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远征军死于野人山”纯属谎言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04 19:56 2

摘要:2006-2015年,四川的中国远征军第1路、中国驻印军幸存老兵曾经抱团取暖,为传扬这段历史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中,户籍地为“都江堰南土桥新华村2组”的原中国远征军第1路、中国驻印军新一军新38师112团事务长李重培先生,于2013年手绘了《中国远征军抗战时期

——新38师参战老兵李重培手绘《盟军败退路线图》识读

传播真相 拒绝谎言

2006-2015年,四川的中国远征军第1路、中国驻印军幸存老兵曾经抱团取暖,为传扬这段历史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其中,户籍地为“都江堰南土桥新华村2组”的原中国远征军第1路、中国驻印军新一军新38师112团事务长李重培先生,于2013年手绘了《中国远征军抗战时期第一次入缅作战图》《盟军败退示意图》《中国远征军滇缅反攻示意图》等三幅作战示意图。

三图凝聚了参战者的亲身经历,非常珍贵。尤其是《盟军败退示意图》,该图揭示了盟军败退的具体时间与路线,透过此图可见“十万远征军死于野人山”之说,纯属谎言。

一、背景

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未几,日军自泰国入侵下缅甸,剑指仰光,放言切断滇缅公路的国际出入口,困死中国。

1942年1月3日,蒋正中致函罗斯福总统,准备“尽其所能”,“选择二十师劲旅,配以大炮,担任收复缅甸中之一部分任务。”并请美方“以其力量影响英方,使其对此事予以必要之合作。”

正史称:“中方应英方之请,派援缅军入缅。”实情是中方请美方出面,说动英方,接受中国军队入缅保卫滇缅公路、保卫仰光的国际出入口,即“保卫缅甸”。

1942年初,中国组成“援缅军”,下辖第5军、第6军、第66军,总兵力约4万余人。中以第5军的装备最好。新38师虽有德式枪械,但没有炮兵,没有装甲车。入缅、乃至在整个一次缅战中,该师官兵均穿着草鞋行军作战。

3月27日,在第200师同古作战接近失败之际,作为预备队的新38师才从云南安宁山出发至缅。4月2日到达腊戌。4月7日,新38师主力奉命推进至曼德勒。4月9日,孙立人将军任曼德勒卫戍司令。孙立人不甘于在曼德勒“救火”,积极请战。4月17-19日,孙立人将军率领新38师113团、112团参加了仁安羌解围战(此略)。

4月20日,东路日军第56师团的快速部队,先破中国远征军第1路第6军所守之垒固,继陷雷列姆,23日进占腊戌门户棠吉,夺取中国远征军第1路囤积于此地的大批作战物资,剑指腊戌。缅甸战局急转直下。29日,腊戌失陷(4月29日攻陷腊戌是日军的专门择定:“师团有意在四月二十九日之天长节(日皇诞辰)务必攻略腊戌。”),中国远征军回国退路被截断,各部队四散溃退,一次缅战遂以惨败而告终。

二、盟军各部队的败退时间及路线

5月1日,亚历山大与史迪威在瑞保西北约35公里处的耶乌(Ye-U)英军总部会谈。双方达成共识:应迅速从伊洛瓦底江之线撤退,第7装甲旅应解除对中国第38师之支援任务,经耶乌撤往梦瓦;中国第5军应迅速后退至卡萨地区。中英两军就此分道扬镳——英军自瑞保开始,转向西,沿钦敦江一线西入印度;中国军则沿伊洛瓦底江一线北上卡萨地区。亚历山大同时指出,就形势而言,中国第5军也可能撤退至印度,要有所准备。

(一)英军的撤退

5月1日,英军自瑞保经耶乌撤往梦瓦,沿钦敦江一线西入印度,于5月16-30日,先后撤退到印度的普拉里和科尔马。

(二)美军的撤退

5月1日,美军在史迪威将军的率领下,也自瑞保经耶乌,沿钦敦江一线西入印度。

1.史迪威的撤退队伍是一个多国团队——26名美国人、13名英国人、16名中国人、一群来自西格雷夫医疗队的缅甸护士、几名百姓、一些印度厨师和机械师,外加大批挑夫和一支骡子队。

2.史迪威的撤退并非以徒步为主。由于有汽车和火车等交通工具,史迪威一行得以撤退在了所有中国军队的前头。

5月7日至8日,史迪威一行徒步走了2天。同时雇佣大批挑夫(200人)和骡子挑运行李、运送随行物资。这就与中国军队的撤退有天壤之别。中国军队撤退时,部分士兵们必须自己挑着勺炮、弹药和武器行军。

5月9日至11日,史迪威一行乘坐竹筏前往霍马林。

5月12日,史迪威一行到达霍马林。

5月13日,史迪威一行乘坐独木舟和帆船渡过钦敦江。

5月14日,爬了一段山路,遇到了从印度英帕尔前来接应史迪威一行的英国人。英国人带来了500名挑夫、食品、医生和马匹。

5月15日至19日,继续爬山。500名挑夫和一批骡马随行。2/3的英国人是骑马的。沿路受到各村寨首领和村民的欢迎,并互换礼物,补充食品。

5月20日,从印度来了7辆卡车接载史迪威一行前往英帕尔(又译“英法尔”)。下午3:00到达英帕尔,受到英国人的欢迎。至此,史迪威一行全程跋涉340公里。

要之,除了史迪威将军本人的正确指挥之外,充足的资金、足量的运输工具、食品、药品等物质保障,以及英国人在关键时刻的有力救援,都是史迪威一行成功撤退到印度的重要因素。

