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北起越秀山,南至海珠广场,在广州老城区有一条传统中轴线。广州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大部分时间围绕这条中轴线建设。至2025年,多个和广州两千多年建城史有关的节点,依然活跃在这条传统中轴线周边;当中不少节点,是历代“羊城八景”。
北起越秀山,南至海珠广场,在广州老城区有一条传统中轴线。广州两千多年的建城史,大部分时间围绕这条中轴线建设。至2025年,多个和广州两千多年建城史有关的节点,依然活跃在这条传统中轴线周边;当中不少节点,是历代“羊城八景”。
2025年“五一”假期,记者在广州传统中轴线巡城看到,汇聚在此的历代“羊城八景”依然受到市民游客欢迎。各有关职能部门及管理方共同努力,让历代“羊城八景”持续焕发新活力。
八景评选史:两千多年建城史,“八景”汇聚在“一线”
“番禺”是广州的古称,其名源自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征服岭南时,南海郡尉任嚣在番山和禺山所建立的“任嚣城”城池。任嚣病重时恰逢中原战乱,其与共同征战岭南的赵佗商议,据岭南之险设置“南越国”。也许秦始皇、任嚣、赵佗等人都没想到,当初的决定不仅建成了兴旺至今的广州,还创造了一系列的“羊城八景”。
广州传统中轴线北端的越秀山,诞生多个“羊城八景”
至宋代开始评选“羊城八景”起,以番山禺山所在地向南北延伸的广州传统中轴线,持续“出景”。 番山禺山以北的越秀山,先后诞生粤台秋月(元代)、粤秀松涛(明代)、粤秀连峰(清乾隆)、镇海层楼(清乾隆)、越秀远眺(1963,包括越秀山、镇海楼、中山纪念碑)、越秀层楼(1986)、越秀新晖(2002)、越秀风华(2011,包括越秀山、镇海楼、五羊雕塑、中山纪念碑)等景。越秀山旁的象岗山,也因林莽苍苍之景,在明代成为“羊城八景”之一的“象山樵歌”。从越秀山向南至如今的北京路一带,则分别诞生了菊湖云影(宋代)、海山晓霁(宋代)、药洲春晓(明代)、番山云气(明代)、孤兀禺山(清乾隆)等“八景”。随着广州城市建设逐渐突破老城墙,向南发展到达珠江边并跨江至海珠,广州传统中轴线也向南延伸,并诞生出珠海丹心(1963)、珠海晴波(1986)等“八景”。截至2025年,历代“羊城八景”中,共有16景诞生在传统中轴线周边。
今日逛八景:“老八景”人气足,市民游客热情打卡
今年“五一”假期,记者在广州传统中轴线“巡城”看到,如今依然留存下来的历代“羊城八景”,依然广受市民游客欢迎。
如今的越秀山,依然保留着绿美景观,吸引市民游客“五一”到访。相比越秀山,曾经的“象山樵歌”象岗山一带则早已被开发利用。这一开发利用,意外在1983年发现了埋藏在象岗山中赵佗之孙南越文王赵眜的陵墓,并在后续于陵墓原址建设了如今的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以下简称“王墓展区”)。记者5月4日现场看到,不少游客来到王墓展区参观,并特意在展区门前的“南越王博物院”文字旁拍照留念。
“五一”假期,游客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区)“打卡”
除了逛王墓展区,与象岗山关联的,还有同处象岗山区域的中国大酒店。到广州旅游的游客,可以选择这家酒店作为“落脚点”。不仅是居住和餐饮,作为改革开放后广州首批五星级酒店之一,中国大酒店如今也是广州一处文旅景点:酒店内的历史文化空间,记录了酒店开业41年来的点滴记忆;酒店的“四季中国”餐厅,所有包厢均以“羊城八景”的名字命名;酒店其中一道甜品“菠萝浴日”,便与宋、元、清中后期“羊城八景”之一“波罗浴日”关联。功勋粤菜点心大师陈勋以牛奶、菠萝、咸蛋黄等食材首创该甜品;中国大酒店厨师团队在2020年邀请陈勋口述后,在“消失的名菜”当中复原了该甜品。
带有“羊城八景”元素的中国大酒店“四季中国”餐厅包厢 中国大酒店供图
甜品“菠萝浴日”中国大酒店供图
搭乘广州地铁2号线从越秀公园站来到公园前站,市民游客将到达北京路文化旅游区,这里不仅是广州的商业旺地,还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市民游客不仅可以在北京路文化旅游区游览购物,还可以到访区域内仍然留存的历代“羊城八景”及关联遗迹:位于西湖路的“药洲遗址”,是明代“羊城八景”之一“药洲春晓”的遗迹地。尽管昔日范围广阔的古西湖如今已浓缩成约1400平方米,但在广州市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为了一处岭南园林式水景,“五一”假期吸引不少游客到访“打卡”。
