者出油率极低,成本远高于后者。

而且,该产品还标称添加了水薄荷“提取物”,但被阳先生质疑为植物精油,且属于新原料范畴。

因为类似种种问题,Dr.Wong多家关联公司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调查,然而Dr.Wong一方面在全国范围下架相关产品,另一方面则发表声明称“2024年12月遭遇了来自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有组织的举报行动”,同时还表示,举报的核心内容包括对我司品牌涉嫌使用某种被禁用的植物原料的指控,对部分植物精油萃取部位的不实宣传(如将仅某部位萃取的产品错误宣传为整株萃取),个别产品成分标注的不一致性,以及关于香膏产品是否归类为蜡基类产品的疑问等。举报者通过摘录并拼凑各类文章与文献的片段(删除原文的开头和结尾),采用恐吓性语言,试图向公众及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施加压力,制造恐慌情绪。(详见文章《知名香气品牌Dr.Wong遭多地立案调查,对举报回应引发争议》、《涉嫌违规生产,Dr.Wong被立案调查,乳木果滋润膏备案注销》)

值得说明的是,该案件还没有最终的调查结果。

难以言明的自我证明

阳先生提供的“Dr.Wong澳洲尤加利精油”包装显示,该产品备注澳洲尤加利精油即为蓝桉(EUCALYPTUSGLOBULUS)叶油。

然而Dr.Wong提供监管部门的材料却显示,精油所用材料为eucalyptusglobulusleafoil,CAS号为92201-64-4,但《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10年版)》对应的物种为EUCALYPTUSRADIATA,即澳洲尤加利,又称狭叶桉/辐射桉/窄叶桉,与蓝桉,CAS号8000-48-4/84625-32-1的编号并不相同。

如果说Dr.Wong因业务不精通而混淆了两种原料的概念也就算了,但Dr.Wong在淘宝旗舰店等平台,不仅宣传“按照国家化妆品管理要求,产品标签成分表须使用INCI国际标准名,而非常用名”,而且对比了澳洲尤加利、蓝胶尤加利、柠檬尤加利三者的不同,并以此为卖点说明产品与众不同、真材实料。

这也就是说,Dr.Wong很清楚澳洲尤加利、蓝胶尤加利之间的区别,但却没有用宣传“更为安全”的“澳洲尤加利”,而且用了做对比且“气味更强烈”的“蓝胶尤加利”。

监管漏洞还是蓄意为之?

Dr.Wong官网资料显示,Dr.Wong的创始人顾迅系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硕士,创业前曾在多家跨国消费品公司担任品牌与营销的高阶主管,在专业上受训于瑞士芳疗大师绿蒂亚·波松(获得UshaVeda自然疗法学院认证)及法系芳疗大师法兰贡等。

Dr.Wong的联合创始人马玉萍系广州大学传媒专业毕业,创业前曾在多家时尚媒体出任销售主管,并有媒体公司创业经历。在专业上,她受过瑞士芳疗大师绿蒂亚·波松(获得UshaVeda自然疗法学院认证)及德系芳疗的系统学习,及澳洲朴门永续自然设计师的认证课程。

按常理推断,Dr.Wong的创始人顾迅与马玉萍,其专业素养理应远超行业平均水准,本不该出现如此低级的失误,然而事实却以这样低级错误的方式发生了。

尤其值得留意的是,马玉萍毕业于广州大学传媒专业,还曾在多家时尚媒体担任销售主管一职。可从Dr.Wong发布的声明来看,其公关能力着实欠佳。倘若将Dr.Wong此次危机视作对马玉萍的一场考验,那么就目前情况而言,她恐怕难以通过,甚至可能需要重新应对这一挑战。

当然,这一事件所产生的后果极为严重,涉事企业所付出的代价亦是惨痛不堪。如此局面,恐怕是两位创始人当初无论如何都未曾预料到的。倘若时光能倒流回2年前,他们或许会在办公室拍着桌子,痛心疾首地高喊:“少赚点钱也行,合规第一!”只可惜,如今木已成舟,一切都太晚了。

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家监管部门对化妆品行业的监管,主要采用事前备案和事后监管这两种方式。考虑到我国化妆品消费市场规模庞大,达到万亿级别,国家在人力、物力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无法对化妆品行业进行实时监管。正因如此,一些不良企业就找到了法律和监管执行中的薄弱环节,试图逃避监管、谋取不正当利益。孰不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企业一味忽悠消费者,拿虚假宣传、劣质产品当幌子,最终收获的必然是消费者的唾弃、市场的淘汰,以及法律的严惩。

清扬君点评:

看到Dr.Wong使用不合规原料这一情况,清扬君不禁联想起此前化妆品行业里诸多虚假宣传的乱象:明明没有添加海藻泥,却在宣传中大肆渲染其功效;明明未添加珍珠成分,却对外宣称含有珍珠精华。

对比这些,Dr.Wong至少添加了相关成分的原料,看似比他们强多了,但实际上,也不过是“50步笑100步”,变相的弄虚作假、混淆概念、忽悠消费者。

清扬君清晰的记得,2024年11月,卫生巾行业出现产品实际参数与标识不符的乱象。彼时,众多卫生巾品牌普遍采用接近标准下限的规格进行生产,导致产品实际长度较标识长度短1-2厘米。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大众对绝大多数卫生巾品牌的强烈声讨,涉事品牌包括ABC、苏菲、高洁丝、护舒宝、洁婷、七度空间等。

其中,ABC品牌客服在回应消费者对产品规格的质疑时,竟声称1-2厘米的误差属于正常范畴,还表示“若消费者无法接受可自行选择不购买”。此番言论引发网友众怒,纷纷指责其态度傲慢、推诿责任。

事件发酵后,ABC品牌迅速采取措施,其天猫旗舰店与抖音旗舰店全面下架所有商品,并在店铺首页显著位置发布道歉声明。同时,ABC品牌创始人邓景衡通过品牌官方微博发布致歉信,以诚恳态度向广大消费者鞠躬致歉。

相较于ABC品牌,Dr.Wong所涉及问题的性质或许更为严重。然而,截至目前,除了看到Dr.Wong发布的抹黑消费者的声明之外,并未观察到其采取任何具有实质意义的行动。

企业经营的根基,从来都不是那些被大肆宣扬的创始人高学历、高专业度光环,而是实打实的诚信。没有诚信这把“金钥匙”,再耀眼的学历和履历都不过是空中楼阁,企业注定走不远。

注1:本文图片来自阳先生、Dr.Wong官网、公众号、微博截图。

注2:本文为清扬君自媒体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或抄袭,违者必究。转载合作请联系授权。

来源:清扬君自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