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感病毒粒子呈球状,直径范围在80-120纳米,平均约为100纳米。流感病毒的结构自外向内分为包膜和核心两部分。包膜包括外膜和内膜,外膜由双层类脂膜构成,表面密布着病毒编码的两种糖蛋白刺突: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
流感病毒是一种能够引起人类和动物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它属于正黏液病毒科。以下是流感病毒的一些关键生物学特性:
1.1形态与结构
流感病毒粒子呈球状,直径范围在80-120纳米,平均约为100纳米。流感病毒的结构自外向内分为包膜和核心两部分。包膜包括外膜和内膜,外膜由双层类脂膜构成,表面密布着病毒编码的两种糖蛋白刺突: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
1.2抗原性与变异
根据抗原结构的不同,流感病毒可以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可以感染多种动物,是人类流感的主要病源。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A或NA抗原性的不同,可以区分为若干亚型(H1-H16、N1-N9)。
1.3生物学活性
血凝素(HA)是一种糖蛋白,具有血细胞凝集活性,参与病毒的吸附和侵入过程。HA也是病毒表面的主要抗原,能够诱生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决定病毒的亚型。
神经氨酸酶(NA)也是一种糖蛋白,能够水解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基神经氨酸,促进病毒粒子的成熟和释放。这两种蛋白都具有免疫原性,能够诱发相应的抗体。
1.4环境耐受性
流感病毒不耐热,对紫外线和常用消毒剂比较敏感,但对干燥及寒冷有相当的耐受力,因此可以在真空干燥下或-20摄氏度以下长期保存。这一特性使得紫外线照射成为一种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
2.1感染源:甲流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患者自发病后5天内均可从鼻涕、口涎、痰液等分泌物排出病毒,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具有高度传染性。
2.2感染途径:
飞沫传播:经由打喷嚏、咳嗽等途径所释放的飞沫来传播病毒,此乃最为主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接触传播:借由直接接触抑或间接接触遭到病毒污染的物件,诸如门把手、手机等等,亦有可能致使感染发生。
空气传播:于相对封闭且空气流通欠佳的场所之中,病毒能够以气溶胶的形态进行传播。
2.3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
3、心肌炎概念3.1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心肌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内科疾病。
3.2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各种感染因素引发的心肌细胞、心内膜、血管以及心包脏层的炎症反应,是由于病毒(尤其是柯萨奇B组)侵犯心脏所致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心肌炎性病变的疾病。
4.1甲流,即甲型流感病毒感染,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当人体感染甲流病毒后,病毒会在体内大量繁殖并引发一系列的免疫反应。在这个过程中,病毒可能会直接侵袭心肌细胞,对心肌造成损害。同时,机体为了清除病毒而产生的免疫反应,如炎症因子的释放等,也可能会间接影响心肌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心肌出现炎症性病变,进而引发心肌炎。
4.2直接损伤与间接影响
直接损伤:病毒通过血液传播侵犯心肌细胞,直接损伤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炎症和坏死。间接影响:病毒感染引发的机体强烈免疫反应中,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在对抗病毒的过程中可能会误伤到心肌,从而诱发心肌炎。4.3免疫系统过度激活的影响
感染甲流后,引发的免疫系统过度激活,会使得身体在对抗病毒的同时,也对自身的心肌组织发起攻击。这种自身免疫性的损伤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在临床上表现出心肌炎的症状。
5、临床表现5.1、心脏相关症状
(一)心悸: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并发心肌炎会导致心肌细胞受损,使心脏收缩力下降,心排出量减少,从而导致心跳加快,出现心悸感。患者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跳异常,比如心跳过快、过强或不规则跳动等症状。
(二)胸痛:甲型H1N1流感并发心肌炎可能会导致心肌组织受损,引起心肌坏死、纤维化等,刺激周围的末梢神经,从而导致胸痛。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是轻微的隐痛,有的则可能是较为强烈的刺痛或压榨性疼痛,疼痛部位多位于心前区,可向左肩部、左臂内侧等部位放射。
(三)呼吸困难:甲型H1N1流感并发心肌炎会导致心肌弹性降低,血液循环不畅,继而使肺部循环不足,造成呼吸困难。患者会感觉呼吸费力、气不够用,严重时可能出现端坐呼吸,即患者为了减轻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的姿势。
(四)心律失常:心肌炎可影响心脏的传导系统,使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跳过快(如窦性心动过速)、过慢(如窦性心动过缓)或者心跳不规则(如早搏、房颤等)。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心慌、心跳停顿感等不适,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心源性晕厥、黑矇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五)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随着心肌细胞受损的加重,如果心脏结构出现异常,如心室扩大,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症状。在活动后会出现心衰症状加重,如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等。严重时,患者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会感到呼吸困难、胸闷、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甚至出现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的表现。
