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迅速的胸痛,不要遗忘这个心血管疾病!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04 19:34 2

摘要:暴发性心肌炎以病死率高闻名,常见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心肌细胞炎症反应,发展迅速至细胞凋亡,由于其不同临床表现易造成诊断延迟,导致预后较差,致死率高,需要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对其采取紧急处理,遏制疾病进展,为了解该疾病,把病例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起来看看!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高度重视,早期诊断。

撰文 |南海以南

暴发性心肌炎以病死率高闻名,常见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心肌细胞炎症反应,发展迅速至细胞凋亡,由于其不同临床表现易造成诊断延迟,导致预后较差,致死率高,需要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对其采取紧急处理,遏制疾病进展,为了解该疾病,把病例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起来看看!

病例摘要

患者女,59岁,主因间断胸痛20余天,加重4小时入院。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10余年,目前应用胰岛素降糖,自诉血糖控制可;高脂血症、脂肪肝病史5年余,未规律服用药物;否认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

患者20余天前间断出现胸痛,伴乏力、气短,无明显咳嗽、头痛、晕厥等其它伴随症状,未予重视;4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上述症状,自觉较前加重,伴恶心、呕吐及大汗,症状持续不缓解,来诊。

查体:心率92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139/99mmHg。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闻及湿啰音,心律齐,P2>A2,心音弱,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急诊完善检查:快速肌钙蛋白T:398ng/L,快速B型脑钠肽(BNP):4823pg/ml;凝血五项未见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V3-V6、II、III、avF导联ST段压低,avR导联轻度抬高(见图);心脏超声示:EF 35%,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运动欠协调;胸片是两肺渗出性病变。

接诊医生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可能,立即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回报:左主干(LM)开口狭窄约50%,左前降支(LAD)未见明显狭窄,血流TIMI 2级;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未见明显狭窄,血流TIMI 3级。

尽管造影提示未见明显狭窄,暂不能排除如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完善心脏核磁结果示:左室前壁及下壁心肌中层可见条形高信号影,前壁及下壁部分心肌延迟强化。再次复查心电图示ST段动态改变,追问病史,近期存在腹泻、腹痛伴发热(先驱感染症状),自行服用药物(具体不详)好转。

综上结合上述检查及病史,考虑暴发性心肌炎可能,由于患者病情危重,出现恶性心律失常,疾病发展速度较快,转入重症监护室。予以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抗病毒、糖皮质激素抑制免疫反应、营养心肌、持续氧疗、加强营养供给、针对心衰(利尿、强心、延缓心肌重构、抗凝)等辅助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临床相对少见,以病程发展较快、病情危重为特点,治疗不及时容易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猝死等不可挽回的情形。此外,暴发性心肌炎会表现为临床表现的多样化,致使误诊率较高易延误治疗时机。针对暴发性心肌炎的处理,重在早期诊断,应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展,及时对症处理,希望得到心内科医生的重视。

病因及临床表现

就心肌炎而言,病毒性感染的相对发病率逐年增加,以腺病毒及肠道病毒常见[1],病毒可直接损伤心肌或通过免疫应答间接损伤心肌细胞。

常见前驱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被患者忽略,如发热、咳嗽、腹泻、腹痛等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症状,较多一部分患者在后期追问既往病史中得到相应解答。患者就诊常以严重心脏疾病就诊,可涉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诊断与辅助检查

目前国内外对于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标准缺乏统一性,相较于其他疾病,该病主要通过排他性诊断进行推断性诊断[2]。接诊患者后,根据不同临床表现立即完善化验及辅助检查。

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心肌酶、肌钙蛋白等心肌受损标志物升高,心电图相较而言缺乏特异性,但在一定程度上提示预后程度;冠脉造影可协助排除血管性疾病导致的相似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在协助诊断暴发性心肌炎起重要作用[3];必须要提的是,心肌活检是金标准,但敏感性及特异性受限。

治疗

近年来对暴发性心肌炎的治疗进行不断探索,对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加以肯定,对于此类患者必须进行重症监护,以及针对不同临床变现及体征进行个体化治疗,必要时还需要采用无创呼吸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体外建立心肺循环等治疗,视情况决定是否可辅以外科治疗。

预后

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常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确诊难度相对较大,并且对于排他性诊断需要一定时间,易延误诊疗。此外,上述治疗方案效果有限,如不及时抢救,病死率最高可达70%。

小结

暴发性心肌炎是猝死的原因之一,易造成误诊误治,延误治疗,预后较差,需要得到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早期对其进行诊断。本文就该疾病整体情况进行简单阐述,让大家对其有一个更好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邢欣悦,田雪,李红.暴发性心肌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2,19(03):13-16.

[2] 孙兴华,谢利剑.儿童暴发性心肌炎诊治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19):1506-1509.

[3] 许桂芬,赵文香,黄宣明,郑勇,翁智远,余福玲,林金秀,苏津自.暴发性心肌炎患者的心脏结构改变及随访[J].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11):1129-1133.DOI:10.16439/j.issn.1673-7245.2021.11.019.

责任编辑:银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来源:两性健康管家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