(三)中国远征军第1路的撤退

1.长官司令部的撤退

5月1日,罗卓英率领长官司令部自瑞保经耶乌,沿钦敦江一线西入印度,5月20日,与史迪威一行同日抵达英帕尔。

2.新38师完成断后任务后西撤印度

史迪威一行与罗卓英一行之所以能于5月20日顺利抵达印度英帕尔,与新38师在西线的断后作战有直接的关系。

5月1日21:00,新38师在实皆(色格)附近完成断后任务后,以徒步行军向瑞保撤退。

5月3日,史迪威一行很顺利地通过了卡萨,继续朝曼西方向走。同日,新38师到达瑞保,并于当日08:00继续向北撤退。

5月5日,新38师到达坦塔滨(TANTABIN)。奉第5军5月5日军作命甲字第144号命令,由该地经KANBALU、KYAIKTHIN前往文多(温早,WUNTHO)。其中,第113团遵照“第144号命令”已于5月5日21:00由只光(兹冈,ZIGON)乘火车开赴卡萨,掩护我第5军向北转进。

缅甸地名重名者甚多,仅只光(ZIGON)就有近20个,且主要集中在勃固省。由于新38师是在实皆省的达坦塔滨接到第5军144号命令的。因此,第113团由“只光(兹冈,ZIGON)乘火车开赴卡萨”的这个“只光”,一定位于坦塔滨以北。

5月6日08:00,史迪威一行到达曼西。“找到了向导。前往马吉甘……我们已经离开了主要的难民路线。到目前为止,我们还领先于中国大军。如果我们努力前进,我们就能成功”(参见史迪威当天日记)。

5月6日08:00,113团乘坐的火车抵达文多(温早)车站。未几,刘放吾团长奉长官部命,前往1.6公里外的林内房屋,晋谒杜聿明。杜面谕:“八莫方向情况不明,你先率兵一营,本部汽车输运,另配属山炮兵一连,直赴卡萨拒止敌人渡河,严密搜集敌情,随时具报,其余部队,由副团长率领继续跟进。”

5月6日14:00,刘放吾率先遣营抵达卡萨。文多至卡萨,有90公里的路程,其中,文多至梅扎(米咱,MEZA)约45公里;梅扎至因多(INDAW)约15公里;因多至卡萨约30公里。

5月6日,日军松井部队(第113联队)到达八莫。

5月7日19:00,杜聿明“偕同参谋护卫等人员,分乘装甲车四辆,亲临卡萨阵地视察一周”“计巡查时间一小时又半”。杜聿明认为“卡萨地形负山带水,形势险要”,指示刘放吾“注意征候”。

5月8日16:00,新38师到达文多,并掩护我第5军安全撤退。18:00,又奉第5军5月7日军作命甲字第148号命令,为第5军断后。

5月9日,日军松井部队(第113联队)接到进攻卡萨的命令,以“切断所指定之敌之一切退路”。

5月10日,完成断后任务的新38师(除113团外)自温早出发,向西沿钦敦江一线西入印度。113团随后跟进。新38师官兵(除113团外)于5月21日抵达印度的普拉里;6月初,全师官兵成建制地撤退到了英帕尔。

3.第66军率先退回国内

第66军第28师自南渡到新维,与该军军部汇合,东向经西乌与第29师残部(第86与第81两团)汇合,前往滚弄,于5月2日撤回云南孟定街。第66军是最先撤回云南境内的中国军队。

4.第6军东向退回国内

该军于4月下旬分别从罗列姆、孟畔向东撤退,5月8日经景东撤往云南。其中,第6军军部于5月15日抵达云南佛海;第49师于5月17日抵达云南南桥;第93师于5月19日抵达云南车里。

5.第5军第200师东向退回国内

4月下旬,200师经卡凹北上,5月18日,与日军战于南姆沙。5月26日,向北撤到茅邦村;6月初经南坎退回云南,6月11日撤到腾冲;6月29日抵达云龙。

要之,以上第66军、第6军、第5军第200师近两万官兵,全部自缅甸掸邦东向撤回云南,完全没有、也无须经过“野人山”。

6.第5军第96师的撤退最艰难

4月30日,第96师自曼德勒向北撤退,5月10日抵达卡盟,后经孟关于6月9日抵达孙布拉蚌。然后继续北上,于6月14日抵达葡萄野人山脚。绝境中折向东,翻过高黎贡山,于8月17日抵达云南剑川。第96师的撤退路线是中国远征军第1路所有撤退路线中最漫长、最艰苦的一条。然而,该师撤退时亦没有走进野人山。

7.第5军第22师最终撤入印度

第5军军部与新22师一起按照蒋介石的指令“先向北,后向东撤退回中国”。5月初,在缅北铁路线被阻断的情况下,该部依靠汽车经那密、曼西、项巴向北退往大洛。此时,日军已控制缅北,该部已无法向东撤回中国了。7月3日,该部抵达新平洋(胡康河谷),获空投物资救援,部队继续向北,经唐家家向西拐入印度,在新38师的帮助下,于7月25日抵达印度雷多。

严格来说,只有第5军军部与新22师的官兵在印缅边境穿过一段“野人山”的边缘。在中国远征军第1路的撤退过程中,因饥饿、疾病及断后作战等,确有伤亡。然而,在绝大部分官兵都没有进入“野人山”的前提下,不可能有“十万中国远征军死于野人山”。所谓“十万中国远征军死于野人山”,纯属谎言。

来源:滃江之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