5.1、全身性症状
(一)发热:患者常常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在38℃以上,热程可能持续数天。这是因为甲流病毒感染本身就会引起机体的发热反应,同时并发心肌炎时,身体的炎症状态也会导致体温升高。
(二)疲劳:患者感到乏力、体力下降,容易疲劳,难以进行日常活动。这是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后,心脏泵血能力下降,身体各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从而导致身体容易疲劳、无力。
(三)肌肉疼痛:肌肉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也是常见的心肌炎症状。这可能与甲流病毒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同时心肌炎导致身体的代谢和内环境紊乱也可能会加重肌肉疼痛的症状。
(四)头晕或晕厥:心肌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或晕厥等症状。这是因为心脏功能异常影响了心脏向大脑的供血,大脑供血不足时就会出现头晕症状;如果心脏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大脑供血突然中断,就会发生晕厥现象。
6.1、抗病毒药物
磷酸奥司他韦: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或胶囊属于抗病毒药物,能够用于治疗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它可以抑制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减少病毒的复制,还能够缩短疾病的病程,有利于身体的恢复,对甲流引发的心肌炎,可从根源上控制病情发展。盐酸金刚烷胺片:此药物可以用于治疗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能够通过抑制病毒繁殖,从而避免因甲流病情发展而出现心肌炎的情况,对已经引发心肌炎的患者也有助于控制甲流病毒的进一步影响。6.2、营养心肌药物
辅酶Q10:辅酶Q10无论是胶囊还是其他剂型,都具有营养心肌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肌代谢,对于心肌炎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能缓解患者的心肌能量代谢,增强心肌的运动能力,减轻心肌负担。三磷酸腺苷:可以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有助于心肌细胞的恢复,对甲流引发心肌炎后的心肌功能修复有积极意义。6.3、其他药物
维生素C注射液:具有抗氧化、抗自由基功能,能够改善心肌的代谢,在甲流引发心肌炎的治疗中起到辅助作用。曲美他嗪:能够改善心肌能量代谢,适用于治疗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引起的胸闷、气短等症状,可辅助修复因甲流导致的心肌损伤。普萘洛尔: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来降低心率和血压,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等疾病。心肌受损时使用可以减轻心脏负担,缓解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哮喘患者应谨慎使用,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对本品过敏者禁用。美托洛尔: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治疗心绞痛、心律失常等问题。心肌受损时使用有助于控制心率和收缩力,预防进一步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需慎用,开始治疗前应排除心脏病的存在。地高辛: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出量,改善心肌受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但肾功能减退患者须调整剂量,严重肝功能损害者禁用。7.1、休息与活动管理
绝对卧床休息对于有心脏扩张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严格控制活动,绝对卧床休息,直至心肌病变停止发育,心脏形态恢复正常,之后再逐步增加活动量。这是因为活动会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心肌的恢复,卧床休息能减少心肌耗氧量,让心肌有足够的时间修复。7.2、饮食护理
营养补充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山楂、苹果、橘子、西红柿等。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促进心肌细胞的修复,为身体恢复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7.3、生命体征监测
体温、脉搏、呼吸监测注意测量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对于高烧患者应进行降温、口腔护理和皮肤护理。因为高热会增加机体代谢,加重心脏负担,而及时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血压监测由于心肌收缩无力,心脏排血量急剧下降,容易导致心源性休克,所以应及时测量血压、脉搏。若患者有脉搏弱、血压下降、烦躁、面色发灰等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7.4、药物护理
激素相关护理心肌炎患者如果长期服用激素,应注意高血压、胃肠道消化性溃疡、穿孔、出血等副作用和毒性反应。医护人员要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地黄制剂护理心肌炎患者对地黄制剂非常敏感,容易中毒,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避免因用药过量导致中毒反应,影响患者健康恢复。其他药物护理急性患者使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还有能量合剂时,静脉滴注或静脉推注要注意保护血管,控制速度,防止肺水肿。同时,在医生指导下,患者可能需要口服一些抗病毒药物,如病毒灵,中药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等;对于风湿性心肌炎患者在风湿活动期间要进行抗风湿治疗,如抗生素静脉滴注;梅毒性心肌炎患者需要同时采取驱梅治疗等措施,以消除或控制心肌损伤的原因,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7.5、情绪管理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保持情绪稳定,因为情绪波动似乎会增加脆弱心脏的压力,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来源:院前男护士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