游客“打卡” 药洲遗址
与广州建城史密切关联的番山和禺山,其中的“番山云气”,在如今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少儿部保留着“番山亭”遗迹;“孤兀禺山”如今则在北京路文化旅游区保留着禺山路、禺山社区等地名,并成为惠福路美食街的延伸部分,成为市民游客“揾食之地”。
留存至今的番山亭
如今的禺山路
在上世纪90年代前,广州市民简称为“广场”的地方,有且只有海珠广场一处广场。1951年起,广州市对海珠桥北侧桥脚周边进行整治,建设绿化用地,并建设广州解放纪念像,成为了如今的海珠广场。在1963年和1986年,海珠广场先后以“珠海丹心”和“珠海晴波”之名入选“羊城八景”。记者5月4日现场所见,海珠广场依然保留着绿草如茵、鲜花盛放之景,成为市民游客在广州游览的休憩之地。
如今的海珠广场
传统中轴线今年将提质,持续焕发新活力
与传统中轴线有关的“八景”,有的在2011年对上一次“羊城八景”评选时继续“当选”,有的并没有当选,有的如今已消逝并难觅遗迹。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州市及各相关单位通过多种方式,让传统中轴线上的一众“八景”持续焕发新活力。
记者从南越王博物院获悉,该院近年来持续丰富王墓展区的文旅价值。今年“五一”至8月20日,南越王博物院将在王墓展区举办“王子、质子、国王:南越明王和他的时代”展览,将通过160余件汉代文物展示“南越五主”之一的南越明王。为了吸引游客特别是年轻人到访,南越王博物院在王墓展区设置了“小赵的奇妙屋”文创商店,出售各类文创产品;并采取“发帖有奖”的方式,请到访网友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发布“#小赵的奇妙屋”“南越王快闪”等话题帖,网友发帖后还可凭发帖页领取礼品。通过上述方式,到访的游客既可以收获礼物,南越王博物院的曝光度也能在社交媒体获得提升。
南越王博物院鼓励游客在网络社交媒体发帖
除了南越王墓和中国大酒店,影视作品及网友的自行发掘,也让“象山樵歌”焕发新活力。2023年电影《我爱你》公映后,细心网友发现影片其中一处取景地为广州象岗山社区。由于地势起伏,社区整体仍保持着上世纪80至90年代的风貌等因素,近年来该社区被网友称为“广州的小重庆”而走红,并持续吸引网友到访。
网友在社交媒体发布的象岗山社区“打卡攻略”小红书截图
随着城市发展,一些“老八景”已消逝;近年来,广州市越秀区在每年的迎春花市中,尝试将一些曾在越秀区出现如今已消逝的古楼,作为花市门楼重新出现。曾为宋代“羊城八景”之一“海山晓霁”的海山楼,在2025年的迎春花市中作为门楼重现,获得市民游客欢迎。
越秀区2025年迎春花市,海山楼作为花市门楼重现
由于功能单一,海珠广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民和游客当中的吸引力有所下降。2019年以来,广州市林业园林局、越秀区等有关部门持续丰富海珠广场的功能。如今在海珠广场,市民游客可因应季节变化,欣赏到木棉、黄花风铃木、异木棉等不同种类花卉;不仅赏花,广场管理方还适时在广场举办展览及活动;近年来随着广场周边新的商场、广场内部轻商业业态的培育,广场的功能更加丰富。这些做法,均吸引到市民游客到访海珠广场。
如今的海珠广场,常年可赏花
根据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2025年工作报告,传统中轴线已被越秀区列为该区2025年提升的6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广州市越秀区计划通过传统中轴线提质,传承发展广州城市根脉,并在传统中轴线上升级打造“永不落幕的花市”。做好文旅工作,能够吸引游客到访,并推动消费,广州市越秀区还计划在2025年推动“羊城消费新八景”工作,以贯穿全年时间为轴,立足商旅文体健融合,串珠成链、移步易景,创设八类开放场景,链接现实消费场景,推动产消互促,创新策划一批有带动力和传播度的消费活动。
统筹|刘云
执行|梁怿韬 陈玉霞
文、图|记者 梁怿韬
题图|肖莎
来源:羊城派